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08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动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输液在临床上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法,其输液袋需要与患者保持一定高度差才能进行输液,输液时间较长,当患者需要外出方便时,则需要护理人员帮助高举输液袋,否则容易出现回血或鼓包现象,很不方便,特别是在野外急救和救灾时更是不方便。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输液装置,此装置可方便患者的活动,解决了现有输液器只能在输液袋与患者保持一定高度差才能进行输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输液装置,由盒体、盒盖、气囊、输液袋、通气管、密封盖、鼓风机和电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前后各设有两个下锁扣,盒盖前后各设有两个上锁扣,上锁扣与下锁扣结合可实现盒体与盒盖固连;输液袋和气囊位于盒体内;通气管一端连接气囊,另一端连接密封盖;密封盖与鼓风机通过螺纹连接;电源通过导线与鼓风机相连。所述的盒体两侧设有U形口,一端U形口方便输液袋输液,另一端U形口用于气囊和鼓风机连接。所述的密封盖和鼓风机设有卸压孔,卸压孔位于密封盖与鼓风机的螺纹连接处,调节卸压孔大小可使气囊内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调节输液速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气动输液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调节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特殊场合的输液问题,并且解决了现有输液装置限制患者活动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盒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密封盖上卸压孔半开放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中I、盒体,2、下锁扣,3、输液袋,4、U形口,5、鼓风机,6、电源,7、开关,8、密封盖,9、卸压孔,10、通气管,11、气囊,12、上锁扣,13、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气动输液装置,由盒体I、盒盖13、气囊11、输液袋3、通气管10、密封盖8、鼓风机5和电源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I前后各设有两个下锁扣2,盒盖13前后各设有两个上锁扣12,上锁扣12与下锁扣2结合可实现盒体I与盒盖13固连;输液袋3和气囊11位于盒体I内;通气管10 —端连接气囊11,另一端连接密封盖8 ;密封盖8与鼓风机5通过螺纹连接;电源6通过导线与鼓风机5相连。如图2所示,所述的盒体I两侧设有U形口 4,一端U形口 4方便输液袋输液,另一端U形口 4用于气囊11和鼓风机连接5。如图3所示,所述的密封盖8和鼓风机5设有卸压孔9,卸压孔9位于密封盖8与鼓风机5的螺纹连接,调节卸压孔9大小可使气囊11内气 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输液速度。使用时,先关闭鼓风机5开关7并将卸压孔9调节到最大状态,按上述要求连接所有部件;将输液袋3放入盒体I内并调好位置,然后将气囊11放在输液袋3上方,利用上锁扣12和下锁扣2将盒体I和盒盖13固定在一起,待做好输液准备工作后打开鼓风机5开关7,输液开始。观察输液速度,调节卸压孔9大小直到达到满意的输液速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输液装置,由盒体、盒盖、气囊、输液袋、通气管、密封盖、鼓风机和电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前后各设有两个下锁扣;盒盖前后各设有两个上锁扣;输液袋和气囊位于盒体内;通气管一端连接气囊,另一端连接密封盖;密封盖与鼓风机通过螺纹连接;电源通过导线与鼓风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动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两侧设有U形□。
3.根据权利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动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和鼓风机设有卸压孔,卸压孔位于密封盖与鼓风机的螺纹连接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输液装置,由盒体、盒盖、气囊、输液袋、通气管、密封盖、鼓风机和电源组成,由电源给鼓风机提供电力;鼓风机通过通气管向气囊输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气囊膨胀;由于盒体和盒盖形成空间有限,气囊压迫输液袋使其体积减少,从而将输液袋中药液挤出。通过调整密封盖上卸压孔的大小实现输液速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输液器只能在药液瓶与患者保持一定高度差才能进行输液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5/155GK202437846SQ2012200713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王成军, 王振振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