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16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缝合针。
背景技术
现有缝合针大多针孔较小,引线较为困难,而且必须使线穿过针孔才能完成引线操作,在一次手术中经常须穿针数次,如果是小号缝合针,细线更难穿过,不仅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还延长手术时间。缝合针的截面通常为圆形,手术时不易夹持,增加手术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线方便的缝合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针体,针体上设有针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针孔内设有V形防脱线板,所述V形防脱线板将针孔分为内孔和外孔;所述外孔侧边开孔;所述V形防脱线板的V形底端伸向内孔,且V形防脱线板中间设有引线缝。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用持针器将针体夹住,将手术线两头拉紧从外孔侧边压入,再从引线缝压入内孔,即完成穿线,这样不但穿线方便,而且不易脱线,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针体 中部设有凹坑。所述针体设有凹坑处的横截面为具有扁平两面的鼓形,使用时使夹持器夹持的更牢固。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可知,医用缝合针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针体1,针体I前端为针尖,后端为针尾,针尾上设有针孔2,针孔2内设有V形防脱线板3,V形防脱线板3将针孔2分为内孔21和外孔22 ;外孔22侧边开孔;V形防脱线板3的V形底端伸向内孔21,且V形防脱线板3中间设有引线缝4,也可在其他类型缝合针使用此结构针孔。缝合时,缝合线因承力而处于V形防脱线板3与内孔21的连接处,而不会从引线缝4脱出。针体I中部设有凹坑5,凹坑5处的横截面为具有扁平两面的鼓形,使用时使夹持器夹持的更牢固。使用时用持针器将针体I夹住,将手术线两头拉紧从外孔22侧边压入,再从引线缝4压入内孔21,即完成穿线,这样不但穿线方便,而且不易脱线,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缝合针,包括针体(1),针体(I)上设有针孔(2),其特征是所述针孔(2)内设有V形防脱线板(3),所述V形防脱线板(3)将针孔⑵分为内孔(21)和外孔(22);所述外孔(22)侧边开孔;所述V形防脱线板(3)的V形底端伸向内孔(21),且V形防脱线板(3)中间设有引线缝(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针体(I)中部设有凹坑(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针体(I)设有凹坑(5)处的横截面为具有扁平两面的鼓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缝合针,其包括针体,针体上设有针孔,所述针孔内设有V形防脱线板,所述V形防脱线板将针孔分为内孔和外孔;所述外孔侧边开孔;所述V形防脱线板的V形底端伸向内孔,且V形防脱线板中间设有引线缝。使用时用持针器将针体夹住,将手术线两头拉紧从外孔侧边压入,再从引线缝压入内孔,即完成穿线,这样不但穿线方便,而且不易脱线,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61B17/06GK103054616SQ20121059675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魏淑珍, 宋世香 申请人:魏淑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