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59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应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
背景技术
乳腺癌作为女性的常见肿瘤,已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临床上一般以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为主,并辅以化疗或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由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必须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放疗,由此造成的继发性腋窝瘢痕挛缩易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导致上肢淋巴水肿。而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累及上肢的功能,而且对患者的心理 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难推广应用。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多采用悬挂吊绳、衣物敷料垫高的保守方法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水肿、促进静脉回流,但是悬挂吊绳的方法存在舒适度差、不易调节高度的缺点,衣物敷料垫高的方法存在衣物摆放不稳定、不易调节高度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患肢水肿,促进患肢静脉回流,高度调节方便、使用舒适度高、结构简单可靠且手臂固定方便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手臂托板,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支撑板,所述手臂托板支承于滑动支撑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滑轨,任一所述滑轨和底座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滑动支撑板上装设有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动座通过滑块嵌套于所述滑槽中且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两根滑轨同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手臂托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粘合搭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固定于所述手臂托板的一侧且相互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之间通过粘合搭扣相连。所述手臂托板包括底板层、海绵层和皮革层,所述海绵层铺设于所述底板层上,所述皮革层包裹于所述海绵层上。所述底座的一端部通过铰链与手臂托板的一端部相铰接。[0015]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支垫。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手臂托板,底座上设有可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支撑板,手臂托板支承于滑动支撑板上,因此将滑动支撑板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可调节手臂托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实现手臂托板高度的调节,能够减轻患肢水肿,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具有高度调节方便、结构简单可靠,使用舒适度好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与滑轨结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与滑轨结合部位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臂托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座;11、支垫;2、手臂托板;21、弹性绑带;211、第一固定带;212、第二固定带;213、粘合搭扣;22、底板层;23、海绵层;24、皮革层;3、滑动支撑板;31、滑动座;32、滑块;4、铰链;5、滑轨;51、限位块;511、定位台;5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I和手臂托板2,底座I上设有可沿着底座I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支撑板3,手臂托板2支承于滑动支撑板3上。在使用时,通过将滑动支撑板3在底座I上沿着底座I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可调节手臂托板2与底座I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能够方便调节手臂托板2的高度,能够提高患者上肢的舒适度,减轻患肢水肿,促进患肢静脉回流。本实施例中,底座I的一端部通过铰链4与手臂托板2的一端部相铰接;底座I的底部设有4个支垫11,支垫11分别分布于底座I的底部四角,底座I通过4个支垫11支承于支撑物上,稳定性好。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底座I上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滑轨5,任一滑轨5和底座I之间形成滑槽52,滑动支撑板3上装设有一滑动座31,滑动座3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块32,滑动座31通过滑块32嵌套于滑槽52中且与滑槽52滑动配合。滑动支撑板3的滑动结构实现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当滑动座31滑动于滑槽52中任意位置时,通过滑动座31的底面与底座I的顶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实现滑动座31的定位,使得手臂托板2支撑更加稳定可靠。本实施例的两根滑轨5于同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设有限位块51,如图4所示,限位块51两侧均设有定位台511,定位台511嵌入滑槽52中,限位块51能够防止滑动座31从滑槽52中脱落,而且能够限定滑动座31的滑动行程,从而对底座I和手臂托板2之间的夹角大小进行限制。除图4所示的结构外,限位块51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能起到限位作用即可。滑轨5的长度、两个限位块51之间的距离以及滑动支撑板3的高度直接决定底座I和手臂托板2之间的夹角大小,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滑轨5的长度以及滑动支撑板3的高度,使得底座I和手臂托板2之间的夹角大小在所要求的范围内。[0027]如图5所示,手臂托板2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弹性绑带21。为了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弹性绑带21采用粘合式结构,即弹性绑带21包括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和粘合搭扣213,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分别固定于手臂托板2的一侧且相互相对布置,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之间通过粘合搭扣213相连,通过弹性绑带21能够将患肢固定,固定和拆开都非常方便,而且能够确保患肢不易滑动,康复效果好。此外,弹性绑带21也可以采用整根实现,此时则将弹性绑带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手臂托板2的侧面上。本实施例手臂托板2的端部形状对应手的形状设计,如图5所示的手臂托板2为左手使用的,用于右手的手臂托板2与图5所示的手臂托板2的形状相互对称,手臂托板2分别针对左手和右手的形状设计,能够更好地贴合左手和右手的形态,使患者使用更可靠舒适,且结构更加紧凑。此外,也可以将手臂托板2的形状设计为能够同时适用于左手和右手。如图6所示,手臂托板2包括底板层22、海绵层23和皮革层24,海绵层23铺设于底板层22上,皮革层24包裹于海绵层23上,海绵层23和包裹于海绵层23外的皮革层24能够使得患者使用时更加舒服柔软,长时间使用也会保持其舒适度。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本实施例的可调式手臂托架就位,将粘合搭扣213解开以保持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将患者的手臂放在手臂托板2上,扣合第一固定带211和第二固定带212,然后抬起手臂托板2并将滑动支撑板3滑动至患者感到舒适的角度所对应的位置,最终将手臂托板2放下支承于滑动支撑板3上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I)和手臂托板(2),所述底座(I)上设有可沿着底座(I)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支撑板(3),所述手臂托板(2)支承于滑动支撑板(3)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滑轨(5),任一所述滑轨(5)和底座(I)之间形成滑槽(52),所述滑动支撑板(3)上装设有ー滑动座(31),所述滑动座(3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块(32),所述滑动座(31)通过滑块(32)嵌套于所述滑槽(52)中且与滑槽(52)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滑轨(5 )同ー侧的两个端部之间设有限位块(51)。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托板(2)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弹性绑带(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绑带(21)包括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和粘合搭扣(213),所述第一固定带(211)和第二固定带(212)分别固定于所述手臂托板(2)的ー侧且相互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固定带(211)、第二固定带(212)之间通过粘合搭扣(21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托板(2)包括底板层(22)、海绵层(23)和皮革层(24),所述海绵层(23)铺设于所述底板层(22)上,所述皮革层(24)包裹于所述海绵层(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一端部通过铰链(4)与手臂托板(2)的一端部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底部设有支垫(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乳腺癌术后康复用手臂托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1)和手臂托板(2),底座(1)上设有可沿着底座(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支撑板(3),手臂托板(2)支承于滑动支撑板(3)上,底座(1)上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滑轨(5),任一滑轨(5)和底座(1)之间形成滑槽(52),滑动支撑板(3)上装设有一滑动座(31),滑动座(3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块(32),滑动座(31)通过滑块(32)嵌套于滑槽(52)中且与滑槽(52)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减轻患肢水肿、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具有高度调节方便、使用舒适度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F5/00GK202515835SQ20122014811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唐利立, 姜萍岚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