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缺损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71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颌骨缺损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上颌骨缺损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
所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用于上颌骨缺损患者修复的阻塞器赝复体,阻塞器赝复体是通过将患者口鼻腔相通的缺损部位阻塞,分隔口鼻腔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的修复体。
技术背景:肿瘤、外伤或先天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最常见且对患者功能影响大的是上颌骨缺损。上颌,尤其是软硬腭部位的缺损造成的口鼻腔相通使患者的语音、吞咽、呼吸功能出现异常,而大面积的上颌骨缺损还可能对咀嚼功能、面容甚至心理造成影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长久以来,口腔修复医师使用阻塞器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来改善患者的发音、咀嚼、吞咽、呼吸功能以及面容,为患者术后康复重新融入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范围大,阻塞器赝复体的体积和重量远远大于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而患者剩余软硬组织条件(牙齿、牙槽嵴)差,修复体难以获得固位、支持成为影响阻塞器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使上颌骨缺损修复成为修复的难点。人们为了降低修复体的重量设计了中空式阻塞器,有文献报道可以使阻塞器的重量平均降低33%。传统阻塞器采用和义齿基托相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材料,此种材料缺乏弹性,难以利用患者口内剩余的软组织倒凹获取固位。鉴于此,人们又开始使用弹性的硅橡胶材料,但弹性材料受力后易产生形变又难以承担咬合力,影响咀嚼功能。几十年来口腔修复学界一直致力于寻找更为合理的阻塞器赝复体材料和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为了改进现有硬质甲基丙烯酸甲酯阻塞器赝复体无法变形进入软组织倒凹区获取固位以及弹性硅橡胶阻塞器无法将咬合力量有效传递至承力区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了一种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可以利用软组织倒凹获得较好的固位并在充气后变硬可有效传递咬合力,更好地恢复咀嚼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使用弹性硅橡胶材料制作阻塞器部分;阻塞器部分为中空并在阻塞器的底面安装有充气阀,其具有充气和压缩特性;使用手持充气装置可以为此阻塞器修复体进行充气和方文气。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阻塞器修复体既可以进入软组织倒凹区取得固位,又可以有效地传递咬合力。使一些常规方法难以修复的患者得到修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修复体相对比此类充气式修复体边缘封闭更好,口鼻腔分隔效果更好。并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摘取方便、舒适。由于本实用新型阻塞器可以充气和放气,也适用于并发有小口畸形或张口受限的上颌骨缺损患者。


: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进一步说明。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收缩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位置为充气阀。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配套的充气装置。图2-1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阻塞器所适用的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患者(病例I) 口内像。图2-2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的阻塞器腭面观。图2-3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的阻塞器部分与义齿部分相结合外观。图2-4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修复完成的口内像。图3-1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阻塞器所适用的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患者(病例2) 口内像。图3-2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的阻塞器部分和义齿部分外观,箭头所指部位为充气阀。图3-3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的阻塞器部分戴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像,箭头所指部位为充气阀。图3-4是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实例的阻塞器部分和义齿部分在患者口内试戴完成的口内像。
具体实施方式
: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由阻塞器部分(图2-2)和义齿部分(图2-3)组成。两部分分别制作,阻塞器部分采用Odontosil (Dreves, Germany)娃橡胶材料,并在娃橡胶凝固前在其底面安装充气阀。义齿部分制作使用常规方法。具体实施中,先将阻塞器部分放气,压缩(图1-1)放置于口内缺损腔内,再使用充气装置(图1-3)为阻塞器进行充气(图1-2)。充气后的阻塞器可以均匀伸展进入倒凹并固位于缺损腔(图3-3)。在阻塞器上再戴入义齿后即完成上颌骨缺损修复(图2-4和图3-4)。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充气式阻塞器赝复体,其特征是:使用弹性硅橡胶材料制作阻塞器部分;阻塞器部分为中空并在阻塞器的底面安装有充气阀,其具有充气和压缩特性;使用手持充气装置可以为此阻塞器修复体进行充气和放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上颌骨缺损患者修复的阻塞器赝复体,通过将造成口鼻腔相通的缺损阻塞以恢复口腔功能。使用硅橡胶材料制作中空阻塞器赝复体,并在制作过程中在其底面加装进气阀,并设计手持充气装置。患者戴用修复体时,先将充气式阻塞器压缩放气,使其体积变小。戴入口内后使用手持充气器进行充气,阻塞器充气膨胀后伸展进入软组织倒凹区取得固位,并且膨胀后阻塞器变硬,可以很好地传递咬合力,从而恢复咀嚼、发音、吞咽等口腔功能。
文档编号A61F2/28GK202960829SQ20122011435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侯月中, 周永胜, 黄知, 叶红强 申请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