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檀香8-10克,悬钩木12-16克,石灰华10-14克,山柰14-18克,红花12-16克,葡萄14-16克,獐牙菜10-14克,甘草12-16克,兔耳草10-14克。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哮喘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檀香8-10克,悬钩木12-16克,石灰华10-14克,山柰14-18克,红花12-16克,葡萄14-16克,獐牙菜10-14克,甘草12-16克,兔耳草10-14克。
[0005]进一步,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如下:檀香9克,悬钩木14克,石灰华12克,山柰16克,红花14克,葡萄15克,獐牙菜12克,甘草14克,兔耳草12克。
[0006]本发明将各原料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8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
[0007]发明中各原料本药的药性如下:
檀香:理气,和胃。用于脘腹疼痛、噎膈、呕吐。
[0008]悬钩木:醒酒,止渴,祛痰,解毒。治痛风,丹毒,遗精。
[0009]石灰华:清热补肺。用于各种肺热病。
[0010]山柰: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0011]红花: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活血能经;祛瘀止痛,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
[0012]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开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在炎炎夏日食欲不佳者,时常食用有助开胃。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
[0013]獐牙菜:清热,健胃,利湿。治消化不良,胃炎,黄疸,火眼,牙痛,口疮。
[0014]甘草: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5]兔耳草:性微温,味甘。温肾壮阳。
[0016]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有效率闻。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檀香10克,悬钩木16克,石灰华14克,山柰18克,
红花16克,葡萄16克,獐牙菜14克,甘草16克,兔耳草14克。
[0018]实施例2、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檀香10克,悬钩木16克,石灰华14克,山柰18克,红花16克,葡萄16克,獐牙菜14克,甘草12克,兔耳草14克。
[0019]实施例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檀香10克,悬钩木16克,石灰华14克,山柰14克,红花12克,葡萄16克,獐牙菜10-14克,甘草12克,兔耳草14克。
[0020]实施例1-3的中药在制备是将各原料混合,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8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
[0021 ]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I)寒哮(发作期):
证候:喘憋气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哮呜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稀薄色白而有泡沫,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初起多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0022]证候分析: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袭,内合于肺,邪实气壅,故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肺气郁闭,不 得宣畅则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稀薄有沫;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因寒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均为寒盛之象。
[0023](2)热哮(发作期):
证候: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如痰鸣吼,咳痰黄粘,咯吐不利,胸膈烦闷,汗出口渴,面赤口苦,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0024]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气壅盛,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热盛津伤故口渴;津液被灼为痰,故咯痰粘黄不利;痰火郁蒸,则烦闷、汗出、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征。
[0025](3)肺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短气,语声低微,自汗畏风,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0026]证候分析: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喘促短气,语声无力;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故自汗畏风;痰饮蕴肺,故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
[0027](4)脾虚(缓解期):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0028]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痰浊内生,留伏于肺,气道被阻,肺气失于宣降,故喘咳痰多而胸闷,痰鸣;脾为生痰之源,痰浊内停于脾胃,失于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之征。(5)肾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0029]证候分析:久病肾阳虚衰,肺气无主,故喘促日久,形瘦神疲;肾为气根,下元虚损,气不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甚,气不得续;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故畏寒面青。舌质淡,脉沉细为阳虚之征。若肾阳虚久,阳不敛阴,阴阳俱竭,可呈现颧红、汗出粘手之象。
[0030]临床治愈:不需任何药物,保持无症状在I年以上者。
[0031]显效:偶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而缓解喘息者。
[0032]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需药物治疗者。
[0033]无效:症状依然如故。
[0034]2.体检:主要根据哮鸣音的存在与否、偶然或持续出现、轻微或响亮来区分。
[0035]3.肺功能检查:FEVl或PEFR (呼气高峰流量)可作为参考指标。
[0036]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难愈的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难以速除。如果平素注意调护,坚持服用扶正固本方药,部分病人可望根治或减少、减轻发作。如反复重度发作其是老年哮喘病人,预后不良。
[0037]典型病例
病例1:汪某,绍兴市人,50岁,被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药7个月治愈,六年过去未复发。
[0038]病例2:王某,杭州市人,42岁,被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药10个月治愈,十年未复发。
[0039]病例3:邓某,宁波市人,68岁,被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药7个月治愈。
[0040] 病例4:马某,明山市人,66岁,被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药I年痊愈,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檀香8-10克,悬钩木12-16克,石灰华10-14克,山柰14-18克,红花12-16克,葡萄14-16克,獐牙菜10-14克,甘草12-16克,兔耳草10-14克。
2.进一步,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如下:檀香9克,悬钩木14克,石灰华12克,山柰16克,红花14克,葡萄15克,獐牙菜12克,甘草14克,兔耳草12克。
【文档编号】A61K36/906GK103893647SQ20121058815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涛 申请人:张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