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406阅读:1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
背景技术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的调查显示,30 60岁人群,发病率为11%,多发于46 55岁之间的女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干眼症的发病率较以前明显增加。社会老龄化、视频终端工作者及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的增多,导致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严重的干眼症将导致角膜表面磨损、丝状角膜炎和角膜溃疡。最终发生角膜混浊和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目前治疗手段繁多而杂,但疗效均不明显,严重者长期用人工泪液维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干眼症属中医学“白涩证”、“神水将枯”、“神水枯痒”、“燥证”范畴,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有论述。《素问 通调虚实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即肾主津液,上润目珠。可见,泪为肝液,肾主津液,肝肾同源。肝肾功能失调或肝血不足,会导致目失肝血及津液的濡养,从而导致眼目干燥,引发本病。故治疗本病应以补肝益肾,滋阴生津为主,兼之活血通络。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千里光9-11份、小画眉草9-11份、青黛8-10份、蕨麻8-10份、寸金草7-9份、赤芍8-10份、土千年健7-9份、王不留行10-12份、玉竹7-9份、女贞子8-11份、菟丝子12-15份、意该仁10-15份。优选的,千里光10份、小画眉草10份、青黛9份、蕨麻9份、寸金草8份、赤芍9份、土千年健8份、王不留行11份、玉竹8份、女贞子10份、菟丝子13份、薏苡仁14份。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放于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浸泡30min,煮沸30min后,取汁备用。方中千里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小画眉草清热解毒,疏风利尿;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蕨麻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寸金草清热平肝;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土千年健舒筋通络,活血止血,消炎;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消痈,利尿通淋;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8年11月 2010年3月就诊的干眼症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8. 65± 14. 73)岁;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 75±13. 9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 O. 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①有干眼症眼膜破裂时间(BUT) ≤10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体(FL)后可见上皮散在点状着色;④泪液分泌物试验(S|T)分泌量彡10mm/5min。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上述中药煎汁熏洗,将药汁倒入容器内,患者俯面以热气薰眼10-15分钟,待温度降至能耐受时用消毒棉球浸药液洗眼,再用浸药液的纱布块热敷患眼3-5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Al丸/d(2. 5万U),局部用人工泪液常规点眼。 两组治疗时间均定为30d,每IOd为I疗程,每个疗程后进行复查统计,30d后对照治疗结果O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S|T分泌量、 BUT、FL为观察指标。显效症状消失,S|T分泌量多次测定> 10mm/5min,BUT < 10s,FL着色减少。有效症状减轻,S|T分泌量多次测定有所增加,BUT较前延长,FL着色减少;无效 症状无改善,S I T分泌量多次测定未增加,BUT无变化,FL着色无变化。
治疗结果⑴两组治疗前后SlT分泌量比较见表I。
表I两组治疗前后S|T分泌量比较(x_±s)mm/5min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熏洗液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千里光9-11份、小画眉草9-11份、青黛8-10份、蕨麻8-10份、寸金草7-9份、赤芍8_10份、土千年健7-9份、王不留行10-12份、玉竹7-9份、女贞子8-11份、菟丝子12-15份、薏苡仁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熏洗液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千里光10份、小画眉草10份、青黛9份、蕨麻9份、寸金草8份、赤芍9份、土千年健8份、王不留行11份、玉竹8份、女贞子10份、菟丝子13份、薏苡仁14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熏洗液。干眼症属中医学“白涩证”、“燥证”范畴,肝肾功能失调或肝血不足,会导致目失肝血及津液的濡养,从而导致眼目干燥,引发本病。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千里光、小画眉草、青黛、蕨麻、寸金草、赤芍、土千年健、王不留行、玉竹、女贞子、菟丝子、薏苡仁,制成中药熏洗液。经我院临床试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0%,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P27/02GK102973842SQ2012105479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亚明, 顾维乐, 于文霞, 李涌, 潘德利 申请人:王亚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