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86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肠造口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肠器,尤其涉及肠造口灌肠器。
背景技术
对于直肠、结肠部位患病的患者,为了取得更好的医疗效果,根据现有技术往往采用灌肠的治疗方式,将药液直接送入到发病的部位,通常,灌肠所使用的器械主要是大容量的注射器和胶管,将事先配制好的灌肠用药液吸入到注射器内,再将胶管从肛门插入到直肠或者结肠的发病部位,再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胶管内,按压注射器的手柄,将药液注入到直肠或者结肠的发病部位。采用这种方式实施灌肠,至少要有两个配合进行操作,患者个人不能自行操作,这给需要长期灌肠的病人和家属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肠造口灌肠器,既可以方便医护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也可以方便需要灌肠的患者个人的自行灌肠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包括有悬吊挂环、刻度、贮液软包装袋、流量开关、导流管、充气管、气囊和肛管。导流管是本实用新型的居中件,整体呈一根细长的软管结构,导流管的上端连接到贮液软包装袋,贮液软包装袋的袋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刻度,贮液软包装袋的上端居中的位置,设置有悬吊挂环;在导流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滚轮形式的流量开关。导流管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肛管,在导流管的末端与肛管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气囊,连接到气囊内,设置有充气管。通过充气管,可以使用注射器向气囊内充气,使得气囊膨胀,卡在肠造口上,可以方便地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既可以方便医护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也可以方便需要灌肠的患者个人的自行灌肠操作。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肠造口灌肠器的结构示意图。I一悬吊挂环 2—刻度3—C液软包装袋4一流量开关5—导流管6—充气管7—气囊8—肛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包括有悬吊挂环I、刻度2、贮液软包装袋3、流量开关4、导流管5、充气管6、气囊7和肛管8。导流管5是本实用新型的居中件,整体呈一根细长的软管结构,导流管5的上端连接到贮液软包装袋3,贮液软包装袋3的袋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刻度2,贮液软包装袋3的上端居中的位置,设置有悬吊挂环I ;在导流管5的管体上,设置有滚轮形式的流量开关4。导流管5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肛管8,在导流管5的末端与肛管8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气囊7,连接到气囊7内,设置有充气管6。通过充气管6,可以使用注射器向气囊7内充气,使得气囊7膨胀,卡在肠造口上,可以方便地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整体结构 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造口灌肠器,既可以方便医护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也可以方便需要灌肠的患者个人的自行灌肠操作。
权利要求1.肠造口灌肠器,包括有悬吊挂环(I)、刻度(2)、贮液软包装袋(3)、流量开关(4)、导流管(5)、充气管(6)、气囊(7)和肛管(8),导流管(5)是居中件,整体呈一根细长的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管(5)的上端连接到贮液软包装袋(3),贮液软包装袋(3)的袋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刻度(2),贮液软包装袋(3)的上端居中的位置,设置有悬吊挂环(I);在导流管(5)的管体上,设置有滚轮形式的流量开关(4);导流管(5)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肛管(8),在导流管(5)的末端与肛管(8)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气囊(7),连接到气囊(7)内,设置有充气管(6)。
专利摘要肠造口灌肠器,包括有悬吊挂环、刻度、贮液软包装袋、流量开关、导流管、充气管、气囊和肛管。导流管是本实用新型的居中件,整体呈一根细长的软管结构,导流管的上端连接到贮液软包装袋,贮液软包装袋的袋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刻度,贮液软包装袋的上端居中的位置,设置有悬吊挂环;在导流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滚轮形式的流量开关。导流管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肛管,在导流管的末端与肛管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气囊,连接到气囊内,设置有充气管。通过充气管,可以使得气囊膨胀。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方便医护实施灌肠的具体操作,也可以方便需要灌肠的患者个人的自行灌肠操作。
文档编号A61M3/02GK202554586SQ20122017377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李家兴, 李鹏声, 唐玲 申请人:李家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