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
背景技术:
肛裂的发生和发展与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有密切关系。内括约肌是直肠内环肌层终末的增厚部分。下界是括约肌间沟,上界位于齿线平面上1-1. 5cm,肌束呈环状结构,围绕直肠末端周围。而内括约肌高度和厚度,有关资料报告不一,Wide (1949)报告高度3-3. 5cm,厚度 0. 5-0. 8cm ;Stronesfier (1960)报告高度 2. 5-3. Ocm,厚度 0. 2-0. 5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张东铭(1976)报告高度I. 7cm,厚度0.5cm。切断肛管内括约肌是目前治疗肛裂最常用而且也是疗效最好的一种手术方法。目前多数术者都是用手术刀在肛缘作一 1-1. 5cm纵行切口,显露内括约肌后,用蚊式钳挑出内括约肌的下缘,在钳上用手术刀或剪刀切断内括约肌。也有术者直接用剪刀或手术刀从切口伸入后根据自我感觉剪断或切断内括约肌下缘。 根据国内专家韩宝、史兆岐等报道,蚊式钳挑出并切断内括约肌的高度不得小于lcm,否则术后容易复发。如何准确掌握被切断的内括约肌下缘高度不小于1cm,都需要积累多年手术经验后方能完成,造成经验缺欠的术者很大的困扰,而且操作复杂,容易损伤肛管其他组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包括刀刃部、部分收容刀刃部的手柄部,其中刀刃部包括刀刃主体、位于刀刃主体前端的弯钩、设置在刀刃主体和弯钩之间延伸的流血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弯钩包括弧形面、和与弧形面一端相连的斜面,其中斜面的延伸方向与刀刃主体的延伸方向呈一锐角。所述手柄部为高频电刀手柄。所述刀刃部插在手柄部里的长度至少为I. 5cm。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切断时定位准确,切断的高度与厚度都容易掌握,简单易行,临床操作非常简便,特别适合初学者,同时还能克服很多术者用剪刀或者手术刀盲目切断后出血、感染、误伤其他软组织带来的诸多并发症。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考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刀刃部10、部分收容刀刃部10的手柄部20。其中手柄部20为高频电刀手柄。刀刃部10的厚度为I毫米,总长度为3. 5cm,其中插在手柄部20里的长度为I. 5cm,而外露部分长度为2cm。刀刃部10包括刀刃主体11、位于刀刃主体11前端的弯钩14、设置在刀刃主体11和弯钩14之间延伸的流血槽12,其中弯钩14包括弧形面140、和与弧形面一端相连的斜面142,其中斜面142的延伸方向与刀刃主体11的延伸方向呈一锐角。工作时,先通电,用刀刃部10在肛缘作一 1-1. 5cm纵形切口,显露内括约肌后停电,将刀刃部10向左或右自转90度,使弯钩14平面与内括约肌束平行后垂直插入约l-2cm,根据内括约肌显露位置高低自行掌握插入的深度。然后将弯钩14继续向左或右再自转90度,以保证刀刃部10与内括约肌肌束呈90度垂直状态,拟被切断的内括约肌肌束 准确无误地挂在弯钩14内,然后轻轻向外提拉刀刃部10,弯钩14内的肌束也随之提出,待显露括约肌后,再通电,弯钩14内的内括约肌束即自动切断,由于弯钩14设计的长度及与刀刃主体11之间的距离,使得切断的内括约肌高度均不会少于lcm。本实用新型很容易控制需要切断内括约肌的高度和宽度,保证手术质量和疗效,简化繁琐的手术操作程序,肛缘切口、内括约肌提出和切断均能一次性完成,无需用其他手术器械;不会损伤肛管其他重要组织;同时操作简便,质量保证,初学者容易掌握。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刀刃部(10)、部分收容刀刃部(10)的手柄部(20),其中刀刃部(10)包括刀刃主体(11)、位于刀刃主体(11)前端的弯钩(14)、设置在刀刃主体(11)和弯钩(14)之间延伸的流血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14)包括弧形面(140)、和与弧形面(140) —端相连的斜面(142),其中斜面(142)的延伸方向与刀刃主体(11)的延伸方向呈ー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0)为闻频电刀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部(10)插在手柄部(20)里的长度至少为I.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肛管内括约肌切割刀,其包括刀刃部、部分收容刀刃部的手柄部,其中刀刃部包括刀刃主体、位于刀刃主体前端的弯钩、设置在刀刃主体和弯钩之间延伸的流血槽。本实用新型切断时定位准确,切断的高度与厚度都容易掌握,简单易行,临床操作非常简便,特别适合初学者,同时还能克服很多术者用剪刀或者手术刀盲目切断后出血、感染、误伤其他软组织带来的诸多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202505444SQ2012201494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许天殊 申请人:南京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