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86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尤其是一种护理床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理床,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设置了辅助翻身装置,它包括左、右床板、框架、床架、驱动装置,左、右床板设于框架内、其内侧面与框架相活动连接、并且分别由固定于床架的驱动装置分别驱动。这样的装置虽然能达到辅助翻身的目的,但是因要两 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左、右床板,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由一台驱动装置驱动左、右床板的辅助翻身装置,以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左、右床板、框架、床架、驱动装置,左、右床板设于框架内、其内侧面与框架相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床板的下方设置有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升降杆、升降板、驱动装置、换向机构,固定架呈长条形、上部固设于床架的横梁上,升降板呈倒梯形、上部中间与固定架相活动连接、两边分别固设有升降杆,升降杆呈长条形;驱动装置的下端与固定架相活动连接、上端与升降板的下部相活动连接;换向机构固设于换向板上。所述的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板、换向杆,换向杆为长条形,一端固设于换向板的中部,另一端伸至床架的床沿下方。所述的升降杆末端设置有导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当病人需要翻身时,操作可换向的升降机构的换向杆,使换向板的偏心,当驱动装置升起时,可控制左或右床板的升起,达到了辅助翻身的目的,由于只用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节省了一个驱动装置,也简化了结构,使制造更加容易,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2)由于在升降杆末端设置有导轴,避免了升降杆与背板的摩擦。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架I、左床板2A、右床板2B、驱动装置8、框架9,左、右床板2A、2B设于框架9内、其内侧面与框架9通过铰链10相相活动连接,在床板2的下方设置有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4、升降杆5、升降板7、驱动装置8、换向机构,固定架4呈长条形、上部固设于床架I的横梁上,升降板7呈倒梯形、上部中间与固定架4相活动连接、两边分别固设有升降杆5,升降杆5呈长条形、末端设置有导轴11 ;驱动装置8的下端与固定架4相活动连接、上端与升降板7的下部相活动连接;在换向板7上固设有换向机构,换向机构包括换 向板7、换向杆6,换向杆6为长条形,一端固设于换向板7的中部,另一端伸至床架I的床沿下方。
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左、右床板、框架、床架、驱动装置,左、右床板设于框架内、其内侧面与框架相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床板的下方设置有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升降杆、升降板、驱动装置、换向机构,固定架呈长条形、上部固设于床架的横梁上,升降板呈倒梯形、上部中间与固定架相活动连接、两边分别固设有升降杆,升降杆呈长条形;驱动装置的下端与固定架相活动连接、上端与升降板的下部相活动连接;换向机构固设于换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杆末端设置有导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板、换向杆,换向杆为长条形,一端固设于换向板的中部,另一端伸至床架的床沿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左、右床板、框架、床架、驱动装置,左、右床板设于框架内、其内侧面与框架相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床板的下方设置有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可换向的升降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因设置了可换向的升降机构,只用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即可达到了辅助翻身的目的,也简化了结构,使制造更加容易,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61G7/057GK202682237SQ2012201737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陈君华, 林航建 申请人:林航建, 陈君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