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一轮圈,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轮胎槽,及位于内径侧的一轮框圈;一轮把,与该轮圈平行设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掌握部,及位于内径侧的一指握部,各该掌握部及指握部共同围设形成中空状的一第二中空部;一中空肋,设于各该轮圈及轮把间的中空肋体,为距预设距离的两个肋体所共同形成,并使各该肋体间形成可与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相连通的一肋空部,位于外侧的该肋体其外侧缘设为一掌接部,为可提供手掌接触的部位;借此,该中空肋一体连接轮圈及扶手圈,其中央空间可对于来自地面上的冲击力量,作适当阻隔,而具有吸震的缓冲效果,同时中空肋的厚度较大,且具有较佳的强度,故具有较高的抗弯性及抗扭力性,又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也能提升使用舒适性及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轮圈结构,特别是指于医疗用轮椅所使用的轮圈,其于轮圈及把手两者间具有中空肋体,以达到整体结构强化及轻量化功效。
【背景技术】
[0002]轮椅主要为病患或行动不便者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其结构主要为主架、坐椅、扶手、腿靠、轮圈、手扶圈、煞车、及手推把等所共同组成;于驱动应用型式上又可分为“电动型”及“手动型”,其中“电动型”以电力为动力来源驱使轮圈转动而前进,“手动型”则以人力为动力来源以旋转手扶圈,使同步驱动轮圈转动而前进。
[0003]进一步分析轮椅的轮圈结构,其会因使用于不同型式的轮椅而有不同的轮径及尺寸要求,常见尺寸有12、16、18、20、22、24英吋,一般手动轮则通常会使用24英吋以上的轮径,于手扶圈驱动时可较为省力;电动轮椅的轮径则会使用较小的轮径以方便电力控制及
安全考量。
[0004]针对手动型轮椅的轮圈结构作探究,其通常于轮圈上加设一扶手圈,以供使用者于乘坐时可转动该扶手圈,以间接传动该轮圈同步转动,而使轮椅前进或后退;此一扶手圈加设方式,
于结构上又可分为“组接式”及“一体式”,其中“组接式”是指扶手圈以外接方式与轮圈相互组设;“一体 式”则是指扶手圈于轮圈的制程中即以一体成型方式,与轮圈形成一整体元件。
[0005]现有属“组接式”的轮椅轮圈构,如中国台湾第098204096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轮椅用之轮子》,包括:一其开放端两侧环设有突耳的轮圈、一内缘套置限位于轮圈所设突耳内的轮胎、一设于轮圈外侧的手扶圈;其包括:将手扶圈以橡胶或高分子材料的非金属材质制成,在手扶圈内侧一体延伸环设一连接部,在连接部靠近末端的下方向上环设一嵌制槽,使手扶圈可藉该环设的嵌制槽与轮圈开放端所环设的突耳作嵌入结合。
[0006]复按,现有属“一体式”的轮椅轮圈者,如美国第7,303,203 BI所揭露的《符合人体工学的轮椅扶手圈》,其包括:一轮椅车轮,具有一轮圈;一导热管扶手圈,具有较小于轮圈的轮径尺寸,及一异形弹性界面,横越且可操作于各该导热管扶手圈上内侧部位及轮圈外侧之间,该异形弹性界面利用弹性材质形成完整的一横断区域,如此,当使用者抓住该异形弹性界面因衰减冲击使手部产生变形,由该异形弹性界面的局部变形,且提供一适合手部以提高舒适度,及当手推时提供磨擦接触以减少必需的夹持压力。
[0007]另一种属“一体式”的轮椅轮圈者,如美国第7,204, 506 B2所揭露的《轮椅车轮》,其包含,一轮圈,其具有一轮胎槽及轮圈强化装置,该轮圈强化装置包括一管体,位于该轮胎槽的径向内侧;一扶手圈;及一中间部,延续于各该轮圈强化装置及轮胎槽之间。
[0008]本发明是针对“一体式”的轮椅轮圈为其发明研究重点,故前述属“组接式”的结构,非为本发明创作的范畴;分析前述所揭露的两个“一体式”轮椅轮圈结构,两者均具有轮圈、手扶圈、及以一体方式连结的连接部等构件,两者结构上的差异性不大,但皆能准予美国专利,显见于轮椅的轮圈产业技术已相当纯熟,虽仅为小小差异如能达到特殊功能仍具
有可专利性。
[0009]为考量整体轮椅的车轮重量不能过重,前述结构其连接各该轮圈及扶手圈的该连接件,其结构设计为厚度尺寸不大且以实心方式连接;由于扶手圈传动轮圈同步转动时,其力量是由扶手圈传导至该轮圈,对于中间连接件的力量传导性的要求较高,加上中间连接件需长期承受轮圈及扶手圈切线方向的施力,因此其亦必须具有较佳的抗扭力性及抗弯曲性。
[0010]但是,前述现有“一体式”结构的中间连接件以实心且厚度不大的连接件设计,对于提升力量传导、抗扭力性及抗弯曲性等未有帮助,无法达到较佳的功效,其对于冲击力的承受度度也较低,恐有造成断裂的情形,甚而导致病患发生二次伤害;此外,前述结构的实心中间连接件,其未具有缓冲效果,因此使用者于手推后,短时间内即开始感觉手酸、手麻等症状,容易感觉手臂不舒服;故本发明人是针对“一体式”的轮椅轮圈,提供一种轮椅专用的轮圈结构,相较于现有结构更具有较优的力量传导、抗扭力性及抗弯曲性能,同时具有缓冲效果,以期增进使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11]有鉴于此,本发明所揭露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包含有:一轮圈,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轮胎槽,及位于内径侧的一轮框圈,该轮胎槽呈开放槽状,以提供与一轮胎接设的部位,该轮框圈为呈封闭状的框体,作为与若干辐条组相接设的部位,其中央形成一第一中空部;一轮把,与该轮圈平行设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掌握部,及位于内径侧的一指握部,其中该掌握部为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掌接触的部位,该指握部为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指接触的部位,各该掌握部及指握部共同围设形成中空状的一第二中空部;一中空肋,设于各该轮圈及轮把间的中空肋体,为距预设距离的两肋体所共同形成,并使各该肋体间形成可与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相连通的一肋空部,位于外侧的该肋体其外侧缘设为一掌接部,为可提供手掌接触的部位;借助上述构件,中空肋一体连接轮圈及扶手圈,其中央空间可对于来自地面上`的冲击力量,作适当阻隔,而具有吸震的缓冲效果,同时中空肋的厚度较大,且具有较佳的强度,故具有较高的抗弯性及抗扭力性,又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也能提升使用舒适性及安全性。
[0012]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是将轮圈及扶手圈间的连接肋予以中空设计,使于相同重量的轮椅轮圈限制条件下,连接肋的厚度较大,且具有较佳的强度,故具有较高的抗弯性及抗扭力性,进而提高安全性。
[0013]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利用中空肋一体连接轮圈及扶手圈,其中央空间可对于来自地面上的冲击力量,作适当阻隔,而具有吸震的缓冲效果。
[0014]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是以该中空肋以一体式连接轮圈扶手圈,以上下两肋形成中央空间的设计,其两肋可将力量传导分散为两个路径,而传导速度快,使得手推操控性能提升,同时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于手推时更为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7]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1]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局部外观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轮圈10中空肋30轮胎槽11肋体31、32
轮框圈12肋空部33 第一中空部13空间331、332
空间131、132 掌接部34强化肋14 强化肋35
轮把20镂空部36掌握部21 轮胎50
止滑部211指握部22止滑部221 指凹部222
第二中空部23 空间231、232强化肋24 。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包含有:一轮圈10、与该轮圈10相互平行设置的一轮把20,以及设于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间的一中空肋30。
[0029]该轮圈10,以圆形环设延伸且呈中空状的框体,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轮胎槽11,及位于内径侧的一轮框圈12,该轮胎槽11呈开放槽状,以提供与一轮胎50接设的部位;该轮框圈12为呈封闭状的框体,作为与若干辐条组(图中未示)相接设的部位,其中央形成一第一中空部13。
[0030]该轮把20,与该轮圈10平行设置,以圆形环设延伸且呈中空状的框体,并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掌握部21,及位于内径侧的一指握部22,其中该掌握部21呈预设曲率的凸弧面,为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掌接触的部位;该指握部22为呈预设曲率的凸弧面,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指接触的部位;各该掌握部21及指握部22共同围设形成中空状的一第二中空部23。
[0031]该中空肋30,设于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间的中空肋体,为距预设距离的二肋体31、32所共同形成;一肋空部33,形成于各该肋体31、32间,其两侧可分别与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相连通;位于外侧的该肋体31、32其外侧缘设为一掌接部34,呈预设曲率的凹弧面,为可提供手掌接触的部位。
[0032]借助上述构件,该中空肋30 —体连接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其中央该肋空部33可对于来自地面上的冲击力量,作适当阻隔,而具有吸震的缓冲效果,以提升使用舒适性;同时该中空肋30的整体厚度较大,因而具有较佳的强度,故具有较高的抗弯性及抗扭力性,以提升使用安全性;再者,该中空肋20的中空设计,作为轻量化的目的达成,于手推时可较为省力,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0033]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发明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发明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请参照图3,本发明以一体方式同时形成各该轮胎槽11、轮框圈12、掌握部21、指握部22、及肋体31、32等构件,其中该轮胎槽11呈开放状的槽体,该轮框圈12则为封闭状以形成该第一中空部13 ;各该肋体31、32其两侧分别接设于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使位于上方的该肋体31连接于各该轮框圈12及掌握部21之间,位于下方的该肋体32连接于各该轮框圈12及指握部22之间,并同时于各该肋体31、32之间形成该肋空部33 ;各该掌握部21及指握部22则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二中空部23 ;本发明使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及肋空部33呈连通状态。此一体方式的形成,可为挤制成形的制程中,同时形成各该轮胎槽11、轮框圈12、掌握部21、指握部22、及肋体31、32等构件,故可简化组配作业。
[0034]本发明该轮胎槽11是提供轮胎组设的部位;位于上方的该肋体31,其上缘面也设为该掌接部34 ;当使用者手握该轮把20时,其手掌部位则同时接触于各该掌握部21及掌接部32,手指部位则接触该指握部22而,而各该掌握部21、指握部22、及掌接部34的尺寸大小,及其弧面曲度的设计,可因使用者需求作调整。
[0035]本发明利用中空状的该中空肋30,其两侧以一体方式分别与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相接设,于各该构件内部形成连通空间的设计,可与现有同样重量的轮椅限制条件下,本发明将上下各该肋体31、32两者间的距离加大,而使整体该中空肋30厚度增加,形成较为强状的连接部位;利用前述技术设计,本发明相较现有结构加厚的该中空肋30具有较佳的强度,因此其抗弯性及抗扭力性亦较高于现有结构,故可降低弯曲或断裂情形,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性,防止二次伤害。
[0036]本发明利用中空状的该中空肋30,其两侧一体连接于各该轮圈10及轮把的结构设计,同时又可达到下列功效:
一、呈连通状的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及肋空部33,可将来自于地面垂直方向的冲击力量,于传导时作适当的阻隔,相较于现有以实心状态的结构,本发明具有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及肋空部33可有效吸震,而达到缓冲的功效,对于使用者于长时间手推动作,可减缓手麻及手酸的情形。
[0037]二、该中空肋30为上下两个该肋体31、32所组成,其可将该轮把20推动施力,分别由各该肋体31、32以二路径传导至该轮圈10于二部位,利用二路径将力量传导可使传递更为快速,因此可提升手推时的手感及操控感,相较于现有单一路径传递,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操控性能。
[0038]三、该中空肋30为中空设计,于中间连接件的厚度相同的限制条件下,本发明相较于现有实心结构,其物料的使用上较少,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0039]四、该中空肋30为中空设计,于中间连接件的厚度相同限制条件下,本发明相较于现有实心结构,其整体结构较轻,而具有轻量化的效果,借以使用者于手推时更为省力,于搬运轮椅时,整体重量较轻亦较方便。
[0040]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位于该肋空部33处的各该肋体31、32间,设有一强化肋35,以一体方式连接于各该肋体31、32上;该强化肋35可将该肋空部33区隔为二空间331、332。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该强化肋35即可。
[0041]该强化肋35主要为再更加提升该中空肋30的强度,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0042]请参照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位于该第一中空部13处设有一强化肋14,以一体方式连接于该轮框圈12内缘壁间,其呈斜置的弧面缘壁,并将该第一中空部13区隔为二空间131、132 ;位于该第二中空部23处设有一强化肋24,以一体方式连接于该轮把20内缘壁间,并将该第二中空部23区隔为二空间231、232 ;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各该强化肋14、24即可。
[0043]此一实施例,利用添设各该强化肋14、24,主要为分别再更加提升各该轮圈10及轮把20的强度,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0044]请参照图6至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中位于该肋空部33处的各该肋体31,32间,分别设有二强化肋35,是以一体方式连接于各该肋体31、32上,且各该强化肋35分别设于该中空肋30的两侧端上;各该强化肋35可将该肋空部33与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隔离。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各该强化肋35即可。
[0045]各该强化肋35主要为再更加提升该中空肋30的强度,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13、23及肋空部33虽不连通,但相较于现有结构仍具有较佳的吸震缓冲效果。
[0046]请参照图8及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位于该第一中空部13处设有一强化肋14,以一体方式连接于该轮框圈12内缘壁间,其呈垂直的缘壁,并将该第一中空部13区隔为二空间131、132 ;该指握部22设有呈凹凸状的一止滑部221 ;该止滑部221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指握部22上的若干凸条,其是以环设延伸方式设于该指握部22。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各该强化肋14及止滑部221即可。
`[0047]此一实施例,利用添设该止滑部221,以提供使用者于手握时以增加磨擦阻力,而具有防滑效果;该强化肋14则另一种形式的设计,主要为将该轮圈10的强度更加提升;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0048]请参照图10至图11,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中该中空肋30设有贯设各该肋体31、32的若干镂空部36,以预设间距及预设数量环设于该中空肋30上;该掌握部21设有呈凹凸状的一止滑部211 ;该止滑部211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掌握部21上的若干凸粒,其以预设密度设于该掌握部。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该止滑部211即可;该镂空部36则于一体形成前述各该轮胎槽11、轮框圈12、掌握部21、指握部22、及肋体31、32后,再进行一切削工序形成该镂空部36即可。
[0049]此一实施例,利用添设该止滑部211,以提供使用者于手握时以增加磨擦阻力,而具有防滑效果;该镂空部36则为进一步提升轻量化的效果;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0050]请参照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其中该指握部22设有以预设弧面形成的若干指凹部222,以预设间距及预设数量环设于该指握部22上。此实施例同样于一体形成制程中,同时形成波浪状连续环设的各该指凹部222即可。
[0051]此一实施例,该指凹部222主要为提供手指卡设的部位,让使用者于手推时,由于均朝向轮径切线方向推动,各该指凹部的凸缘部位可提供一力量承接部位,以提供使用者较方便施力的效果;其他使用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0052]综合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提供一种可承受较高负载扭力及较高抗弯力的轮椅专用轮圈,其利用中空状的该中空肋两侧以一体连接各该轮圈及轮把,并于内部共同形成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及肋空部的设计,使整体该中空肋厚度增加以强化该中空肋,并提供内部空间以有效吸震及缓冲,同时各该肋体可快速传导力量,得增加手部操控性能,以及整体结构较轻,而具有轻量化的效果,使手推时更为省力,更利于搬运,进而又能达到使用者的手部舒适性及安全性,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轮椅专用轮圈结构,以便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
[0053]需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包含有: 一轮圈,以圆形环设延伸且呈中空状的框体,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轮胎槽,及位于内径侧的一轮框圈,该轮胎槽呈开放槽状,以提供与一轮胎接设的部位,该轮框圈为呈封闭状的框体,作为与若干辐条组相接设的部位,其中央形成一第一中空部; 一轮把,与该轮圈平行设置,以圆形环设延伸且呈中空状的框体,并以一体方式形成有位于外径侧的一掌握部,及位于内径侧的一指握部,其中该掌握部为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掌接触的部位,该指握部为提供手部握持时手指接触的部位,各该掌握部及指握部共同围设形成中空状的一第二中空部; 一中空肋,设于各该轮圈及轮把间的中空肋体,为距预设距离的两肋体所共同形成,并使各该肋体间形成可与各该第一、第二中空部相连通的一肋空部,位于外侧的该肋体其外侧缘设为一掌接部,为可提供手掌接触的部位。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掌接部呈预设曲率的凹弧面;该掌握部呈预设曲率的凸弧面;该指握部呈预设曲率的凸弧面。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肋空部处的各该肋体间,设有至少一强化肋,以一体方式连接于各该肋体上;各该强化肋可将该肋空部区隔为至少两个空间。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一中空部处设有至少一强化肋,以一体方式连接于该轮框圈内缘壁间,并将该第一中空部区隔为至少两个空间。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二中空部处设有至少一强化肋,以一体方式连接于该轮把内缘壁间,并将该第二中空部区隔为至少两个空间。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指握部设有呈凹凸状的一止滑部;该掌握部设有呈凹凸状的一止滑部。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部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指握部上的若干凸条,其以环设延伸方式设于该指握部。
8.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部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指握部上的若干凸粒,其以预设密度设于该指握部。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肋设有贯设各该肋体的若干镂空部,以预设间距及预设数量环设于该中空肋上。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的轮椅用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指握部设有以预设弧面形成的若干指凹部,以预设间距及预设数量环设于该指握部上。
【文档编号】A61G5/10GK103705354SQ20121037130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涂季冰 申请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