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1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心痹症的中草药:生地30~35份;熟地30~35份;天冬20~30份;麦门冬20~30份;牛膝15~25份;茯苓20~30份;茯神25~30份;磁石30~35份;山药30~35份;龟板30~35份;鳖甲30~40份;玉竹30~35份;元肉30~35份;枣仁25~30份;柏子仁25~30份;益智仁25~30份;五味子25~30份;远志25~30份;石菖蒲25~30份;加水1800份,熬煮3次,装瓶高温灭菌,备用。以生地、熟地为君;以天冬、麦冬、茯苓、茯神为臣;以牛膝、磁石、山药、龟板、鳖甲、玉竹、元肉为佐;以枣仁、柏子仁、益智仁、五味子、远志、石菖蒲为使。本发明治疗效果明显。
【专利说明】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0002]心痹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系病,祖国医学有关文献指出“风寒之气杂生合而为痹,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干其合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此,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上气则恐”,其病因是:凡风寒湿之邪,所以侵袭成痹,造成痹症之不愈,反复感染,又与身体抵抗力强弱有关,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故成心痹,现在医学将心痹认识是所述风湿性心脏病相似。临床上将根据其特征分为代偿期、左心衰竭期、右心衰竭期,三期。传统中药一般采用养心益气,湿阴散寒,逐水消肿,理气通络,临床已获得可喜的治疗成果。但由于该病是慢性疾病,累计数年,病程漫长,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证明,为发掘提升民间有效验方,弘扬中医中药文化,特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非常好的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
生地30~40份;熟地30~40份;天冬20~30份;麦门冬20~30份;牛膝15~25份;获茶20~30份;获神25~35份;磁石30~40份;山药30~40份;龟板30~40份;鳖甲30~40份;玉竹30~40份 ;元肉30~40份;枣仁25~35份;柏子仁25~35份;益智仁25~35份;五味子25~35份;远志25~35份;石菖蒲25~35份;龙齿25~35份;
加水20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该中草药服用时,将药液取200-30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每日三次服用。
[0005]优选的,所述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最佳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生地35份;熟地35份;天冬25份;麦门冬25份;牛膝20份;获苓25份;获神25份;磁石35份;山药35份;龟板35份;鳘甲35份;玉竹35份;元肉35份;率仁30份;柏子仁30份;益智仁30份;五味子30份;远志30份;石菖蒲30份;龙齿30份;
加水20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三次,将三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0006]本发明的配伍思想:本方以生地、熟地为君;以天冬、麦门冬、茯苓、茯神为臣;以
牛膝、磁石、山药、龟板、鳖甲、玉竹、元肉为佐。以枣仁、柏子仁、益智仁、五味子、远志、石菖蒲、龙齿为使。
[0007]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生地: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性味与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0008]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用于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
[0009]天冬: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0010]麦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的干燥块根。性味与归经,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11]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性味与归经: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0012]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13]茯神: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淡,归心、脾经。功能与主治,宁心、安神、利水。用于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0014]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性味与归经:辛咸;平;无毒,肾经;肝经;肺经。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主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失眠,肾虚喘逆。`
[0015]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0016]龟板:龟科动物的腹甲及背甲。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功能与主治: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肾虚骨痿,因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鳖甲: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肾潜阳,软坚散结。用于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
[0017]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用于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0018]元肉:为无患子科植物脾;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归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
眩晕等症。
[0019]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甘,平。味酸、平。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0020]柏子仁: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种仁。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辛。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心悸失眠、多汗遗精、肠燥便秘。
[0021]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脾,肾经。功能与主治: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浙,夜多小便。
[0022]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味酸、性甘,温。归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0023]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味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与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24]石菖蒲:为菖蒲科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心、肝、脾。功能与主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用于癫狂,痰满阻塞,高烧胡言乱语,健忘,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胎漏,崩漏,消化不良,精神病,解巴豆毒,鼻出血,小儿惊风,霍乱吐泻不止,咽喉肿痛,赤白带下,风寒湿痹,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0025]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性味与归经,味涩、甘;凉,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
[0026]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熬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组合物,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服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0029]一种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组合物,该中草药由以下重量g的药物制成:
生地35克;熟地35克;天冬25克;麦门冬25克;牛膝20克;获苓25克;获神25克;磁石35克;山药35克;龟板35克;鳘甲35克;玉竹35克;元肉35克;率仁30克;柏子仁30克;益智仁30克;五味子30克;远志30克;石菖蒲30克;龙齿30克;
加水2000克,放入陶器或砂锅内,将本中药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如前加水熬煮三次,将三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将药液取200-300毫升放入容器中,带微热后,每日三次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心痹症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生地30~40份;熟地30~40份;天冬20~30份;麦门冬20~30份;牛膝15~25份;获茶20~30份;获神25~35份;磁石30~40份;山药30~40份;龟板30~40份;鳖甲30~40份;玉竹30~40份;元肉30~40份;枣仁25~35份;柏子仁25~35份;益智仁25~35份;五味子25~35份;远志25~35份;石菖蒲25~35份;龙齿25~35份; 加水20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生地35份;熟地35份;天冬25份;麦门冬25份;牛膝20份;获苓25份;获神25份;磁石35份;山药35份;龟板35份;鳘甲35份;玉竹35份;元肉35份;率仁30份;柏子仁30份;益智仁30份;五味子30份;远志30份;石菖蒲30份;龙齿30份; 加水20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三次,将三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 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文档编号】A61K35/02GK103800779SQ201210547128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唐焱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