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04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医用尿布。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各类集尿装置为导尿管插入式、护垫或尿裤式、密闭式集尿装置,用于完成排尿收集。由于导尿管长期放置和身体移动容易引起尿道分泌物滞留,体外细菌从导尿管逆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细菌感染。导尿管插入不慎会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甚至引起尿道逐渐受压变形,表面组织纤维化,尿道狭窄,膀胱失去收缩力,肌肉及神经萎缩,功能逐渐下降。护垫或尿裤的长期使用,虽然不会引起尿道和膀胱的损伤,但同样会导致会阴部和臀部周围皮肤红肿、湿疹、瘙痒、褥疮和疼痛并伴有异味。密闭式集尿装置的长期使用,使男女生殖器长期处于尿液的弱碱性和温湿性的熏捂中,势必会导致男女生殖器皮肤红肿、湿疹、瘙痒、褥疮和疼痛并伴有异味。即便部分集尿装置留有气孔,其作用远不足形成空气对流,无法向外透气散湿。相反气孔更容易导致尿液的渗漏,弄脏衣裤、湿透被褥。引起了各类并发症,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负担及医疗成本,给患者带来了病疼和折磨,降低了生活质量和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以克服密闭式集尿装置的密闭引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尿装置的集尿腔,为集尿装置提供透气防渗漏的集尿空间,因此可避免密闭式集尿装置的密闭引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该尿布适合于与集尿装置耦合,以防止尿布长期使用引起的皮肤红肿等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包括集尿腔,其特点是,集尿腔包括一次性锥形膜套,该锥形膜套的材料为透气防水材料。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集尿腔还包括接套和导尿管接口,锥形膜套的大端密封连接接套,小端密封连接导尿管接口。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尿布,接套附加在尿布上,尿布上有尿布孔,尿布孔和卡套的套孔接通。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孔套和底座,孔套的外周具有环槽,尿布孔的周边嵌入固定在孔套的环槽中,底座穿过孔套并与孔套相固定,底座具有底边和固定边,底边位于尿布的内侧且为密封贴合人体的排尿部位周边的裙边,固定边位于尿布的外侧且被套在锥形膜套的接套中从而和锥形膜套密封地相接,底座具有和锥形膜套相接通的底座孔。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裙边具有将裙边分为两个贴合人体的面的环槽。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为女性集尿装置,在裙边的后端的环槽中嵌入有棉条,在底边后端中间内侧凸出有弧状的挡块。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固定边为底座沿周向凸出的凸环,凸环和接套内壁的卡槽相卡合,锥形膜套还通过扣紧绳系紧在底座上。所述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底边和固定边,底边为密封贴合人体的排尿部位周边的裙边,固定边被套在锥形膜套的接套中从而和锥形膜套密封地相接,底座具有和锥形膜套相接通的底座孔。所述底座、孔套、接套均为医用硅胶材料制成。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用于集尿装置的集尿腔,其特点是,为一次性锥形膜套,该锥形膜套的材料为透气防水材料。所述的集尿腔,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锥形膜套的大端密封连接有接套,小端密封连接有导尿管接口。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其特点是,在对应人体排尿部位的位置有尿布孔。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孔套,尿布孔的周边嵌入固定在孔套的环槽中以使尿布和孔套连接成一体。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底座,孔套由该底座穿过,并且与底座相固定,底座具有底边和固定边,底边位于尿布的内侧且为密封贴合人体排尿部位周边的裙边,固定边用于连接集尿腔,底座具有能与集尿腔相接通的底座孔。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边为磁性底边。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裙边具有将裙边分为两个贴合人体的面的环槽。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为女性集尿装置,在裙边的后端的环槽中嵌入有棉条。所述的尿布,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在底边后端中间内侧凸出有弧状的挡块。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集尿腔为一次性锥形膜套,该锥形膜套的材料为透气防水材料,因此可以实现透气散湿、干爽舒适的效果,由于透气,因此不会由于长期使用出现导致男女生殖器皮肤红肿、湿疹、瘙痒、褥疮和疼痛并伴有异味的问题。并且锥形膜套为可拆卸部件,因此便于更换,减轻了护理工作负担,由于便于经常更换,因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感。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技术方案通过在集尿器上开设透气孔来实现透气,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因为透气孔的透气量实在有限,并且还可能存在透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在其他领域使用的透气防水材料创造性地利用在集尿器上,并且与尿布或者其他固定集尿器到人体上的连接装置连接后,从技术上彻底根除了目前普遍使用的集尿器所存在的弱点和缺陷。并且由于将集尿器和尿布结合在一起使用,提高了尿布的使用寿命,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护理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适合于男性)的分解半剖面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I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适合于女性)的分解半剖面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4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立体图(省略了尿布)。图8是图7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4所示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的主视图。图10是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导尿管接口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适合于男性)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与接套的分解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附加接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适合于女性)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与接套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附加接套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述实施例中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或尿布可适用于但不限于卧床病人,例如瘫痪卧床病人,因膀胱癌切除膀胱的病人,也可以适用于产妇。如图I至图3所示,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包括底座I、锥形膜套11和尿布4。底尿布套6、扣紧绳2、接套8是用于将锥形膜套11和尿布4相连接的部件,导尿管接口 14是用于将锥形膜套11和导尿管(没有示出)相结合的部件。底座I是人体排尿部位相结合的接口。如图I所示,锥形膜套11具有位于尿液导流方向的前侧(图中左侧)大端以及位于后侧(图中右侧)的小端,从大端到小端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因此整体呈锥形。从图I所示的纵向截面来看,锥形膜套11的大端的轴向是水平方向,而小端的轴向是接近于竖直方向,锥形膜套11因此成大约90度弯曲。如图I至图3所示,锥形膜套11的大端密封连接接套8,小端密封连接导尿管接口14。接套8的左端的端口有环形的卡套环槽9,锥形膜套11的大端嵌入到卡套环槽9中并借助于胶水10粘接在一起,并使连接处密封。由于锥形膜套11的大端是嵌入在卡套环槽9中,因此男性的排尿部位不会接触到锥形膜套11。接套8的材料可以选用极软且具有磁性吸附能力的医用硅胶,即使排尿部位接触到接套8,也无任何不适之处,并且医用硅胶的密封性能良好,可以防止尿液渗出。[0048]继续参照图I至图3,锥形膜套11的小端密封连接导尿管接口 14,导尿管接口 14的上端有导尿管环槽13,锥形膜套11的小端同样是嵌入在导尿管环槽13并借助于胶水12粘接并使连接处密封。导尿管接口 14的外侧还具有防滑面15,防滑面15用于连接导尿管。锥形膜套11作为集尿腔,是选用软性的透气防水材料(例如为纤维膜)制成,其一方面可实现导尿不渗漏的效果,另一方面可透气散湿到达干爽舒适的效果。透气防水材料目前还没有用于导尿装置的先例,但在其他领域中已有应用。锥形膜套11可以每24小时更换一次。以往的集尿腔是选用不透气材料制成,与导尿管、集尿袋成一体,更换一次后便扔弃。选用不透气材料不仅存在男女生殖器皮肤红肿、湿疹、瘙痒、褥疮和疼痛并伴有异味,由于将导尿管等一起扔弃,因此还存在浪费的问题。如图I至图3所示,尿布4可以是市售的纸尿布或棉尿布的基础上构造而成。尿布4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同时收集大小便,有小便或者小便次数有几次后,即使无大便,尿布4也必须要更换。而尿布4由于与锥形膜套11连接在一起使用,小便会从锥形膜套11处被导走,不会影响到尿布4的质量,因此在无大便的情况下,尿布4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尿 布4具有尿布孔5,尿布孔5的周边嵌入并固定在尿布套6的外周的环槽中。尿布套6和尿布4最好是不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体。底座I为环形件,穿过尿布套6。底座I具有底边2和固定边3,底边2位于尿布4的内侧,而固定边3位于尿布4的外侧。底边2用于密封贴合人体的排尿部位的周边,底边2最好为外翻的裙边,以增加贴合面积。固定边3和接套8连接起到封闭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边3为凸出底座I的外周的凸环,对应固定边3,接套8的内周可以设置卡槽,接套8套在底座I的外端,卡槽供固定边3卡入,借此可将锥形膜套11附加在尿布4上。底座I、尿布套6、接套8最好都是医用硅胶,以增强患者的舒适性,并提高密封性能。另外,为了进一步牢固连接锥形膜套11和底座1,可以借助于扣紧绳7系紧越过固定边3的接套8的端部,扣紧绳7可以由棉涤制成,成环状并打成结,可衔接在接套8外侧的边槽内。接套8和底座I的连接在解开扣紧绳7后,可以将纤维膜套11拔出。因此即便小便或者小便次数有几次后,在无大便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尿布,只需要更换纤维膜套(含卡套和导尿管接口)就可以了,相对于更换尿布,更换纤维膜套只需要解开绳子、拔出卡套、然后在套上卡套、系紧绳子的简单操作就可以了,这将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且由于尿布、底座等还可以继续使用,因此集尿装置的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即使在有大便的情况下,在抛弃尿布后,底座还可以继续反复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集尿装置成本较低,且环保方面也非常明显。更为重要的,由于更换纤维膜套非常方便,且纤维膜套11具有透气防渗漏功能,因此患者不会出现密闭式集尿装置会产生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护垫或尿裤的长期使用产生的问题。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女性用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与男性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在构造上是差不多的,实质上的不同之处是主要是尿布4上尿布孔5的位置有变化,这主要是男性和女性的排尿部位有所不同,另外底座I的底边的形状会不一样,这也主要是人体的生理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为了说明上的简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实质上相同的组成部分。除非特别说明,对于男性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也适合于女性的透气防渗漏集尿装置。与男性透气渗漏装置的底座不同的是,底座I的底边21的形状不同,底边21针对女性排尿部位的形状为空间上的曲面,能与女性排尿部位的周边的人体表面密封贴合。底边21具有外翻的裙边,并且为了更好地贴合,底边21还具有环形凹槽22,环形凹槽22将底边21的裙边分成两个贴合面,两个贴合面由于被环形凹槽22隔开,随着人体的活动,两个贴合面可以独立变化以适应贴合人体表面的变化,从而使得贴合更加紧密,密封性能得到提高,防漏效果更佳。如图4至图9所示,对应人体的生理结构,底边21的后端中部内侧有导流凹槽23,导流凹槽23的外端有挡块231,挡块231从图9的视图来看呈半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当底边21若出现少量尿液渗出,会顺着导流凹槽23流入,不会渗出到外部,挡块231 (位于大阴唇底部中间)将底边21贴紧人体并提到托起的作用,并将导流凹槽23流来的尿液引入到集尿器中,挡块231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定位作用,患者或者护理人员以挡块231为参照来调整尿布的位置。还值得一提的是,底边21的环形凹槽22的后端嵌入有吸附棉条24,吸附棉条24采用高吸水性强的棉条材料,当挡块231处若有少量尿液渗出,瞬间被棉条吸入,当棉条吸入量饱和时,会尿液自然向下被导入到集尿器中。吸附棉条24可以要求护理人员每天更换一次,减少病菌扩散。如图10所示,导尿管接口 14可以与通用的集尿袋塑料管口相插接,当导尿管和导尿管接口 14相插接时,手捏防滑面15,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在前述实施例中,虽然以尿布和锥形膜套相结合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渗漏集尿器的构成,但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渗漏集尿器的构成不限于此,尿布可以替换为尿裤,或者锥形膜套可与腰带相接以构成透气防渗漏集尿器,也即锥形膜套可以与任意的连接装置连接,只要该连接装置能够将锥形膜套附着在人体的排尿部位就可以。锥形膜套和底座也可以称为透气防渗漏集尿器,在市场中成套出售。并且在细分市场上,锥形膜套和底座也可以分开出售,附带接套的尿布可以由生产尿布的厂家单独生产出售。尿布的尿布孔的周边若有防水、加硬等特殊处理的话,也并非一定要附带接套。图11至图13就示出了可以单独实施的尿布,如图13所示的尿布的形态通过简单的操作附加上底座和锥形膜套就可以用作集尿器了。如图14至图16也示出了可以单独实施的适合于女性的尿布,如图16所示的尿布的形态通过简单的操作附加上底座和锥形膜套就可以用作集尿器了。
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人体排尿部位的位置有尿布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孔套,尿布孔的周边嵌入固定在孔套的环槽中以使尿布和孔套连接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孔套由该底座穿过,并且与底座相固定,底座具有底边和固定边,底边位于尿布的内侧且为密封贴合人体排尿部位周边的裙边,固定边用于连接集尿腔,底座具有能与集尿腔相接通的底座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为磁性底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具有将裙边分为两个贴合人体的面的环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为女性集尿装置,在裙边的后端的环槽中嵌入有棉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尿布,其特征在于,在底边后端中间内侧凸出有弧状的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该尿布适合于与集尿装置耦合,以防止尿布长期使用引起的皮肤红肿等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适合于集尿装置的尿布,其特点是,在对应人体排尿部位的位置有尿布孔。
文档编号A61F13/505GK202458941SQ20122008555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吴彬, 方宇, 曾学文, 沈学兆 申请人:沈学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