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806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
血管性头痛,其病因尚未明了。其发病机理上比较复杂,大多认为是早期的血管痉挛和极期的血管扩张所致。亦有认为其涉及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神经体液和酶系统等。较长时间的焦虑、紧张或疲劳常为诱因。本病病程长,往往久治不愈。截至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把本病归于“内伤头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五脏六腑发生病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头部而头痛。所以说,引起头痛的原因十分广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地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血管性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葛根30-40g、土元10-15g、川芎30-35g、白芍30_35g、钩藤30_35g、菊花20-25g、元胡20-25g、细辛10_12g、牛膝20_25g、白芷15_20g、藁本15_20g、全蝎8-10g、僵蚕 10-15g、姜半夏 20-25g、 甘草 10_12g。药理分析:
本发明中药:葛根,甘、辛、凉,入胃、脾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现代研究证实,葛根能扩张脑、心血管,改善脑、心循环。对颈项痛也有较好的治疗。土元,咸、寒,有小毒,入肝经,破血逐瘀。川芎,辛、温,入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补血敛阴,柔肝止痛。钩藤,甘、微寒,入肝、心包经,熄风解痉,平肝明目。元胡,辛、苦、温,入肝、脾、心经,活血利气止痛之良药。细辛,辛、温,入肺、肾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牛膝,苦、酸、平,入肝、肾经,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白£,辛、温,入胃、大肠、肺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藁本,辛、温,入膀胱经,功能驱风、散寒、胜湿、止痛,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全蝎,甘、辛、平,有毒,入肝经,息风止痉,活络止痛。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化痰止痉,祛风泄热。姜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燥湿去痰,降逆止呕。甘草,甘、平,入脾、胃、心、肺经,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以上诸药合用,清肝、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则头痛自愈。制备、服用方法及用量:本药煎煮两遍,先把全蝎取出为末备用,钩藤取出后下(一般在煎沸的情况下,第一遍药钩藤煎沸时间不超过20分钟)。余下中药用凉水浸泡I小时,第一遍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60分钟(在文火煎沸40分钟时加入钩藤),滤出200ml。第二遍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沸30分钟,滤出200ml,两遍混合,分两次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月艮。全蝎粉分2次随汤药一起服用。有益结果:本发明方多年来应用于临床,所治3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3例,无效I例,总有效率9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葛根 30-40g、土元 10-15g、川芎 30-35g、白芍 30_35g、钩藤 30_35g、菊花 20_25g、元胡20-25g、细辛 10-12g、牛膝 20-25g、白芷 15_20g、藁本 15_20g、全蝎 8_10g、僵蚕 10_15g、姜半夏 20-25g、甘草 10-12g。实施例2:—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葛根30g、土元10g、川芎30g、白芍30g、钩藤30g、菊花20g、元胡20g、细辛10g、牛膝20g、白芷15g、藁本15g、全蝎8g、僵蚕10g、姜半夏20g、甘草10g。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多年来应用于临床,共治疗31例患者,其中女性21人,男性10人,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3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2个月。本发明中药每日I齐U,病程最短者服药14剂,最多者27剂。一般服药8-10剂,头痛即消失,为巩固疗效再继续服用6-8剂。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服药后痛止,经观察I年以上未复发者。有效:服药10-12剂后头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较前缩短。无效:服药10剂后,头痛和以前一样。二、诊断标准 :
反复发作,呈一侧发作性头痛,为持续性跳痛或两侧头部交替性作痛,后多固定一侧刺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常有闪辉性暗点等眼部症状。经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排除外伤、高血压等因素所致者。三、制备、服药方法和用量:本发明中药用量为成人量。本药先把全蝎取出为末准用,钩藤取出后下(一般在煎沸的情况下,第一遍药钩藤煎沸时间不超过20分钟)。余下中药用凉水浸泡I小时,第一遍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60分钟(在文火煎沸40分钟时加入钩藤),滤出200ml。第二遍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沸30分钟,滤出200ml,两遍混合,分两次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全蝎粉分2次随汤药一起服用。本发明方细辛量用至10g,通过I小时的煎沸处理,又有甘草调和药味,未发现副作用。四、治疗效果:本发明方多年来应用于临床,所治3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3例,无效I例,总有效率96.8 %。五、典型病例:
病例1:于XX,女,20岁,高三学生。2002年5月就诊。不明原因反复头痛I年,疼痛位于两侧。严重时,有恶心、呕吐。曾经在文登市中心医院做过全面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服过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满意。近阶段忙于高考复习,学习紧张又诱发头痛加重,就诊时舌质红、苔略黄、脉弦数,血压正常。给予本发明方汤药服用4剂,小效,又服4剂,头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6剂,随访4年,未复发。病例2:刘XX,女,38岁,干部。2004年6月就诊。自述患头痛以3年。曾经省级医院做全面检查,确诊为血管性头痛。服过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理想。近日因小事生气上火,再加上睡眠不足,头痛加重,就诊时,舌质暗红、舌苔微黄、脉弦,血压正常。给予本发明汤药服用5剂小效,又服5剂,头痛消失,而且睡眠也很好,为防复发,又接连服用10剂药。随访 3年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血管性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葛根 30-40g、土元 10-15g、川芎 30-35g、白芍 30_35g、钩藤 30_35g、菊花 20_25g、元胡20-25g、细辛 10-12g、牛膝 20-25g、白芷 15_20g、藁本 15_20g、全蝎 8_10g、僵蚕 10_15g、姜半夏 20-25g、 甘草 10-12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是由葛根、土元、川芎、白芍、钩藤、菊花、元胡、细辛、牛膝、白芷、藁本、全蝎、僵蚕、姜半夏、甘草组成。本发明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总有效率96.8%。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083494SQ2012105293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宋协勘 申请人:宋协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