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78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煎药锅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
背景技术
目前,煎熬中药的器具有多种,大多数是采用砂锅,砂锅由锅体和锅盖构成,在锅体口部设有药汁倒出口,在锅体一侧设有手柄,组合成为一整体,锅盖盖于锅体口部,使用时将中药倒入砂锅中,加上适量的清水,将砂锅底部加热来煎熬中药,这种砂锅的优点在于不易糊锅,适用文火,所以被经常采用。这种砂锅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熬制药物的过程中,要来回翻动药锅内的药物,以防煎糊,且倾倒药汁时,容易将药渣一起倒出,使饮用者有所不便。也有的采用不锈钢锅,而这种不锈钢锅虽然使用方便,但存在着传热快、易糊锅的缺点,不适宜文火煎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使用方便、既保持了砂锅的优点,而且煎药时不用翻动,受热均匀,药汁倒出时不会有药渣倒入盛药碗中、也能防止糊锅的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由不锈钢锅体和不锈钢锅盖构成,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分为内、外两层,不锈钢锅体的内、夕卜层之间为夹层腔,在夹层腔内盛有棉籽油层;在不锈钢锅体侧壁的上部设有单向安全阀,在不锈钢锅体的内壁上设有网板卡,通过网板卡固定上网板,在网板的下部吊上盛中药的网
JLt o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网板周边设有2—4块对称的卡块;在网板的板面上设有网孔,在网板的中部设有提把;所述的盛中药的网兜,其中部为锥体网;所述的棉籽油层的放入量为夹层腔高度的1/3 ;所述的网板卡包括固定在不锈钢锅体内壁上的托环和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在于于目前使用的煎药锅相比,保温性能好、防止药物煎糊、药物受热均匀,且不用翻动中药,药汁倒出时,又能防止药渣倒入盛药碗中。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锅体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中1、不锈钢锅体;2、不锈钢锅盖;3、夹层腔;4、单向安全阀;5、网板;51、卡块;52、网孔;53、提把;6、网板卡;61、托环;62、挡块;7、盛中药的网兜;8、锥体网;9、棉籽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I、图2、图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由不锈钢锅体I和不锈钢锅盖2构成,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I分为内、外两层,不锈钢锅体I的内、夕卜层之间为夹层 腔3,在夹层腔3内盛有棉籽油层9,以缓解不锈钢锅体I内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适用于文火煎药;在不锈钢锅体I侧壁的上部设有单向安全阀4,当油蒸汽超过一定压力时,可从单向安全阀4中自动放出,在不锈钢锅体I的内壁上设有网板卡6,通过网板卡6固定上网板5,在网板5的下部吊上盛中药的网兜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网板5周边设有2—4块对称的卡块51,卡块51通过转动卡入网板卡6的口内,即可固定,同理,通过转动,即可提出;在网板5的板面上设有网孔52,在网板5的中部设有提把53 ;所述的盛中药的网兜7,其中部为锥体网8,以利于中药的均匀加热,这样可避免翻动中药。所述的棉籽油层9的放入量为夹层腔3高度的1/3。所述的网板卡6包括固定在不锈钢锅体I内壁上的托环61和挡块62,挡块62处在托环61的上侧,与网板5上的卡块51的数量相对应;当网板5周边的卡块51置于托环61上后,通过转动,可使网板5上的卡块51卡在挡板62与托环61之间。
权利要求1.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由不锈钢锅体(I)和不锈钢锅盖(2)构成,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I)分为内、外两层,不锈钢锅体(I)的内、外层之间为夹层腔(3),在夹层腔(3)内盛有棉籽油层(9);在不锈钢锅体(I)侧壁的上部设有单向安全阀(4),在不锈钢锅体(I)的内壁上设有网板卡(6),通过网板卡(6)固定上网板(5),在网板(5)的下部吊上盛中药的网兜(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板(5)周边设有2— 4块对称的卡块(51);在网板(5)的板面上设有网孔(52),在网板(5)的中部设有提把(53);所述的盛中药的网兜(7),其中部为锥体网(8);所述的棉籽油层(9)的放入量为夹层腔(3)高度的1/3 ;所述的网板卡(6)包括固定在不锈钢锅体(I)内壁上的托环(61)和挡块(6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由不锈钢锅体和不锈钢锅盖构成,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分为内、外两层,不锈钢锅体的内、外层之间为夹层腔,在夹层腔内盛有棉籽油层;在不锈钢锅体侧壁的上部设有单向安全阀,在不锈钢锅体的内壁上设有网板卡,通过网板卡固定上网板,在网板的下部吊上盛中药的网兜。该双层吊网式中药煎药锅,于目前使用的煎药锅相比,保温性能好、防止药物煎糊、药物受热均匀,且不用翻动中药,药汁倒出时,又能防止药渣倒入盛药碗中。
文档编号A61J3/00GK202409513SQ2012200264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宗玉, 栾海峰, 黄艾博 申请人:黄艾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