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91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用品,鞋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鞋的穿着舒适程度,其中,鞋是否具有减震作用成为人们判断此鞋是否舒适的关键,在行走或运动中,鞋上能对人体起到减震或缓冲作用的部位一般是鞋底,现有的此类鞋底大致由上下层叠的中底和大底构成,为了此类鞋底具有上述效果,人们采取了大致三种方案,方案一将中底由一些具有弹性的鞋材制成,此方案的鞋底的减震或缓冲效果好,但是由于此种材料作为中底与脚底靠近或直接接触,在人们行走时,脚的蹬踏力很容易被中底的形变泄掉,使脚没有着力点,因此人 们更易感到行走疲劳;方案二 将大底由一些具有弹性的鞋材制成,此方案的鞋底的减震或缓冲效果好,但是由于大多弹性材料的耐磨性能、防滑程度和本身强度等参数都较差,易破损,因此此种鞋底并不具有实用性;方案三在中底和大底间增加一由具有弹性的鞋材(如EVA)制成的弹性层,此方案的鞋底的减震效果较好,并克服了上述两个方案的缺陷,但因此种鞋底的结构单一,其减震和缓冲等舒适效果受到了材料本身特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具有更高效的减震作用,并具有可进一步增强穿着舒适感的按摩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包括大底和设置于大底上的中底,所述大底具有橡胶外底和聚氨酯内底,所述外底的上部具有容纳所述内底的容腔,所述内底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下表面布设有凸起。上述内底的厚度由脚尖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上述凹坑的深度随所述内底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上述凹坑布设于对应脚心至脚跟的部位。对应脚掌和脚跟部位的上述凸起较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外底的内部具有柔性和弹性效果的聚氨酯材料的内底,且此内底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下表面布设有凸起,因凹坑和凸起在受力时,在聚氨酯材料本身弹性特性的基础上形变更大,并且凸起的支撑点作用向上传递,此作用配合凹坑对脚底产生凹凸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因独特设计的内底而具有更高的柔性和弹性,对脚有更高效的减震作用,并且凹坑和凸起对脚底产生的凹凸感具有按摩效果,可有效地缓解行走疲劳,且有益身心,还可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进一步,内底的厚度由脚尖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凹坑的深度随内底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此结构综合脚底的施力部位和所需减震部位的分布及所需减震程度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更佳的减震效果。进一步,凹坑布设于对应脚心至脚跟的部位,此结构更有针对性的对皮肉较薄、受鞋底的反作用力较大且可直接将此反作用力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大脑的脚跟部位进行合理设计,以高效地达到对人体的减震目的。进一步,对应脚掌和脚跟部位的上述凸起较大,此结构根据脚底的施力部位和所需减震部位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设计,进一步达到减震目的,并可均衡的分配按摩压强,以提高按摩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底的仰视示意图。图中I-大底11-外底111-凹腔12-内底121-凹坑122-凸起2-中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如图1-3所示,包括大底I和中底2。中底2和大底I上下层叠连接在一起,大底I包括外底11和内底12,外底1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外底11具有开口向上的凹腔111,内底12相匹配的容置在凹腔111内,中底2形成将内底12罩在外底11内的盖子,内底12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其厚度由脚尖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内底12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121,下表面布设有凸起122,凹坑121布设于对应脚心至脚跟的部位,且凹坑121的深度随内底12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凹坑121的深度由脚心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对应脚掌和脚跟部位的凸起122比其它部位的凸起122大。当人们穿着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制作成的成品鞋走路时,橡胶材料的外底与地面接触,具有防滑耐磨效果,中底将柔软的内底与脚底隔离以形成着力点,脚底对中底进行踩压,中底将此踩压力传递给内底,内底依其自身的弹性,再加上内底上合理分布的凹坑和凸起会对此踩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此时每个凸起都形成支撑点,此支撑作用向上传递并与凹坑配合对脚底产生凹凸感的按摩效果,可有效地缓解行走疲劳,且有益身心;与单一结构的内底相比,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凹坑和凸起的存在还可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凸起的形状、尺寸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如同一尺寸的圆柱状凸起;凹坑的形状、尺寸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如布满内底上表面的同一尺寸的凹坑;内底的厚度优选为由脚尖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在实际使用中内底厚度的分布可根据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和适用范围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单位或个人 对其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都将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的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包括大底和设置于大底上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具有橡胶外底和聚氨酯内底,所述外底的上部具有容纳所述内底的容腔,所述内底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下表面布设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底的厚度由脚尖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加,上述凹坑的深度随所述内底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坑布设于对应脚心至脚跟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对应脚掌和脚跟部位的上述凸起较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包括大底和设置于大底上的中底,所述大底具有橡胶外底和聚氨酯内底,所述外底的上部具有容纳所述内底的容腔,所述内底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下表面布设有凸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其外底的内部具有柔性和弹性效果的聚氨酯材料的内底,且此内底的上表面布设有凹坑,下表面布设有凸起,凹坑和凸起的形变大,并且凸起的支撑点作用向上传递,配合凹坑对脚底产生凹凸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按摩减震鞋底,因独特设计的内底而具有更高的柔性和弹性,对脚有更高效的减震作用,并且凹坑和凸起对脚底产生的凹凸感具有按摩效果,可有效地缓解行走疲劳,且有益身心。
文档编号A61H15/00GK202566553SQ2012200988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王经新 申请人:福特(泉州)鞋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