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具体说是一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发病。鼻窦炎只维持数天的,称为急性鼻窦炎;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持续不愈的,称为慢性鼻窦炎。两者之中,急性鼻窦炎比较常见。除了1岁以下的婴儿因鼻窦未完全发育而不会发病,任何年龄的人都有机会患上鼻窦炎。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为急性鼻炎的常见并发症。常见病原菌为感冒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厌氧菌属等。大多随鼻炎的治疗而愈。有时分泌物引流不畅,能致持久性发热,发生一般中毒症状,头痛、流脓涕、早晚咳嗽。上颌窦部微肿压痛,额窦底部压痛。婴儿筛窦炎常出现眶周水肿及蜂窝织炎。鼻粘膜充血水肿,中、下鼻道有粘稠脓液。急性鼻窦炎可合并中耳炎、眼眶蜂窝织炎及脓肿、视神经炎及肾盂肾炎等目前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尤其是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医中药等。以上方法对于治疗急性鼻窦炎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提高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黄连3、辛夷3、冰片0.6、野菊花24、鱼腥草20、苍耳子6、防风12、白芷10、川芎10和甘草5。
配制药物时,将上述药物原料中的杂质去除,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口服,早晚各一剂。
药理作用黄连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野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疏肝破血。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辛夷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牙痛。
苍耳子散风,止痛,祛湿,宣肺通鼻,杀虫。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风疹,湿疹,疥癣,瘙瘁。
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牙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冰片开窍醒神,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白芷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在急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治疗急性鼻窦炎58例,治愈40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
典型病例
例一高某,女,30岁,因感冒后头痛,鼻全阻塞、脓性鼻涕增多。去医院检查发现中、下鼻道内均有脓涕存留,诊断为急性鼻窦炎。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三天后复诊症状消失。
例二屈某,男,25岁,患者鼻经常阻塞,粘稠性鼻分泌物增多,诊断为急性鼻炎。服该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五天后症状消失。
例三李某,女,15岁,患者体质虚弱反复感冒,患急性鼻窦炎,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后,感冒减少,发作时轻了,打喷嚏、流水样鼻涕减少,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十天后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一一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黄连3、辛夷3、冰片0.6、野菊花24、鱼腥草20、苍耳子6、防风12、白芷10、川芎10和甘草5。
配制药物时,将上述药物原料中的杂质去除,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口服,早晚各一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黄连3、辛夷3、冰片0.6、野菊花24、鱼腥草20、苍耳子6、防风12、白芷10、川芎10和甘草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鼻窦炎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辛夷3、冰片0.6、野菊花24、鱼腥草20、苍耳子6、防风12、白芷10、川芎10和甘草5。水煎服。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在急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治疗急性鼻窦炎58例,治愈40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1024008SQ20071001423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5日
发明者李永红 申请人:李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