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7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
背景技术
血管源性脑水肿是最常见的脑水肿,继发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其特点为病灶区血脑屏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同时组织的水,Na+, Cl -含量均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紧密抗体连接部。此类水肿常见于脑肿瘤(尤其通过是脑转移瘤,恶性胶质瘤),脑脓肿,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病,在脑受压症状方面,脑水肿所起作用比原来的占位病变更大。
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高。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尚不详知,可能与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有人发现水肿白质中5-羟色胺明显增多,后者经脑脊髓液引入脑实质,可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近期资料表明,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可能性很大,肌肉内注射自由基清除剂对苯二胺(DPPD),可减轻实验性冻伤性脑水肿。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的发展中,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目前认为这类水肿是脑细胞摄水增多而致肿胀。
目前临床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原则多为对症治疗,消肿,缩小脑容量或外科减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尤其地塞米松对解除血管源性脑水肿有明显效果、对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也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抗渗出)、稳定细胞膜并恢复钠泵功能,改善线粒体功能,防止或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炎症引起的间质性脑水肿也有效。
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副作用较大,且会有撤药反应。故而临床在进行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时,往往搭配中药进行症状的辅助控制。
通常临床使用的脑水肿辅助中药多选用活血化瘀类,如水蛭、丹参、三七等;或者镇肝熄风类药物,如羚羊角、玳瑁、钩藤、石决明,以及熄风止痉类药物,如天麻、白僵蚕、全蝎。但是以上治疗方案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存在以下缺陷①血管源性脑水肿与气滞血瘀、 肝阳上亢病程并不统一;②血管源性脑水肿临床治疗多采用起效快的药物进行迅速降低颅内压,此时如果再使用活血化瘀、熄风止痉或者化湿的药物,其实是与西药的药物作用叠加,使得速效药物的安全剂量更加不好控制,诱发脑出血;④血管源性脑水肿与脑循环的自动调节功能失常有关,西药和传统中药治疗都并没有关注这一点。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Γ20份,八月札8 15份,花蕊石8 15份,七叶一枝花6 10份,千里光6 10份,穿山甲8 15份,独脚乌桕6 10份,`桂枝 3飞份,石胆3飞份。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5份,八月札10份,花蕊石10份,七叶一枝花8份,千里光8份,穿山甲10份,独脚乌桕8份,桂枝5份,石胆5份。
其中所述的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甘,平。归肺、胃、肝经。功可通络,活血,祛风。
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成熟果实。性味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功可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性味酸、涩,平。归肝经。功可化瘀止血散结。
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的根莖。苦,微寒。 有小毒。入肝经。功可清热解毒,消肿,解痉。
千里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以全草入药。 性寒,味苦。功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止痛。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功可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独脚乌桕,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的块根。苦;微辛;性凉。归心;肾经。功可活血通络;化痰散结;解毒消痈。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细枝。性味辛、甘,温。入心、 肺、膀胱经。功可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石胆,为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含水硫酸铜结晶体。酸、辛,寒。去腐;解毒。
组方原理中医病名中并无脑水肿之说,目前临床多从气滞血瘀、肝阳上亢而论, 但是二者病程并不统一,部分病例脑水肿程度与血压并不平行。故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治疗多用速效药物消除脑水肿,但是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激素副作用较大,且这种外来的干预阻碍脑血管自动调节恢复适应性。故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配合西药的迅速消除水肿,起到以下作用①利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消除水肿的同时,防止颅内压下降过度或过快引发的不良反应恢复脑循环的自动调节功能保护脑、心、肾的血液灌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针对血管源性脑水肿脑循环的自动调节功能失衡的病机入手,通络祛风、平肝舒筋,佐以凉血解毒。组方避免使用专门的活 血药物,如丹参、赤芍、当归、红花等影响血凝的药物,因为上述药物过于动血,容易加大脑出血的风险;避免使用镇肝熄风的药物,如羚羊角、玳瑁、钩藤等,其原因在于该类药物容易与西药的药物作用叠加,使得速效药物的安全剂量更加不好控制;避免使用潜阳药物,如生石决、生龙牡、珍珠母、磁石等,其原因在于该类药物下沉势重,容易造成脑灌注不足,引发脑梗;避免使用行水利尿药物,防止与西药的药物作用叠加,影响肾功能。
2、丝瓜络、八月札、花蕊石三味药物合用共起通络之功,所谓通络,为药物络脉助其运行的意思;通络药物有通四肢络脉、通心络、通肝胆络、通脾肾络等等,而丝瓜络、药性轻浮,走头面入脑,且丝瓜络还可以活血祛风,而八月札软坚散结,有助于助丝瓜络通行脉络,并且八月札有轻度的活血、利小便作用,但是该种作用并不影响血凝,也不会增加肾脏负担,其通利小便仅仅起到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而已;花蕊石化瘀止血散结,该药不同于其他的活血化瘀药物,不影响血凝,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部。
3、佐助药物方取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此外该药还可以解痉,有助于防止癫痫的出现;千里光凉血散结;穿山甲走窜力强,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搜风通络;独脚乌桕归心肾经,活血通络,可以有效地防止过度降压造成的心脏、肾脏灌注不足。
4、反佐肝阳上亢的疾病使用桂枝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属于反佐,此反佐除了通阳络外,还有阴中孕阳之意。
5、石胆为含水硫酸铜结晶体,本方中使用,在于其煎煮过程中析出铜离子,实验证明,铜离子可以增加本方药效。
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丝瓜络IOg,八月札8g,花蕊石8g,七叶一枝花6g,千里光6g,穿山甲8g,独脚乌桕6g,桂枝3g,石胆3g。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丝瓜络20g,八月札15g,花蕊石15g,七叶一枝花10g, 千里光IOg,穿山甲15g,独脚乌桕IOg,桂枝6g,石胆6g。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丝瓜络15g,八月札IOg,花蕊石IOg,七叶一枝花8g, 千里光8g,穿山甲IOg,独脚乌桕8g,桂枝5g,石胆5g。
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丝瓜络、八月札、花蕊石、七叶一枝花、千里光、穿山甲、独脚乌桕、石胆、桂枝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分早晚服用。或制成口服液等剂型使用。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
I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09年I月 2011年9月确诊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42例,患者均符合血管源性脑水肿诊断标准,各病例均营养状况好,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9 71岁,平均51. 52± 17. 11岁。分为对照组22例,实验组 20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1. 2.1研究方法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静滴脱水降低颅内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本发明中药口服。
1. 2. 2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监测。
1. 2. 3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疗效评价经治疗I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 91%(20/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00%(18/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3d后地塞米松维持剂量,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 05)。
2. 2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 72% (5/22),而治疗组为10% (2/2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 05)。
3.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本发明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Γ20份,八月札8 15份,花蕊石8 15份,七叶一枝花6 10份,千里光6 10份,穿山甲8 15份,独脚乌桕6 10份,桂枝3 6份,石胆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5份,八月札10份,花蕊石10份,七叶一枝花8份,千里光8份,穿山甲10份,独脚乌桕8份,桂枝5份,石胆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以解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0~20份,八月札8~15份,花蕊石8~15份,七叶一枝花6~10份,千里光6~10份,穿山甲8~15份,独脚乌桕6~10份,桂枝3~6份,石胆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K36/87GK103041059SQ20121058467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吴林 申请人:吴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