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18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科用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是消化内科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医疗器具,现有技术的胃管就是一根内空的导管,下入的深度往往难以掌握,具体的操作主要靠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手感,稍有不慎容易发生损伤的问题,影响胃管探测和使用的实际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胃管的操作使用时段的延长,为病人增加了一定意义上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下入的深度,尽可能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并可以较好地避免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包括有平口末端、管主体、刻度标志、倾斜形通孔和圆端头。管主体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圆柱形软管结构,管主体的上端设置为平口末端,管主体的下端设置为圆端头,管主体内设置有倾斜形通孔,在管主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志。本实用新型的前端设置为球形圆端头,这样可以避免下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以确保安全。在进行下入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管主体上的刻度标志,准确掌握下入的实际数值,也是为了确保安全,实现最佳的胃管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下入的深度,尽可能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并可以较好地避免造成损伤。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平口末端2—管主体3—刻度标志4一倾斜形通孔5—圆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包括有平口末端I、管主体2、刻度标志3、倾斜形通孔4和圆端头5。管主体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圆柱形软管结构,管主体2的上端设置为平口末端1,管主体2的下端设置为圆端头5,管主体2内设置有倾斜形通孔4,在管主体2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志3。本实用新型的前端设置为球形圆端头5,这样可以避免下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以确保安全。在进行下入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管主体2上的刻度标志3,准确掌握下入的实际数值,也是为了确保安全,实现最佳的胃管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下入的深度,尽可能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并可以、较好地避免造成损伤。权利要求1. ー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管主体(2)是主体件,整体呈圆柱形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管主体(2)的上端设置为平ロ末端(1),管主体(2)的下端设置为圆端头(5),管主体(2)内设置有倾斜形通孔(4),在管主体(2)的ー侧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志(3)。
专利摘要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包括有平口末端、管主体、刻度标志、倾斜形通孔和圆端头。管主体是主体件,整体呈圆柱形软管结构,管主体的上端设置为平口末端,管主体的下端设置为圆端头,管主体内设置有倾斜形通孔,在管主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志。本实用新型的前端设置为球形圆端头,这样可以避免下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以确保安全。在进行下入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管主体上的刻度标志,准确掌握下入的实际数值,也是为了确保安全,实现最佳的胃管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下入的深度,尽可能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并可以较好地避免造成损伤。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2437927SQ2012200001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日
发明者张秋真 申请人:张秋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