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16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灸贴,尤其涉及一种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
背景技术
中医传统的艾灸,有好几种灸法,最常用的是温和灸,即无损伤灸。温和灸是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该穴位有温热而无灼痛的感觉,灸后不烧伤皮肤、不留痕。主要观察标准是皮肤潮红。皮肤所能承受的温度在50-70°C之间,艾灸时间一般是5-30分钟,因人而异。在现在人们生活中,由于对快捷便捷的生活向往,通常采用热灸贴进行治疗,但是现有的热灸贴使用较为不方便,不能进行自粘,发热效果不均匀。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包括底层和顶层,底层的上表面开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数个透气孔,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发热层和药膏层,底层的底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环状自粘层。作为优选,顶层为铝箔。作为优选,发热层为一绝缘发热片,绝缘发热片内布设有呈螺旋状的电热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底层的自粘层,方便患者贴设于需要治疗的皮肤处,发热层产生热量使得药膏层的药物分子通过透气孔到达皮肤表层,加强了药膏层的功效。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图中1、底层;2、顶层;31、发热层;32、药膏层;4、透气孔;5、电热丝;6、自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I、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层I和顶层2,底层I的上表面开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数个透气孔4,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发热层31和药膏层32,底层I的底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环状自粘层6。顶层2为铝箔,发热层31为一绝缘发热片,绝缘发热片内布设有呈螺旋状的电热丝5。当人们使用时,揭开底层I的自粘层6,将整体贴设于需要治疗的皮肤处,发热层31产生热量使得药膏层32的药物分子通过透气孔4到达皮肤表层,加强了药膏层32的功效。顶层2为铝箔,可起到存放时的保护作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 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包括底层和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上表面开有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数个透气孔,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发热层和药膏层,所述底层的底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环状自粘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为铝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一绝缘发热片,所述绝缘发热片内布设有呈螺旋状的电热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粘式自发热热灸贴,包括底层和顶层,底层的上表面开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数个透气孔,凹槽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发热层和药膏层,底层的底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环状自粘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底层的自粘层,方便患者贴设于需要治疗的皮肤处,发热层产生热量使得药膏层的药物分子通过透气孔到达皮肤表层,加强了药膏层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437658SQ2012200305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张晓娟, 范昕, 马艳春 申请人:张晓娟, 范昕, 马艳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