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用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80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医用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止血和倒计时于一体,提高压迫止血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医用止血带。
背景技术
止血带压迫止血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主要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用来压迫止血的橡皮管或胶管,管体较细,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较窄,很容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压迫时间也不易控制,如果压迫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Ih (上肢或下肢)放松2 3min ;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如果压迫部位超过2h ,则需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压迫力度也不易控制,压力过小,达不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肢体损伤,甚至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条件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止血和倒计时于一体,提高压迫止血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医用止血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新型医用止血带,由气囊胶带、气囊套袋、连接管和充气胶球构成,气囊套袋的两端设有尼绒搭勾,连接管上设有电子倒计时器,充气胶球的前端设有排气阀,充气胶球的末端设有进气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止血和倒计时于一体,可避免因压迫止血过久而引起的肢体缺血性坏死,提高了止血带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医用止血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I、气囊胶带,2、气囊套袋,3、连接管,4、充气胶球,5、尼绒搭勾,6、电子倒计时器,7、排气阀,8、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气囊胶带I、气囊套袋2、连接管3和充气胶球4构成,气囊套袋2的两端设有尼绒搭勾5,连接管3上设有电子倒计时器6,充气胶球4的前端设有排气阀7,充气胶球4的末端设有进气阀8。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气囊胶带I连同气囊套袋2 —起裹在伤口的近心端,利用尼绒搭勾5固定住,然后将排气阀7关闭,捏动充气胶球4向气囊胶带I内注入气体,直至出血停止或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为止,最后利用电子倒计时器6设置倒计时即可;如需排气放松,则将排气阀7打开即可。
权利要求1. ー种新型医用止血帯,其特征在干该新型医用止血帯,由气囊胶带(I)、气囊套袋(2)、连接管(3)和充气胶球(4)构成,气囊套袋(2)的两端设有尼绒搭勾(5),连接管(3)上设有电子倒计时器出),充气胶球(4)的前端设有排气阀(7),充气胶球(4)的末端设有进气阀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止血带,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由气囊胶带1、气囊套袋2、连接管3和充气胶球4构成。其特征是气囊套袋2的两端设有尼绒搭勾5,连接管3上设有电子倒计时器6,充气胶球4的前端设有排气阀7,充气胶球4的末端设有进气阀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止血和倒计时于一体,可避免因压迫止血过久而引起的肢体缺血性坏死,提高了止血带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医用止血带。
文档编号A61B17/135GK202437246SQ20122003782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陆惠元 申请人:陆惠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