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球减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43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气球减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胃气球减重装置,尤适于应用在医疗场所的减重门诊或类似场合。
背景技术
:肥胖,通常是指身体堆积过多的脂肪,因为每个人身高不同,单独由体重来衡量是不准的,所以目前大多是以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来评估一个人是是否有体重过重的情形,身体质量指数的算法是BMI=体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算出来的BMI值,最健康的是22,若超过23则表示过重,超过27为肥胖,35以上为严重肥胖,病态型肥胖的BMI值则超过40。而肥胖所带来的问题,不单单只是体态上的影响,根据国家健康局指出,缺乏运动、高脂肪饮食、肥胖等等问题会容易引起“代谢症侯群”,所谓的代谢症候群是指一群代谢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等的群聚现象。当有代谢症候群时,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及脑中风的机会会比一般人高至少两倍。这所衍伸出来的疾病,占了我国10大死因的五项,总和死亡率是31%,甚至比第一名的恶性肿瘤还高。而目前治疗肥胖,有举凡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辅导及外科手术等方法。然而,对于病态性肥胖,目前仅有外科手术为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界发展的外科减重手术,主要是以降低胃容量以减少食物摄取,并促使产生饱足感,以相对减低热量的摄取,进而达到卓越的减重功效。早期的外科减重手术为直接缩减胃部体积,如图I所示,以达少吃即饱的功效,后续又发展出胃隔间(gastricpartitioning),几经改良而成为现今普遍采用的垂直加带胃隔间术(verticalbandedgastroplasty),其在胃部分隔出小空间,利用约束带调整该空间出口,降低胃排空以产生饱足感。接着,发展出胃束带(lapaband),如图2所示,其原理类似胃隔间,利用可调节娃胶胃束带(adjustablesilicongastricbanding)环绕胃部而形成小空间,并利用位于皮下的注射器打生理食盐水,使环绕处膨胀而调节出口大小,借此束扎患者的上胃部或下食道,以控制进食量且产生饱足感。虽胃隔间与胃束带都可利用腹腔镜完成,以降低术后创伤、提高复原速度,但仍存在开刀的危险性,其术后感染及术后并发症造成的死亡案例仍有所闻。为避免开刀的不便及危险性,近年来发展出胃水球(intragastricballoon)放置术,其利用内视镜将耐胃酸的硅胶水球从口腔放置于胃部内,然后注入食盐水,使水球鼓胀且占据胃内部分空间,故而产生饱足感以降低食欲,如图3所示,又,胃水球经过胃酸腐蚀,须在半年后即时取出,而取出过程有其复杂性,且水球破裂会引发胶阻塞,甚至导至死亡,故殊不理想。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传统减重结构有待改进的缺失,期能提供一种无需通过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方式,即可安全置入胃部的胃气球减重装置,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无需通过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方式,即可安全置入胃部的胃气球减重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包含一个可膨胀的充气体;一个封闭装置;以及,一个弹性管,内设相邻且中空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前述两个管腔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二管腔的第一端部外表面与所述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连接,同时该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由所述封闭装置所封闭。所述弹性管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的第二端部为呈渐次膨大的圆锥状结构。所述封闭装置包含设于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的螺旋沟纹及一个螺旋栓盖。所述弹性管的材质为选用橡胶、聚氨基甲酸酯、不透X射线的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或硅胶其中任一种。所述弹性管的长度为50-140公分,宽度为2-4毫米。所述可膨胀的充气体材质选用橡胶、硅胶或硅橡胶。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I、无需通过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方式,即可安全置入胃部的胃气球减重装置。2、有效简化利用医疗方式减重的程序,令求诊者更具有安全保障。图I为早期胃缩减手术示意图。图2为传统胃束带示意图。图3为另一传统胃水球的剖示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置于胃部内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其中11、可膨胀充气体12、封闭装置13、弹性管14、第一管腔15、第二管腔16、第一端部17、第二端部18、第一端部19、第二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图4,本实用新型的胃气球装置,包含一可膨胀的充气体11;一封闭装置12;以及一弹性管13,其中该弹性管13内设相邻且中空的第一管腔14及第二管腔15,该第一管腔14与第二管腔15各具有第一端部16、18及第二端部17、19,第二管腔15的第一端部18外表面为与可膨胀的充气体11紧密连接,同时该可膨胀的充气体11开口为由所述封闭装置12所封闭。其中弹性管13为由橡胶、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不透X射线的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PVC)或硅胶其中任一种制成,同时弹性管13的长度为50-140公分,宽度为2-4毫米。[0030]此外,该弹性管13外涂覆有亲水性润滑剂,医师将可膨胀的充气体11与弹性管13经求诊者口腔置入胃部,第一管腔14的第一端部16及第二端部17均设为开放端,该第一管腔14为用于测定弹性管13是否置于适当位置,该测定由第一管腔14的第二端部17打入空气,并以听诊器于体外听诊,以探测弹性管13是否置于胃部。弹性管13的第二管腔15同样设有第一端部18与第二端部19,其中该第一端部18的外表面与该可膨胀的充气体11开口连接,且该封闭装置12结合在第一端部18周缘,请同参图5,将充气装置自第二管腔15的第二端部19充入第二管腔15,使连接于第一端部18的可膨胀充气体11膨胀,借此占据胃部空间以使胃容量缩小,以达减重目的。可膨胀充气体11以打入的空气量调整到所需大小,可膨胀的充气体11为由橡胶、硅胶或硅橡胶制成,且第一端部18与封闭装置12结合,该封闭装置12具有螺旋沟纹及一螺旋栓盖,故充气完毕后,该封闭装置12为将可膨胀充气体11的开口封闭,避免其中的空气逸散。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凡习于本业的人士所明显可作的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可膨胀的充气体;一个封闭装置;以及一个弹性管,内设相邻且中空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前述两个管腔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二管腔的第一端部外表面与所述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连接,同时该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由所述封闭装置所封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的第二端部为呈渐次膨大的圆锥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包含设于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的螺旋沟纹及一个螺旋栓盖。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的材质为选用橡胶、聚氨基甲酸酯、不透X射线的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或硅胶其中任一种。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的长度为50-140公分,宽度为2-4毫米。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气球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的充气体材质选用橡胶、硅胶或硅橡胶。专利摘要一种胃气球减重装置,包含一可膨胀的充气体;一封闭装置;以及一弹性管,内设相邻且中空的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该二管腔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同时弹性管的第一管腔的第二端部连设有一圆锥状结构,第二管腔的第一端部外表面与所述可膨胀的充气体紧密连接,同时该可膨胀的充气体开口由所述封闭装置所封闭。本实用新型的胃气球减重装置,无需通过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方式,即可安全置入胃部的胃气球减重装置。文档编号A61F5/00GK202497271SQ20122001998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发明者丁斌煌申请人:丁斌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