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4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伤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藿香15~25份;茯苓20~35份;白术20~35份;桂枝10~20份;法半夏10~20份;巴戟天15~25份;桑椹20~35份;陈皮15~25份;厚朴20~25份;紫苏梗15~25份;防风20~30份;猪苓20~30份;黄芪20~30份;防己20~30份;补骨脂20~30份;益智仁20~30份;熟地20~30份;党参20~30份;桑寄生20~25份;加水、煎煮、过滤、混合、装瓶、备用。以藿香、茯苓为君;以白术、桂枝、法半夏为臣;以巴戟天、桑椹、陈皮为佐;以厚朴、紫苏梗、防风、猪苓、黄芪、防己、补骨脂、益智仁、熟地、党参、桑寄生为使。治疗效果好。
【专利说明】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消渴病目前社会上称该病为第二“癌症”,在民众中谈“癌”色变。说明了该病危害极大,治疗也难,在医学技术科研部门有很大的研究兴趣。但仍没有满意的结果。祖国医学认为该病是肺、脾、肾功能失调的原因,因为脾肺肾是人体司水之脏器,该病因肾气不足,当然责在肾脏,肾主水,如因肾阳不充,命火不足,阳不化气,肾阴亏耗,又因肾与膀胱相为表里,一经功能失调,无能气化而发病之症。
[0003]本发明根据该病发病机理总结了传统用药,经过认真在临床中长期对多数消渴患者的综合使用,采取以除湿,运脾、湿阴、强肾的中草药组合物,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治疗消渴病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
藿香15~25份;获苓20~35份;白术20~35份;桂枝10~20份;法半夏10~20份;巴戟天15~25份;桑椹20~35份;陈皮15~25份;厚朴20~25份;紫苏梗15~25份;防风20~30份;猪苓20~30份;黄芪20~30份;防己20~30份;补骨脂20~30份;益智仁20~30份;熟地20~30份;党参20~30份;桑寄生20~25份;
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将药液250~3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每日服3次。
[0006]优选的,所述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 藿香20份;获苓25份;白术25份;桂枝15份;法半夏15份;巴戟天20份;桑椹25
份;陈皮20份;厚朴15份;紫苏梗20份;防风25份;猪苓25份;黄芪25份;防己25份;补骨脂25份;益智仁25份;熟地25份;党参25份;桑寄生20份;
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
[0007]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藿香、茯苓为君;以白术、桂枝、法半夏为臣;以巴戟天、桑椹、陈皮为佐;以厚朴、紫苏梗、防风、猪苓、黄芪、防己、补骨脂、益智仁、熟地、党参、桑寄生为使。
[0008]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足癖。
[0009]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10]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11]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12]法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0013]巴戟天: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用于肾虚兼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骨痿软无力。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0014]桑椹: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0015]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与归经,性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0016]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性味与归经:苦;辛;性温。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主治: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0017]紫苏梗: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0018]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与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用于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0019]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0020]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21]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肺;脾经。功能与主治: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可利小便以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用于祛风湿以止痛。[0022]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种子。性味与归经:入肾;心包;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补肾固精。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溏泄,肺虚咳喘,遗精尿频,阴虚消渴。
[0023]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脾,肾经。功能与主治: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浙,夜多小便。
[0024]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用于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
[0025]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
[0026]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与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0027]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熬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高温灭菌、待用、水剂。
[00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组合物,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是湿阳除湿,强肾运脾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理想药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0030]一种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由以下重量g的药物制成: 藿香20克;获苓25克;白术25克;桂枝15克;法半夏15克;巴戟天20克;桑椹20
克;陈皮20克;厚朴15克;紫苏梗20克;防风25克;猪苓10克;黄芪25克;防己5克;补骨脂25克;益智仁25克;熟地25克;党参25克;桑寄生20克;
加水1800克,盛如陶器或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 取2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服用,每日服3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伤脾阳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藿香15~25份;获苓20~35份;白术20~35份;桂枝10~20份;法半夏10~20份;巴戟天15~25份;桑椹20~35份;陈皮15~25份;厚朴20~25份;紫苏梗15~25份;防风20~30份;猪苓20~30份;黄芪20~30份;防己20~30份;补骨脂20~30份;益智仁20~30份;熟地20~30份;党参20~30份;桑寄生20~25份; 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湿伤肾气不充消渴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藿香20份;获苓25份;白术25份;桂枝15份;法半夏15份;巴戟天20份;桑椹25份;陈皮20份;厚朴15份;紫苏梗20份;防风25份;猪苓25份;黄芪25份;防己25份;补骨脂25份;益智仁25份;熟地25份;党参 25份;桑寄生20份; 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
【文档编号】A61P3/10GK103800780SQ20121054739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唐焱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