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血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86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高血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高血脂的中药,尤其是一种防治高血脂的中药。
背景技术
西药治疗高血脂的药物是通过服用调脂药来降血脂,但调脂药是通过阻断脂肪合成,或分解脂肪来达到降脂作用的,长期服用调脂药,会在人体内产生大量比血脂更难分解的药物毒素,诱发肝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药物毒副作用。因此,西药降血脂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防治高血脂的中药。技术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方组成伸筋草10-20、鸡蛋花8-20、甘草3-10。作为优化,本发明配方加入菟丝子5-10份、茯苓10-20份、麦门冬5_10份。作为优化,本发明配方加入灯心草3-5份、乌梅3-10份。伸筋草,苦辛温,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湖南药物志》记载伸筋草甘,平。无毒,入心,肾二经,舒筋活血,补气通络。鸡蛋花,性凉,味甘、淡;归大肠、胃经,具有润肺解毒、清热祛湿、滑肠的功效。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麦门冬,性微甘味苦,寒,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强阴益精、安五脏作用。灯芯草,微寒;甘、淡;归心;肺小肠膀胱经。功效主治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乌梅酸、涩、平,其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中医认为,高血脂的出现以肾、脾、肝三大脏器失调,出现“痰浊瘀滞”为根本病因。“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脾肾不足,就容易得“高血脂”。比如高血脂症在中医属于痰浊、湿阻、瘀血范畴,以脾虚、肾亏为主,实则多为痰瘀胶结。而且,高血脂患者大多数饮食甘厚,而“脾司运化”,脾运化功能受阻,脾气郁滞,食积不化,运化不健,水湿不化,津液不布,湿痰浊邪内生,引发高血脂。本发明的优点是I、伸筋草辛温易伤阴血,故配用鸡蛋花、灯芯草、麦门冬、甘草调和,制其所偏,其味呈甘醇、清甜,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清血脂效果,乌梅的作用是软化血管,更有助于活血化瘀降血压。2、本发明通过鸡蛋花、菟丝子、茯苓、麦门冬、灯芯草调理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平衡,消渴化瘀清浊,又用伸筋草舒筋活血,补气通络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防治高血脂疾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方组成鸡蛋花10克、伸筋草10克、甘草3克、菟丝子5克、茯苓10克、麦门冬5克、灯心草5克、乌梅3克。服用方法以上中药每天服用一剂。加适量水熬制成中药汤汁,每天分三次服用。临床证明服用7天,20名高血脂患者血脂总胆固醇降低I. 0-4. Ommol/L不等,16名人血脂恢复正常,有效率100%,治愈率80%。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高血脂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方组成伸筋草10-20、鸡蛋花8-20、甘草3-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高血脂的中药,其特征是加入菟丝子5-10份、茯苓10-20份、麦门冬5-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高血脂的中药,其特征是加入灯心草3-5份、乌梅3-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高血脂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方组成伸筋草10-20、鸡蛋花8-20、甘草3-10。作为优化,本发明配方加入菟丝子5-10份、茯苓10-20份、麦门冬5-10份、灯心草3-5份、乌梅3-10份。本发明通过鸡蛋花、菟丝子、茯苓、麦门冬调理肝脾肾之平衡,消渴化瘀清浊,又用伸筋草舒筋活血,补气通络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K36/484GK102920775SQ20121049575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蒋朝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