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67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奶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
技术背景 传统的奶瓶由瓶身、瓶盖以及弹性奶头组成,奶瓶除了弹性奶头上的小孔之外都是紧密密封的,在婴儿吮吸奶液时,瓶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空气体积增大。然而,外界空气无法进入奶瓶,瓶内产生负气压。瓶内形成负气压后,增加液体从弹性奶头流出阻力,从而迫使婴儿费力地吮吸弹性奶头以获取奶液。当瓶内形成较大负气压后,外界空气容易随呼吸进入奶瓶内,使奶瓶中产生大量气泡。这些含有气泡的奶液被婴儿吸吮进入腹内,当吸入腹内的气体累积达一定数量后,会诱使婴儿吐奶,而且在胃和消化道中过量的空气会造成腹痛。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容易被氧化需流失,而维生素A、E具有氧化性;当维生素C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后,维生素A和E也开始流失。外界空气从弹性奶头上的小孔进入瓶体的过程中,空气与奶液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奶液中维生素A、C、E含量明显减低,甚至完全流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96197215. 7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具有通气装置的奶瓶。该通气装置包括一储液管,该储液管在其上一端与一通向大气的通气管道相通,其下一端向下延伸至靠近瓶底位置。奶瓶处于喂奶姿势时,所述储液管下一端以及通气管道上通气孔位于液面之上,通气管道与储液管将瓶内空气与外界连接,从而防止吮吸奶液时瓶内产生负气压。为了保证奶瓶处于喂奶姿势时,所述通气孔位于液面之上,瓶体内奶液不能超过所设定的液位线,这使奶瓶内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即造成瓶身材料的浪费。申请号为200810091416. 3发明专利提出另一种具有通气装置的奶瓶,该通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瓶体下部外表面的进气胶圈,瓶体下部外表面设有通气孔,进气胶圈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嵌入通气孔的凸台,凸台上设有单向阀。奶瓶处于喂奶姿势时,吮吸奶液,单向阀阀门打开,使瓶内空气与外界连接,从而防止吮吸奶液时瓶内产生负气压。但单向阀在使用中难以清洗干净,而且阀门的尺寸、材料和结构对于奶瓶能否模拟自然喂养非常关键,因而对单向阀的研发及生产工艺有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奶瓶。它可以防止在吮吸奶液时瓶内形成负气压以及产生气泡,并且这种奶瓶容易清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奶瓶,其中包括瓶身,上下开口,且瓶身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瓶底盖,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用于与第一螺纹连接,第二螺纹为分段式螺纹;弹性密封盖,设置在瓶身下端与瓶底盖之间,包括底托、环形密封圈、环形固定圈,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固定圈设置在底托上,且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固定圈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固定圈的直径大于环形密封圈的直径,环形固定圈与瓶身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环形密封圈与瓶身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当奶瓶外于直立姿态时,环形密封圈紧贴瓶身内壁;开放式通气装置,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瓶身与第二螺纹的空隙、第一间隙、开放式通气装置、第二间隙是连通的。上述开放式通气装置是设置在环形凹槽底部的通气槽或设置在瓶身下端的缺口。上述环形密封圈外壁或瓶身内壁的表面是粗糙的。作为优选,上述弹性密封盖的环形密封圈高于环形固定圈。作为优选,上述瓶身下端底面至瓶身内壁与密封圈接触处内径逐渐变小。上述奶瓶直立时,环形密封圈在液体压强、液体表面张力以及其自身保持力的作用下紧贴在瓶身下端内壁,可对奶液进行有效密封。奶瓶处于喂养姿势时,吮吸奶液,液体离开环形密封圈表面,液体表面张力消失,瓶内气压降低。在环形密封圈重力以及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环形密封圈至少有一部分离开瓶身下端内壁,外界空气通过瓶身与第二螺纹的空隙、第一间隙、开放式通气装置、第二间隙组成的空气通道进入瓶内,从而消除瓶内负气压。吮吸奶液时,空气从瓶底进入瓶内,则瓶内不产生气泡,可有效地防止奶液中维生素A、C、E的流失。上述奶瓶还包括套圈,套圈设置在瓶身下端与弹性密封盖之间,套圈下部底面尺寸与瓶身下端底面的尺寸相同;套圈下部不低于环形密封圈,套圈上部的外径比套圈下部小,套圈上部的外壁还嵌套一密封套;且环形密封圈外壁或套圈内壁的表面是粗糙的。当瓶身下端设有缺口时,上述开放式通气装置是设置在套圈下端的导气凹槽。上述套圈上部不低于瓶身下端缺口,套圈与瓶身组合时,密封套紧贴着瓶身下端内壁,且密封套将瓶身下端缺口完全封闭。加装套圈的奶瓶其密封与及消除负气压的原理与没加装套圈的奶瓶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本发明可防止在吮吸奶液时瓶内形成负气压及产生气泡,而且奶瓶结构简单,其通气装置为开放式,清洗方便。

图I为本发明奶瓶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奶瓶第一实施例弹性密封盖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奶瓶第一实施例加装套圈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奶瓶第一实施例套圈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奶瓶第一实施例瓶身、套圈以及弹性密封盖相互配合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奶瓶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奶瓶第二实施例弹性密封盖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奶瓶第二实施例弹性密封盖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奶瓶第二实施例加装套圈后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奶瓶第二实施例套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在接下来的说明中所用到的一些术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非限制性。描述中诸如“高”、“低”、“左”、“右”等词汇是为了指示附图中的方向。图I至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一实施例的奶瓶I。奶瓶I包括瓶身11,上下开口,且瓶身11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12,瓶身11外壁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螺纹111;瓶帽12,内壁上设置有第三螺纹121,用于与第四螺纹111连接;弹性奶头13,设置在瓶帽12与瓶身11上端之间;瓶底盖14,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142,用于与第一螺纹112连接,第二螺纹142为分段式螺纹;弹性密封盖15,设置在瓶身11下端与瓶底盖14之间,包括底托154、环形密封圈151、环形固定圈152,环形密封圈151和环形固定圈152设置在底托154上,且环形密封圈151和环形固定圈15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53,环形固定圈152的直径大于环形密封圈151的直径,环形固定圈152与瓶身11外壁之间有第一间隙,环形密封圈151与瓶身11内壁之间有第二间隙。上述瓶底盖14还包括一个封闭底端141,将弹性密封盖15安装于瓶身11下端与瓶底盖14时,封闭底端141能为弹性密封盖15提供足够的压力使其压紧在瓶身11下端。上述环形密封圈151外壁面粗糙,可防止环形密封圈151外壁过于紧密地吸附在瓶身11下端内壁上。作为优选,环形密封圈151高于环形固定圈152,这样不但确保环形密封圈151内壁与瓶身11下端内壁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节省材料。上述瓶身11下端设置有四个呈360度均等分布的缺口 113,瓶身11下端与弹性密封盖15在瓶底构筑一组相当于单向阀作用的排气组件。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瓶身11下端与瓶底盖14之间的空隙、第一间隙、缺口 113、第二间隙形成空气通道。为使环形密封圈151方便进入瓶身11下端,作为优选,可将瓶身11底端至瓶身11与环形密封圈151接触处内径设置为逐渐变小。上述奶瓶处于竖立状态时,环形密封圈151在液体压强、液体表面张力以及其自身保持力作用下紧贴在瓶身11下端内壁,将液体密封在瓶内。试验证明,即使摇晃瓶身11,液体都不会从瓶底外渗到瓶外。当奶瓶I处于喂奶姿势时,环形密封圈151至少有一部分离开液面,该部分环形密封圈151液体表面张力消失;吮吸奶液后,瓶内产生瞬间负气压,离开液面的那部分环形密封圈151在负气压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瓶身11下端内壁分离,相当于排气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外界空气通过气体通道进入瓶内,从而消除刚开始吮吸奶液时瓶内产生的瞬间负气压。吮吸奶液时,空气是从奶瓶I底部进入瓶内,则瓶内不会产生气泡,从而可最大程度保留奶液中的维生素A、C、E。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奶瓶I还包括一备用配件-套圈16,套圈16设置在瓶
身11下端与弹性密封盖15之间。所述套圈下部162尺寸与瓶身11下端底面尺寸相同;套圈上部161的直径比套圈下部162小,由上至下,所述套圈上部161的直径逐渐增加,套圈上部161的外壁还嵌套一密封套163,密封套163高于瓶身11下端缺口 113 ;套圈下部162不低于环形密封圈151。套圈16与瓶身11组合时,密封套163紧贴着瓶身11下端内壁,且密封套163将瓶身11下端缺口 113完全遮挡,使空气不能从瓶身11下端缺口 113进入瓶内。上述套圈16底部还设置四个呈360度均等分布的导气凹槽164,套圈16与弹性密封盖15在瓶底构筑一组相当于单向阀作用的排气组件。加装套圈16的奶瓶I其密封与及消除负气压的原理与没加装套圈16的奶瓶I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上述弹性密封盖15、密封套 163以及弹性奶头13的材料可以是硅胶、热塑性聚氨酯、橡胶等。所述瓶身11、瓶帽12、瓶底盖14、套圈16可以由塑料(如PP、PA、PES、PPSU等)、玻璃或者其他适合的材料制成。图6至10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奶瓶2。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奶瓶2包括瓶身21、瓶帽22、弹性奶头23、瓶底盖24、弹性密封盖25,其中,瓶帽22、弹性奶头23以及瓶底盖1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完全相同。弹性密封盖25,设置在瓶身21下端与瓶底盖24之间,包括底托254、环形密封圈251、环形固定圈252,环形密封圈251和环形固定圈252设置在底托254上,且环形密封圈251和环形固定圈25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53,环形固定圈252的直径大于环形密封圈251的直径,环形固定圈252与瓶身21外壁之间有第一间隙,环形密封圈251与瓶身21内壁之间有第二间隙。上述环形密封圈251外壁面粗糙,可防止环形密封圈251外壁过于紧密地吸附在瓶身21下端内壁上。作为优选,环形密封圈251自由端高于环形固定圈252自由端。上述弹性密封盖25的环形凹槽253槽底设置四个呈360度分布的通气槽254。瓶身21下端与弹性密封盖25在瓶底构筑一组相当于单向阀作用的排气组件。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瓶身21下端与瓶底盖24之间的空隙、第一间隙、通气槽254、第二间隙形成空气通道。作为优选,上述弹性密封盖25的环形固定圈252内壁设置四个凹槽255,凹槽255位置与导气槽254位置相对应。上述奶瓶2还包括一备用配件一套圈26,套圈26设置在瓶身21下端与弹性密封盖25之间。所述套圈下部262尺寸与瓶身21下端底面尺寸相同;套圈上部261的直径比套圈下部262小,由上至下,所述套圈上部261的直径逐渐增加,套圈上部261的外壁还嵌套一密封套263,套圈下部262不低于环形密封圈251。套圈26与瓶身21组合时,密封套263紧贴着瓶身21下端内壁。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中瓶身下端缺口以及第二实施例中弹性密封盖环形凹槽底部的通气槽只是开放式通气装置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不能解理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只要能实现以下功能的开放式通气装置,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外界空气能通过开放式通气装置进入瓶内,从而消除瓶内压差。本发明可防止在吮吸奶液时瓶内形成负气压及产生气泡,而且奶瓶结构简单,其通气装置为开放式,清洗方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身,上下开口,且瓶身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 瓶底盖,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用于与第一螺纹连接,第二螺纹为分段式螺纹; 弹性密封盖,设置在瓶身下端与瓶底盖之间,包括底托、环形密封圈、环形固定圈,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固定圈设置在底托上,且环形密封圈和环形固定圈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固定圈的直径大于环形密封圈的直径,环形固定圈与瓶身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环形密封圈与瓶身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当奶瓶外于直立姿态时,环形密封圈紧贴瓶身内壁; 开放式通气装置,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瓶身与第二螺纹的空隙、第一间隙、开放式通气装置、第二间隙是连通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通气装置是设置在环形凹槽底部的通气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通气装置是设置在瓶身下端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外壁或瓶身内壁的表面是粗糖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瓶还包括套圈,套圈设置在瓶身下端与弹性密封盖之间,套圈下部底面尺寸与瓶身下端底面的尺寸相同;套圈下部不低于环形密封圈,套圈上部的外径比套圈下部小,套圈上部的外壁壁还嵌套一密封套;当瓶身下端设有缺口时,套圈上部高于瓶身下端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当瓶身下端设有缺口时,所述开放式通气装置是设置在套圈下端的导气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外壁或套圈内壁的表面是粗糖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的自由端高于环形固定圈的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下端底面至瓶身内壁与密封圈接触处内径设置为逐渐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内壁设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通气槽的位置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瓶,包括瓶身、可拆卸安装在瓶身上端的瓶帽、安装在瓶帽与瓶体上端之间的弹性奶头、可拆卸安装在瓶身下端的瓶底盖,安装在瓶身下端与瓶底盖之间的弹性密封盖,以及开放式通气装置。开放式通气装置可为在环形凹槽底部的通气槽,也可为设置在瓶身下端的缺口。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瓶身与第二螺纹的空隙、第一间隙、开放式通气装置、第二间隙组成空气通道。上述奶瓶还包括套圈,当瓶身下端设置有缺口时,开放式通气装置为设置套圈下部的导气凹槽。当奶瓶直立时,弹性密封盖的环形密封圈紧贴在瓶身下端,可保证瓶身下部密封。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吮吸奶液,气体从瓶身下部进入瓶体,消除压差。
文档编号A61J9/04GK202537971SQ2012201886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庞永国 申请人:庞永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