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5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它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约占耳鼻喉科疾病的40 %。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使鼻窦粘膜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时不仅是鼻窦粘膜有炎症,就连鼻窦的骨壁也会受累,甚至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急性鼻窦炎大多数是由伤风感冒引起的,有一定的传染性。病人在伤风的时候,鼻腔内的粘膜发炎、粘膜发红、水肿、阻塞鼻腔,影响空气流通;另一方面,细菌感染又引起鼻窦粘膜发炎。也有少量患者是因为撞伤脸部,细菌感染伤口后导致鼻窦炎。此外,在不干净地方游泳或潜水,脏水进入鼻窦也可能引发炎症,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患上急性鼻窦炎的患者会有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发烧、怕冷、不想吃饭、疲倦及流鼻水等症状,很像一般的伤风感冒,不同的是,发炎的鼻窦会疼痛,尤其是用手轻按鼻子两旁的位置或两眉之间的地方,会觉得疼痛。慢性鼻窦炎也就是鼻窦粘膜长期发炎,这类病人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鼻过敏,可以说,大多数慢性鼻窦炎都是鼻敏感的并发症。由于鼻敏感的患者会经常伤风,长期下去,使得鼻粘膜脆弱、充血及肿胀,鼻孔粘膜发炎又令鼻窦空气不畅通,于是就更容易引起鼻窦发炎,鼻过敏一天不好转,鼻窦便一天不好转,有些人因为其他疾病或身体虚弱,抵抗力不足,鼻窦很容易受细菌感染,也会演变成慢性鼻窦炎。漫性鼻窦炎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常年流黄色或黄绿色的脓鼻涕,有时候鼻水倒流入喉部,再从嘴里吐出来,病人常觉得痰液变多,有时鼻涕还会有臭味。鼻塞、头痛也是常见的症状,头痛一般不严重,表现为头部发沉、发闷、钝痛。此外,患者还会感到疲倦,面部胀痛及嗅觉减退,但很少发烧。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系脏腑失调、气血失和、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犯及鼻窍,内传于肺,肺经郁热,清萧失常,邪热循行经络上蒸鼻窦而为病。目前多采用鼻炎片、鼻炎康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鼻炎康有嗜睡作用。因此寻求一种高效治疗鼻窦炎的药物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多年临床研究,终于找到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川芎15 25份、黄芩10 20份、苍耳子5 15份、辛夷5 15份、藁本5 15份、羌活5 15份、荆芥5 15份、猪胆汁5 10份。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 20份、黄芩15 20份、苍耳子10 15份、辛夷5 10份、藁本5 10份、羌活10 15份、荆芥10 15份、猪胆汁5 10份。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0 25份、黄芩10 15份、苍耳子5 10份、辛夷10 15份、藁本10 15份、羌活10 15份、荆芥5 10份、猪胆汁5 10份。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 20份、黄芩10 20份、苍耳子10 15份、辛夷10 15份、藁本5 10份、羌活5 10份、荆芥10 15份、猪胆汁5 10份。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0份、黄芩15份、苍耳子10份、辛夷10份、藁本10份、羌活10份、荆芥10份、猪
胆汁7份。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适于药用的制剂。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川芎辛、温,有活血、行气的功能,有镇静、解痉、扩张血管及降压的作用;黄芩苦、寒,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的功能,有解热、利尿、镇静及降压的作用;
苍耳子甘苦,温,有发汗、祛风湿的作用,治疗风寒头痛和风湿上攻引起的鼻流浊涕而有渥臭味;
辛夷辛、温,有散上部风寒的作用,善治鼻塞流涕、香臭不闻,有通窍的功能;
藁本辛、温,治头部巅顶作痛,能散寒湿、除风邪;
羌活辛苦、温,有发汗、散风寒湿的作用;
荆芥辛、温,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能,有发汗、解热、解痉、消炎的作用;
猪胆汁苦、咸,寒。有清热解毒、益肺、补脾、润燥的功效;
本发明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川芎能活血行气、芳香走窜,黄芩能清热燥湿,重于清上焦湿热,此二药配伍达到清泻肺火、通窍排脓之功,为本方之君药;辛夷能祛风散寒、解肌散邪、行头面通鼻窍,苍耳子、藁本具有解表通窍、祛风除湿之功,善通鼻窍透顶脑,为臣药;羌活、荆芥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能辛散上行,善疏散上部风邪,猪胆汁具有清热解毒、益肺润燥的功效,作为佐使之药。诸药协调配合,共奏清泻肺火、散结通窍、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鼻前庭炎、急性咽喉炎。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本发明的中药,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P-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的中药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滴剂、滴丸剂。更优选的中药制剂是溶液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I)、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取所述重量的各原料(猪胆汁除外)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I. 5 2小时,第二次O. 5 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 85°C时,相对密度I. 08 I. 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 %,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 55°C时浓缩至相对密度I. 30 I. 32的清膏,加入所述重量的猪胆汁,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装袋,即得。(2)、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溶液剂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的各原料(猪胆汁除外)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I. 5 2小时,第二次O . 5 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浓度,放冷,加入所述重量的猪胆汁,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即得。(3)、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散剂制备方法将上述各中药组分,分别干燥粉碎至120目细分,再将全部粉剂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在100 120°C下进行灭菌10 30分钟,即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由下列重量份中药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0份、黄芩15份、苍耳子10份、辛夷10份、藁本10份、羌活10份、荆芥10份、猪胆汁7份。实施例2 由下列重量份中药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份、黄芩20份、苍耳子15份、辛夷10份、藁本15份、羌活10份、荆芥10份、猪胆汁6份。实施例3 由下列重量份中药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5份、黄芩10份、苍耳子10份、辛夷15份、藁本10份、羌活15份、荆芥15份、猪胆汁8份。实施例I 3的制备方法
中药颗粒剂取所述重量的各原料(猪胆汁除外)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I. 5 2小时,第二次O .5 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 85°C时,相对密度I. 08 I. 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 %,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 55°C时浓缩至相对密度I. 30 I. 32的清膏,加入所述重量的猪胆汁,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装袋,即得。中药溶液剂将所述重量的各原料(猪胆汁除外)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I. 5 2小时,第二次O . 5 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浓度,放冷,加入所述重量的猪胆汁,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即得。中药片剂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中药丸剂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8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中药散剂将上述重量各原料分别干燥粉碎至120目细分,再将全部粉剂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在110°c下进行灭菌20分钟,即得。中药胶囊剂将上述的散剂装入胶囊即得。下面通过临床应用病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药对治疗鼻窦炎的效果。一般资料
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急性鼻窦炎19例、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17例、鼻前庭炎12例、急性咽喉炎8例。56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77岁,年龄最小者只有21岁。治疗方法
用法用量
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内服I )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 — 5粒,每粒含药量O. 5克,温水送服。2 )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 — 4片,每片含药量O. 5克,温水送服。3 )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 )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溶液剂每天三次,每次10毫升。疗程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3疗程。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发烧、怕冷等症状消失,体征、各相关指标完全改善,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有效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发烧、怕冷等症状有明显的好转,体征、各相关指标基本改善,患者基本无任何不良感觉。无效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发烧、怕冷等症状未消失,体征、各相关指标均未有改变。对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鼻前庭炎、急性咽喉炎,经3个疗程治疗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各种常规检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表经治疗后疗效观察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 25份、黄芩10 20份、苍耳子5 15份、辛夷5 15份、藁本5 15份、羌活5 15份、荆芥5 15份、猪胆汁5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 20份、黄芩15 20份、苍耳子10 15份、辛夷5 10份、藁本5 10份、羌活10 15份、荆芥10 15份、猪胆汁5 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0 25份、黄芩10 15份、苍耳子5 10份、辛夷10 15份、藁本10 15份、羌活10 15份、荆芥5 10份、猪胆汁5 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15 20份、黄芩10 20份、苍耳子10 15份、辛夷10 15份、藁本5 10份、羌活5 10份、荆芥10 15份、猪胆汁5 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 川芎20份、黄芩15份、苍耳子10份、辛夷10份、藁本10份、羌活10份、荆芥10份、猪胆汁7份。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适于药用的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构成川芎15~25份、黄芩10~20份、苍耳子5~15份、辛夷5~15份、藳本5~15份、羌活5~15份、荆芥5~15份、猪胆汁5~10份。诸药协调配合,共奏清泻肺火、散结通窍、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鼻前庭炎、急性咽喉炎。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5/413GK102973655SQ2012105183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王丹 申请人:王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