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31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发作时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 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目前,治疗眩晕症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措施,传统的保守治疗主要采用以抗凝、扩张血管为主。手术主要是前庭神经切断术、后半规管阻塞术等,因其固有的危险性、疗效的不确定性难以为患者接受。中医认为眩晕症的发生是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由劳伤过度,伤及气血、血虚生风上扰所致;或因恣食肥甘,损及脾胃,健运失司,中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有关。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眩晕症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的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西医治疗眩晕症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措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首乌5 30份、菟丝子5 30份、桑椹子 5 30份、五味子5 30份、桑叶10 40份、菊花5 30份、炒枣仁10 60份、远志 5 30份、生龙骨10 40份、合欢皮10 40份、柏子仁5 30份、生牡蛎10 40份、麦冬5 30份、玫瑰花5 30份、月季花5 30份、生地5 30份、川楝子5 30份、甘草 5 20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首乌20份、菟丝子20份、桑椹子20份、五味子15份、桑叶30 份、菊花15份、炒枣仁50份、远志20份、生龙骨30份、合欢皮30份、柏子仁20份、生牡蛎 30份、麦冬15份、玫瑰花20份、月季花20份、生地20份、川楝子15份、甘草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 ,以行气活血、解郁袪痰、 补脾益气、滋养肝肾、潜阳安神为治则,精选药物组方,标本兼治。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健脾;桑椹子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五味子敛肺滋肾、益气生津;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炒枣仁养肝敛汗、宁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生龙骨、生牡蛎潜阳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柏子仁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月季花祛瘀行气、活血止痛;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川楝子疏泄肝热、行气止痛;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能够以达到标本兼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4%,治愈率65%。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20g、菟丝子20g、桑椹子20g、五味子15g、桑叶30g、菊花15g、炒枣仁50g、远志20g、生龙骨30g、合欢皮30g、柏子仁20g、生牡蛎30g、麦冬15g、玫瑰花20g、月季花20g、生地20g、 川楝子15g份、甘草10g。实施例2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30g、菟丝子15g、桑椹子15g、五味子10g、桑叶20g、菊花5g、炒枣仁10g、远志15g、生龙骨10g、合欢皮20g、柏子仁10g、生牡蛎40g、麦冬10g、玫瑰花15g、月季花10g、生地25g、 川楝子25g份、甘草5g。实施例3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5g、菟丝子25g、桑椹子30g、五味子20g、桑叶25g、菊花30g、炒枣仁60g、远志10g、生龙骨40g、合欢皮10g、柏子仁15g、生牡蛎20g、麦冬5g、玫瑰花30g、月季花15g、生地5g、川楝子IOg份、甘草15g。实施例4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15g、菟丝子5g、桑椹子25g、五味子5g、桑叶40g、菊花10g、炒枣仁30g、远志30g、生龙骨15g、合欢皮40g、柏子仁5g、生牡蛎25g、麦冬20g、玫瑰花25g、月季花5g、生地30g、川楝子5g份、甘草20g。实施例5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10g、菟丝子30g、桑椹子5g、五味子30g、桑叶10g、菊花20g、炒枣仁40g、远志5g、生龙骨20g、合欢皮15g、柏子仁30g、生牡蛎10g、麦冬30g、玫瑰花5g、月季花30g、生地15g、川楝子20g份、甘草12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眩晕的 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其年龄20 70岁。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油腻肥甘之物。三、疗效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
(3)有效症状和体征一部分好转;
(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 一 6个月后,痊愈65例,随访未见复发; 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张某,男,51岁就诊时自诉眩晕伴有头痛、咽痛、口干、耳鸣、尿赤,近月症状逐渐加剧。舌绛苔少,脉象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2个月,症状明显好转,纳食亦佳,血压降至160/80mmHg。继续服用1个月,诸症消失,继续巩固服用1个月,至今未见复发。病例2
李某,女,43岁。自诉外感风寒,延误治疗,突然旋晕发作,伴恶心呕吐,但没有耳鸣、 耳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1个月,眩晕症状消失,痊愈。病例3
田某,男,66岁。自诉经常头晕、血压偏高,睡眠还不太好,以前一直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1个月,病情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月,上述症状已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首乌5 30份、菟丝子5 30份、桑椹子5 30份、五味子5 30份、桑叶10 40份、菊花5 30份、炒枣仁10 60份、远志5 30份、生龙骨10 40份、合欢皮10 40份、柏子仁5 30份、生牡蛎10 40份、麦冬5 30份、玫瑰花5 30份、月季花5 30份、 生地5 30份、川楝子5 30份、甘草5 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首乌20份、菟丝子20份、桑椹子20份、五味子15份、桑叶30份、菊花15份、炒枣仁50份、远志20份、生龙骨30份、合欢皮30份、柏子仁20份、生牡蛎30份、 麦冬15份、玫瑰花20份、月季花20份、生地20份、川楝子15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首乌5~30份、菟丝子5~30份、桑椹子5~30份、五味子5~30份、桑叶10~40份、菊花5~30份、炒枣仁10~60份、远志5~30份、生龙骨10~40份、合欢皮10~40份、柏子仁5~30份、生牡蛎10~40份、麦冬5~30份、玫瑰花5~30份、月季花5~30份、生地5~30份、川楝子5~30份、甘草5~20份。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行气活血、解郁袪痰、补脾益气、滋养肝肾、潜阳安神的功效,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可靠,其具有配制简便、药源广、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K36/8968GK102327463SQ2011102922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