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69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机,能够释放离子并使离子扩散。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风扇等送风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送风机,除了具有把所希望流量和方向的风送出的送风功能以外,还附加有各种功能。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5935号)记载的送风设备公开了如下结构,即,简单地把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产生单元附加安装在送风设备主体上。例如,在作为送风设备的容易搬运的电风扇送风叶片附近的前方或后方,设置有负离子产生单元。由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凉爽感,并且可以通过负离子得到振作精神等有益的生理效果。在专利文献I的送风设备中,虽然可以通过负离子获得振作精神等有益的生理效果,但是,负离子产生单元是通过施加负的高电压使放电电极放电来产生负离子的。因此,当在电风扇外侧附加安装有负离子产生单元时,由于婴幼儿有可能接触到负离子产生单元,所以在安全性上存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该送风机能够释放离子并使离子扩散,同时不会对送风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能够确保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握住把手来进行搬运,其包括电动机;风扇,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转动;以及离子产生器,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离子,所述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器收纳在收纳部中,所述收纳部与构成所述把手的构件一体形成。在上述送风机中有时以保护为目的,设置包围上述风扇周围的风扇罩。按照这种结构,在树脂等的外壳内部收纳有上述离子产生器,并且设置使外壳隆起且外观上形成一体的把手。由于把施加有高电压的离子产生器设置在为了构成把手而隆起的外壳内侧,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等接触到离子产生器,从而可以确保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包括电动机;风扇,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转动;以及离子产生器,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离子,所述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产生器收纳在收纳部中,所述收纳部与收纳所述电动机的构件一体形成。按照这种结构,在包围并保护电动机的树脂等的外壳内部,收纳有上述离子产生器。由于把施加有高电压的离子产生器设置在收纳有电动机的外壳内侧,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等接触到离子产生器,从而可以确保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收纳有离子产生器的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使空气流通的开口,并且确保安全距离来设置离子产生器。由此,几乎不会对送风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防止使用者等接触到高电压部分,从而可以确保安全性。[0011]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离子产生器的放电电极的位置位于风扇半径方向距离一半(大体中间部位)的位置上。按照这种结构,即使采用送出螺旋气流的螺旋桨式风扇,也可以均衡性良好地向送风机前方和送风机周围方向送出离子。此外,在利用 离子产生器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情况下,可以杀灭空气中浮游的细菌,并杀灭流感病毒等病毒或使它们失去活性。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状态下,有效地释放离子。此外,几乎不会对送风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就能够使离子扩散。

图I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外观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局部分解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局部断面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离子产生器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离子产生器电路的例子。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风扇的控制框图。附图标记说明3驱动部4 风扇6前外壳9离子产生器10电风扇30后外壳30a壁构件30b隔开部31 电动机(电动机主体)32 输出轴36 阳螺纹部(配合部)39 离子产生室39a 吸入口39b 吹出口41 叶片42 轮毂部60 把手91a,92a放电电极(离子产生位置)9 lb、92b 感应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图,以作为送风机的电风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叙述。图I、图2是示意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电风扇10的外观图和分解图。底座I设置在地面等上,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各种操作键等的操作面板(未图示),用于使用者使电风扇10以任意状态动作。在底座I上直立设置有支柱2。支柱2的上端部上安装有具有电动机31等的驱动部3。驱动部3主要包括大体圆柱形的电动机31的主体;以及输出轴32,从该电动机31的主体一侧突出。如图2所示,在输出轴32的前端部上设置有阳螺纹部33。此外,在输出轴32上、且在与前端部隔开适当长度的位置上,以与轴向垂直的方式安装有风扇轮毂固定销34,用于卡止后述的风扇4。此外,风扇4被风扇轮毂固定销34卡止而被安装在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上,该风扇4伴随该输出轴32的转动一体转动。安装在输出轴32上的风扇4是螺旋桨式风扇,包括轮毂部42和叶片41。轮毂部42形成为圆筒状,外嵌在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上。在轮毂部42上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叶片41。在将风扇4的轮毂部42外嵌在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上的状态下,呈圆筒状的作为固定构件的风扇螺帽5与阳螺纹部33螺纹连接。由此,将风扇4固定在输出轴32上。此 夕卜,轮毂部42以相对于输出轴32不转动的方式被风扇轮毂固定销34止转。S卩,在轮毂部42上形成有风扇轮毂固定销34嵌入的凹部。此外,利用风扇轮毂固定销34使风扇4本身不会沿输出轴32的轴向朝向电动机31 —侧移动。在以这种方式安装的风扇4上设置有风扇罩7,该风扇罩7包围并保护该风扇4。风扇罩7包括风扇罩前部构件71和风扇罩后部构件72。风扇罩前部构件71从前侧覆盖风扇4。风扇罩后部构件72从后侧覆盖风扇4,并与风扇罩前部构件71配合。驱动部3被树脂制的后外壳30和与后外壳30嵌合的树脂制的前外壳6覆盖,并且收纳电动机31的主体。风扇罩后部构件72被固定环8和前外壳6夹持,该固定环8与形成在前外壳6上的阳螺纹部66螺纹连接。由此,风扇罩7被固定。前外壳6与后外壳30嵌合,不仅收纳电动机31的主体,并且向上方延伸构成后面说明的把手60。例如电动机31的主体被螺钉固定在前外壳6上,再使覆盖电动机31后部的后外壳30以能够被取下的方式与前外壳6嵌合。与前外壳6嵌合后的后外壳30被螺钉固定在前外壳6上。因此,通过抒下螺钉,可以把与前外壳6嵌合的后外壳30取下,从而露出电动机31的主体部分。树脂制的后外壳30通过向上方延伸而隆起的壁构件30a,形成后述的离子产生室39。后外壳30的构成离子产生室39的壁构件30a的上部进一步向上方延伸。此外,前外壳6也与后外壳30同样、其上部向高于离子产生室39的上方延伸。前外壳6和后外壳30例如在离子产生室39上表面(顶部)和上述延伸部位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形成把手60。该把手60以前外壳6为上面、且下面与后外壳30嵌合的状态形成两层结构。图3是示意表示电风扇10上部的局部断面图。为了利用风扇4使空气在离子产生室39内流通,在离子产生室39上设置有吸入口 39a和吹出口 39b。吸入口 39a是具有横向长的多个开口的格子状开口部,吹出口 39b是具有蜂窝状开口的开口部。此外,吸入口39a或吹出口 39b的开口部不限于上述说明的结构,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此外,在后外壳30中以隔开(划定)离子产生室39和电动机31的方式,例如一体形成有隔开部30b。即使异物从吸入口 39a、吹出口 39b进入,也可以利用隔开部30b防止异物直接到达电动机31。构成把手60的后外壳30的延伸部分形成离子产生室39,用于收容离子产生器9。将离子产生器9的与产生离子的面相反的面,固定在形成离子产生室39的壁构件30a顶部的内表面(下表面)上,以使产生离子的面朝向电动机31—侧。图4是示意表示离子产生器9的外观立体图。在离子产生器9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释放产生的离子的多个送出孔。图4所示的离子产生器9表示了具有所谓针电极型电极结构的离子产生器9的例子。如图5的电路图所示,该离子产生器9包括升压电路90a和离子产生元件90b。升 压电路90a对提供有100V家用交流电压的端子T I和端子T2之间的电压进行升压。向离子产生元件90b施加由升压电路90a升压后的电压,来产生离子。离子产生元件90b包括放电电极91a、92a和感应电极91b、92b。如图4所示,感应电极91b、92b由板电极形成,该板电极沿在离子产生器9 一个表面上开口的送出孔配置成环状。放电电极91a、92a由与感应电极91b、92b同心的针电极形成。向放电电极91a、92a和感应电极91b、92b之间施加由升压电路90a(参照图5)升压后的闻电压,从而使该尚子产生器9放电。通过利用使空气中的水分放电而离子化,离子产生元件90b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mOii为任意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02_(H20)>为任何自然数)。当把两种离子向空气中送出时,这些离子附着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和病毒的表面上。并且,通过它们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作为活性基的过氧化氢(H2O2)和/或羟基自由基( 0H),从而可以杀灭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等或使它们失去活性。离子产生器9以离子送出孔朝下的方式被安装在安装部(未图示)上,该安装部在离子产生室39内从前外壳6向内侧突出设置。如上所述,由于向离子产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施加高电压,所以从使用的安全性上考虑,要求在放电电极91a、92a与成为外壳的部分之间确保规定的距离。即,要求在离子产生室39内部形成确保距放电电极91a、92a规定距离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高压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距离,使该距离在30mm以上。具体地说,后外壳30的壁构件30a越向上方越向风扇4 一侧倾斜延伸,吸入口 39a设置在比离子产生器9靠向下方的位置上。由此,吸入口 39a的开口最上部和吹出口 39b的开口最上部位于最靠近能够从外部接触到放电电极91a、92a的位置上。因此,使吸入口39a的开口最上部与放电电极91a、92a之间的距离、以及吹出口 39b的开口最上部与放电电极91a、92a之间的距离在30_以上。虽然为了确保安全,该距离越大越好,但如果该距离过大,则前外壳6和后外壳30变大,进而使电风扇10本身变大而难以使用。因此,该距离可以基于各国工业协会的安全标准等来确定,以使前外壳6和后外壳30不会过大。由于除了吸入口 39a、吹出口 39b以外的部分都被树脂制的壁构件30a和前外壳6覆盖,所以在安全性上没有问题。此外,配置在离子产生器9下方的构成电动机31的金属部分,有可能吸收离子产生器9产生的离子。但通过由隔开部30b把离子产生室39和电动机31隔开,可以防止离子被吸收。图6是表示电风扇10的控制框图。在底座I上设置有控制各部分的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与运转开关52、运转模式切换开关53、风量切换开关54、计时开关55、电动机31、离子产生器9、显示部56和通知部57连接。此外,控制装置中设置有进行计时的计时部51。运转开关52开关设备的电源。运转模式切换开关53选择是否使离子产生器9运转。风量切换开关54选择风量。计时开关55选择计时器运转。显示部56显示各操作的结果。通知部57通知使用者操作的结果。在上述结构的电风扇10中,如果使运转开关52导通,则向电动机31提供电力,使电动机31运转,从而使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 —体转动。伴随该输出轴32的转动,被风扇螺帽5固定在输出轴32上的风扇4 一体转动。伴随该风扇4的转动,形成从风扇罩后部构件72向风扇罩前部构件71流动的送风流路。此外,如果通过运转模式切换开关53选择使离子产生器9运转,则也向离子产生器9提供电力,从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离子产生器9的送出 孔被释放到外部,并借助由风扇4转动产生的风,通过风扇罩前部构件71向室内扩散。在本实施方式的电风扇中,电风扇10的风扇4采用了所谓螺旋桨式风扇。螺旋桨式风扇与所具有的叶片数对应、产生以风扇的转动轴为中心的螺旋气流,螺旋气流具有如下性质,即,伴随着边转动边向下游方向前进,而边向轴外侧扩散边被送出。因此,从离子产生室39的吸入口 39a吸入的气流,以包围离子产生器9的离子送出孔的方式流动,并与后外壳30的隔开部30b大体平行地流动。并且,含有由离子产生器9产生的离子的气流从吹出口 39b流出,被风扇4吸入并被送向前方。此时,如图3所示,靠近风扇4转动轴部分的气流A大体直线前进并到达前方,而远离转动轴部分的气流B不是直线前进而是向室内扩散。从电风扇10前方一侧进行操作的使用者位于电风扇10的前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离子产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的位置(从离子产生器9产生离子的位置)位于风扇4的叶片41半径长度一半(中间部位)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均衡性良好地调整直接到达使用者的离子和向室内扩散来改善室内环境的离子的量。此外,虽然使离子产生器9的放电电极91a、92a的位置位于叶片41半径一半(二分之一)的位置上,但只要是靠近此处的位置即可,即使稍向其前后偏移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其偏移的范围只要在5%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上述结构的电风扇10中,通过利用正离子和负离子杀灭空气中浮游的流感病毒等病毒、病原体或使它们失去活性,可以防止病毒和病原体危害人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离子产生器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但当目的不是在于杀灭空气中的浮游菌等时,也可以是负离子产生器。在这种情况下,与以往相比可以获得使心情愉快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电风扇10使后外壳30的上部向上方隆起(延伸),上述后外壳30用于收容具有电动机31的驱动部3,在上述隆起的部分内设置有离子产生室39 (收纳部),在该离子产生室39内安装有离子产生器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形成把手60的后外壳30内设置有离子产生室39 (收纳部),在该离子产生室39内安装有离子产生器9。由此,可以在所形成的离子产生室39内配置离子产生器9。由于离子产生器9设置在离子产生室39中,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者接触到离子产生器9,从而可以确保安全性。此外,使收容有电动机31的外壳(前外壳6、后外壳30)向上方隆起并延伸,再通过利用上述隆起部来设置把手60,可以形成离子产生室39并同时形成搬运用的把手60。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电风扇10主体所确定的区域,不会使电风扇10的主体大型化,从而可以保持外观美观。此外,通过使外壳(前外壳6、后外壳30)隆起,可以容易地把离子产生器9的离子产生位置配置在利用电动机31转动的风扇4的叶片41半径大体二分之一的位置上。即,为了把产生离子的位置配置在叶片41半径的中间部位,不需要设置特别的构件等,只要通过适当设定外壳隆起的程度,就可以简单地把离子产生位置调整到目标位置。此外,由于使收容有电动机31的外壳隆起来形成离子产生室39,所以可以把离子产生器9配置在风扇4上风的位置上。此时,只要在离子产生室39上形成吸入口 39a、吹出口 3%,就可以通过风扇4有效地使在上风产生的离子向前方扩散,从而不需要用于使离子扩散的特别结构。如上所述,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把施加有高电压的离子产生器9的收纳部安装在电风扇10上。此外,由于与电风扇10原有的外壳部分一体地形成离子产生器9的收纳部,所以使用者可以安全地进行使用,并且可以抑制离子产生部分大型化,同时可以使外观美观。按照本实用新型,以电风扇为例对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使室内空气循环等的循环器或换气扇等。当利用换气扇把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室内时,可以使离子产生器动作,从而使离子向室内扩散。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放置在室内地板(榻榻米)上的电风扇,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壁(柱)挂电风扇和吊扇。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握住把手来进行搬运,其包括 电动机; 风扇,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转动;以及 离子产生器,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离子, 所述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器收纳在收纳部中,所述收纳部与构成所述把手的构件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形成有确保距所述离子产生器的放电电极规定距离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是螺旋桨式风扇,所述离子产生器的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半径的大体二分之一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位于比所述风扇靠向上风的位置上。
5.一种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包括 电动机; 风扇,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转动;以及 离子产生器,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离子, 所述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器收纳在收纳部中,所述收纳部与收纳所述电动机的构件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形成有确保距所述离子产生器的放电电极规定距离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是螺旋桨式风扇,所述离子产生器的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半径的大体二分之一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位于比所述风扇靠向上风的位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产生离子功能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10)握住把手(60)来进行搬运,该送风机(10)包括电动机(31);风扇(4),与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连接,并且由电动机(31)驱动而转动;以及离子产生器(9),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离子,离子产生器(9)收纳在收纳部(39)中,该收纳部(39)与构成把手(60)的构件(6、30)一体形成。
文档编号A61L9/22GK202483918SQ2012200962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西野真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