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98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积气等病症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
背景技术
急、慢性胸腔积液、积气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可出现于胸部外伤、慢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肺结核、肿瘤以及胸心外科手术后等。如果胸腔内大量积液、积气,必会 造成肺脏、心脏及纵隔内其它器官严重受压,并向健侧移位,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憋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处理。胸腔闭式引流可使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胸腔,减轻肺以及心血管等纵隔器官压迫,从而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目前常见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四种方法粗硅胶管、中心静脉导管、膀胱造瘘管及双腔气囊导尿管。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粗硅胶管引流采用粗导管插管引流,管径粗,有侧孔,引流效果好;但需要手术刀切开胸壁,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肌肉、撕裂胸膜等过程,存在置管困难,组织损伤大,伤口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反应重,且易造成皮下气肿,胸腔感染等,术后患者行动不便,拔管后局部留有瘢痕,护理困难等弊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中心静脉导管为细针穿刺置管、管腔细、组织相容性好,因此创伤小,刺激性低,置管操作容易,并可长期留置;但由于孔径小、引流速度慢和引流量少,故极易发生管腔堵塞致引流不畅,且需反复肝素冲管,会增加外源性感染机会。而膀胱造瘘管、双腔气囊导尿管同样需要进行胸壁切开,具有一定创伤,其引流效果、皮下气肿、胸腔感染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介于硅胶管和中心静脉导管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不易感染、引流效果好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包括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和引流管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包括皮肤扩张导管和穿刺套管;穿刺套管包括管鞘和穿刺锥芯,管鞘和穿刺锥芯均为硬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操作方便、省时、创伤小、疼痛小、置管容易、易于固定、密封性佳、不易感染、引流效果好的突出优点,术后病人容易接受,留置时间长,非常适合于临床推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胸壁套管置管套件的示意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管鞘7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引流管套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包括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和引流管套件。如图I所示,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包括皮肤切开刀片I、注射器2、穿刺针3和导丝4。穿刺针3带刻度和针尾侧方单向活瓣孔。导丝4由软质金属制成,带刻度,前 端卷曲。如图2所示,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包括皮肤扩张导管5、皮肤扩张导管6和穿刺套管。皮肤扩张导管5和皮肤扩张导管6前端为圆锥状,后端膨大。皮肤扩张导管6比皮肤扩张导管5外廓尺寸大。穿刺套管包括管鞘7和穿刺锥芯17,管鞘7和穿刺锥芯17均为硬质。由图3可见,管鞘7可沿中央平均拆分。为了便于引导定位,穿刺锥芯17中央设计有通道,导丝4能够沿该通道通过穿刺锥芯17。如图4所示,引流管套件包括空针、肝素帽8和引流管。本实施例中的引流管为三腔引流管9,三腔引流管9尾部含气囊通道10、引流通道11及冲洗通道12,前端含主引流孔13、侧引流孔14、冲洗孔15和气囊16。操作前,先运用X线胸片、胸部B超或CT扫描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检查定位,确定胸内引流物相对集中、无胸膜腔粘连的部位进行引流。若无法定位,一般采用锁骨中线第2、3肋间做气胸引流,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做胸腔积液引流。采用空针,在定位点沿下位肋骨上缘,局部浸润麻醉胸壁各层。刺破胸膜至胸膜腔,回抽见气体或液体,且通畅、顺利,记下刺入深度。皮肤切开刀片I于局麻处作切口,切开皮肤,达皮下浅层,不切开皮下脂肪层及肌层。注射器2接穿刺针3沿原麻醉路径负压进针,突破胸膜腔后,再进入一定深度,记下空针上刻度。从空针侧孔置入导丝4,置入一定深度。手指固定导丝4,退出空针。先后采用皮肤扩张导管5和皮肤扩张导管6,经导丝4连续、缓慢扩张皮下、肌层及胸膜组织,使胸壁形成一松软通道。此操作要轻柔、旋转进入胸腔。由于前端圆钝,不会伤及肺脏;嘱病人深呼吸或咳嗽,若见气体或液体流顺利流出,表明进入胸膜腔。退出皮肤扩张导管6,在扩张后的胸壁通道处,将带穿刺锥芯17的管鞘7经导丝4引导,原路轻柔、缓慢旋转刺入胸腔,然后拔出穿刺锥芯17,手指固定导丝4,嘱病人深呼吸或咳嗽见气体或液体流顺利流出,表明管鞘7进入胸膜腔,退出导丝4。迅速将三腔引流管9经管鞘7置入胸腔。引流通道11接水封瓶,嘱患者咳嗽见气体或液体流顺利流出,表明引流管位于胸膜腔,且位置正常。从气囊通道10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将三腔引流管9外拉,使气囊16紧贴胸壁,从而封堵胸壁通道。冲洗通道12注入低分子肝素钠后,用肝素帽8封闭。[0028]手指固定三腔引流管9,将管鞘7轻柔、缓慢、旋转退出胸壁,从管鞘7中央将管鞘7拆分。用无菌敷料覆盖,结束操作,观察病人症状及引流情况,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如需胸腔冲洗、注药,可经冲洗通道12进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仅切开皮肤组织,采用皮肤扩张导管5、皮肤扩张导管6和管鞘7对胸壁组织进行反复、轻柔、旋转扩张进入胸腔,损伤非常小。皮肤扩张导管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这样可以使皮肤组织逐步扩张,便于置入管鞘7和引流管。运用有固定外廓的管鞘7能够在扩张皮肤的同时,为引流管的置入构成一个固定的空间,大大方便了引流管的置入过程。穿刺套管的引入使得引流管置入非常方便,无需造成患者大的创伤,因此患者容易接受,术后留置时间长。本实施例中的管鞘7前端设计为圆 钝,更不易伤及肋间组织及肺组织,安全系数高。本实施例中的管鞘7可沿中央平均拆分,更便于管鞘7的取出。三腔引流橡胶管管径适中,前端有侧孔,引流效果好。置管结束后气囊16紧贴胸壁,保证胸腔密闭性,无需缝合固定。同时,在满足良好引流的同时,三腔引流管9的冲洗通道12可以进行腔内冲洗及注药治疗,十分便捷。引流管质地偏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易于接受。引流管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如不需要冲洗或不使用气囊16作为固定装置,则可不设计冲洗通道12或气囊通道10。因此,引流管的腔的数量为1、2或3均可。本实用新型由于操作简单,可按流程迅速一次完成,相对其它引流技术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置管效率,内、外科医师均易于掌握,适用于临床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包括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和引流管套件,其特征在与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包括皮肤扩张导管和穿刺套管;穿刺套管包括管鞘(7)和穿刺锥芯(17),管鞘(7)和穿刺锥芯(17)均为硬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扩张导管的数量大于I。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管鞘(7)可沿中央平均拆分。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管鞘(7)和穿刺锥芯(17)的前端圆钝。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穿刺锥芯(17)中央可通过导丝⑷。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套件包括空针、肝素帽(8)和引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腔的数量大于Io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腔的数量为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它包括一次性麻醉穿刺皮肤切开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和引流管套件;胸壁套管置管套件包括皮肤扩张导管和穿刺套管;穿刺套管包括管鞘7和穿刺锥芯17,管鞘7和穿刺锥芯17均为硬质。这种结构的胸腔闭式引流套件具有操作方便、省时、创伤小、疼痛小、置管容易、易于固定、密封性佳、留置时间长、不易感染、引流效果好,术后病人容易接受,非常适合于临床内、外科推广。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478249SQ2012200839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张奇, 江跃全, 綦俊, 蔡荣华 申请人:张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