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4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制川乌8-10克,制草乌8-10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细辛12-15克,仓术8-12克,防已10-12克,川穹12-15克,甘草4-6克,桂枝8-12克。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是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0003]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止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制川乌8-10克,制草乌8-10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细辛12-15克,仓术8_12克,防已10-12克,川穹12-15克,甘草4-6克,桂枝8-12克。
[0007]优选地,所述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质制成: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丹皮7克,赤芍7克,细辛13克,仓术10克,防已11克,川穹13克,甘草5克,桂枝10克。
[0008]发明中各原料本药的药性如下: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09]草乌: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下气,温肾壮阳,解毒疗疮。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0010]丹皮: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0011]赤芍: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0012]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
[0013]仓术: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0014]防已: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
[0015]川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0016]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0017]甘草: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8]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每服药煎两遍,共煎出200ml,早晚各服100ml。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能够有效的治疗坐骨神经痛,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4%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0]实施例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制川乌8-10克,制草乌8-10克,丹皮6_8克,赤芍6-8克,细辛12-15克,仓术8-12克,防已10-12克,川穹12-15克,甘草4_6克,桂枝8-12克。
[0021]实施例2、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优选是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丹皮8克,赤芍8克,细辛15克,仓术12克,防已12克,川穹15克,甘草6克,桂枝12克。
[0022]临床疗效总结
一般资料:
本发明的中药,多年来临床上应用,治疗病人上百例,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功效。
[0023]诊断标准:目前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常见的有寒湿凝络、湿热侵络、瘀血阻络、肝肾不足等四型。
[0024]1、寒湿凝络:
证候:腰胯持续性钝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受寒加剧,得热痛缓,静卧时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证候分析:因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常兼夹风邪,而有向下肢放散的特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静卧时湿邪易于停滞,故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均为寒湿停聚之象。2、湿热侵络:
证候: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0025]证候分析:湿热壅塞,经络阻滞,不通则痛,且感疼痛烧灼而剧烈。热邪偏盛则出现心烦、口渴,湿热下注膀胱则尿赤。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3、瘀血阻络:
证候: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解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疼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0026]证候分析:由于腰部损伤,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腿持续疼痛,患肢拘挛屈膝,痛有定处,剧烈如刺,动则痛剧且拒按。气血阻滞,故肢体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征象。4、肝肾不足:
证候:腰腿痛缠绵不愈,向下放射,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无力,舌淡,脉沉细,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0027]证候分析:腰为肾府,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正虚邪入,其痛缠绵难愈,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无力均为虚证所见。舌淡,脉沉细为阳虚之象;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阴虚 之征。[0028]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0029]2.好转标准:症状和体征部分恢复。
[0030]3、未愈标准:症状和体征未消失。
[0031]治疗效果:轻症服药8-10天为一个疗程,重症患者3-4个疗程,轻症1-2个疗程症状消失,重症者一般一个月内症状消失。禁忌:月经期妇女及孕妇忌用。
[0032] 结果: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为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制川乌8-10克,制草乌8-10克,丹皮6-8克,赤芍6-8克,细辛12-15克,仓术8_12克,防已10-12克,川穹12-15克,甘草4-6克,桂枝8-12克。
2.优选地,所述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质制成: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丹皮7克,赤芍7克,细辛13克,仓术10克,防已11克,川穹13克,甘草5克,桂枝 10克。
【文档编号】A61P25/02GK103893295SQ20121058378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戴绍波 申请人:戴绍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