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67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明显突起以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以方便侦测人体的生理信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测量人体的心跳、脑波等生理信号时,会将一生理测量仪器的多个感测元件,分别贴附(或穿戴)于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由该些感测元件感测神经冲动(即膜电位的变化)通过人体器官(如心脏、头部)时扩散到周围组织或体表的电流,而所测得的感测信号再通过电线由该些感测元件传输至该生理测量仪器中,经处理后转换成数据显示,由此了解受测部位的状况(如心跳频率、脑波变化)。上述感测元件大多以电极片实施,而传统电极片的结构主要为一具有粘性的基层 (如导电胶层)以及一与基层结合的导电部,在测量生理信号使用时,通过该基层的粘性以其一面完全粘贴于人体表面,由此使体表的电流经由该基层、导电部、电线后至该生理测量仪器中;反之,即为电极治疗,将电流从该生理测量仪器传送至体表,由此深入体表内以刺激所欲治疗的部位。然而人体表面为起伏不定的弧曲表面,甚至有特别突出的部位(如肩、膝),致使传统电极片的基层与人体表面之间容易产生空隙,且在人体动作时,如肩胛骨周缘、肘关节等部位亦会顶开上述传统电极片的基层,导致该基层有部分松开而不易粘附于人体表面,甚至是整体脱落,上述情形均不易产生感测信号,更容易造成侦测中断,且当使用多个传统电极片时,须各别贴附于欲侦测的人体部位表面,再予以固定,不便于使用。另外,上述传统电极片的基层容易因干燥而龟裂,且容易粘有人体体表的汗垢而影响生理信号传输,也会因为汗垢残留而发霉变黑,或是容易粘有其它污溃(如灰尘)而形成噪声干扰,又上述汗垢或污溃粘附该基层表面也容易失去粘性,所以传统电极片容易发生上述情形而导致耗损及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明显突起,且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以方便侦测受测者的生理信号,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明显突起,且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以方便侦测受测者的生理信号,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有包边带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使之具有定位的效果,增加舒适感及美观的效果,更能降低对电流传导的影响,亦降低噪声干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包括一底层;至少一电极片,该电极片设置于该底层的顶面,该电极片与该底层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以及至少一突出件,该突出件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室中,该突出件具有至少一突出面,该突出件的突出面顶撑并突起该电极片;据此,使之具有明显突起、能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的效果,以方便侦测受测者的生理信号,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再通过增设一包边带,使之具有定位的效果,增加舒适感及美观的效果,更能降低对电流传导的影响,亦降低噪声干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方便侦测受测者的生理信号;具有定位的效果;降低对电流传导的影响;降低噪声干扰;使用便利,舒适美观。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A至A线段的剖断面视图。图3为图I的B至B线段的剖断面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2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中去除该包边带、车缝线及延长导线实施的示意图。图6为图2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中去除该连接片及延长导线实施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的简单实施例图。图8为图7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边带实施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8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结合于一衣服后背内实施的后面透视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结合于另一前开襟的衣服内实施的前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生理信号侦测结构 50衣服10顶层60车缝线11电极片SI第一容置室111 网孔S2第二容置室12连接片13延长导线20底层30突出件31突出面32相对表面40包边带41下边42上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理信号侦测结构1,包括有至少一电极片11、一底层20以及至少一突出件30的组合结构;所述电极片11用以接触欲侦测的人体部位表面,而所述突出件30与该电极片11对应配置,另该底层20能直接连接于一穿戴物(可参阅图10的衣服50)。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在实际实施时,其简单实施结构的组合样式如图7所示,采用单一电极片11实施,该电极片11设置于该底层20的顶面,该电极片11与该底层20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SI ;而所述的突出件30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室SI中,该突出件30具有至少一突出面31,该突出件30的突出面31顶撑并突起该电极片11。通过上述组成构件,使本实用新型贴附于人体表面时,能顺着人体的弧曲表面贴合,而该突出件30对齐并顶撑该电极片11,且予以突起该电极片11的片面,从外观观之,该电极片11的局部片面呈突出状,以紧密贴合(或紧密抵住)人体表面,避免产生空隙,进而让人体表面的电流容易传导至该电极片11中,以利于侦测生理信号的变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根据该电极片11的使用数量,而有着不同的实施方式,其中若采用单一电极片11实施时,结合有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的穿戴物(图未示,例如腕带或护腕)设于人体的手腕处(图未示),并搭配一电子装置(图未示,例如多媒体播放装置),该电子装置的另以端电性连接有一配件(图未示,例如耳机),该配件设于人体的另一部位(如耳部),以做为接地(Ground)(或导电负极)使用,从而形成侦测回路;若采用多个电极片11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则不限于设置于所述手腕处,可参阅图11所示,可结合于一衣服50上,通过在该衣服50内的二电极片11以形成侦测回路。该突出件30在其对应于该突出面31的相对表面32,能呈突起状(图未示)或是呈平坦状(可参阅图3所示)实施,其中所述相对表面32以平坦状实施,使整个突出件30的形状由其相对表面32渐次收敛至该突出面31,除了增加该突出件30的相对表面32与该底层20的接触面积,同样增加该突出件30的突出面31与该电极片11的接触面积并形成紧密接触,如此即使该突出件30稳固定位于该第一容置室SI中,避免滑移或晃动,并让该突出面31能对齐并顶撑该电极片11且予以突起,以减少该突出面31与该电极片11之间的间隙。上述电极片11设有多个网孔111 (请参阅图1、4所示),以阻挡尘埃等异物渗入该电极片11中,降低对该电极片11内的导电部位干扰,亦减少噪声产生。上述突出件30能选自泡棉、硅胶体、棉花布或是弹性体实施,以方便制造,其中该突出件30采用弹性体时,具有弹性而能伸展或压缩,容易被弯曲或是弯折,而后亦容易恢复原状,如此贴服于人体表面时,能顺着人体表面的曲线服贴,以方便使用及替换实施。上述底层20为布材层、塑料片材层或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材层。另外,所述的至少一电极片11包含有多个电极片11,而所述的至少一突出件30包含有多个突出件30,所述多个是指两个或超过两个的数量,如本实用新型图5所示(亦可结合参阅图1、2、4所示),采用双电极片11搭配双突出件30实施时,该二电极片11间隔设置于该底层20的顶面,使各该电极片11与该底层20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SI,而各该突出件30分别固定设置于各该第一容置室SI中,各该突出件30具有至少一突出面31,各该突出件30的突出面31顶撑并突起各该电极片11,另在彼此相邻的任二电极片11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连接片12,所述连接片12的两端连接于彼此相邻的二电极片11之间,在所述连接片12与该底层20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室S2,该些电极片11和该连接片12彼此相连成一与该底层20形状相对应的顶层10 ;由此使该些电极片11在所述连接片12的辅助下,能快速贴附在人体的同一部位的相对应侧(如头部的左右两相对侧处、背部的左右两侧、或是心脏部位的胸、背两相对应侧)。上述第二容置室S2供容置其他物品(如电线、传感器,控制器),但若该第二容置室S2中未容置物品时,所述连接片12贴合该底层20的顶面。而在实际实施时,各该电极片11分别与该底层20、所述连接片12的连接方式,还有所述连接片12与该底层20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能采用车缝(以车缝线缝穿固定)、粘剂(涂布接着剂以粘贴固定)或热熔接(先进行裁切,再对裁切处加热以熔接固定)等方式,达到连接固定的功效。另外,如图I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于实际实施时的最佳例,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边带40,其实施结构请再参阅图2、3所示,该包边带40的下边41连接该底层20的底面的周边,而该包边带40的上边42连接该顶层10 (即由彼此相连的该些电极片11和所述连接片12所组成)的顶面的周边,该顶层10的顶面的周边对应于所述底层20的底面的周边,以利于该包边带40包覆固定,以达到增加舒适感及美观的效果,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12可视实际需求而选择性设置,因此使本实用新型亦能如图6所示,仅在该底层20的顶面间隔设置有该二电极片11,使该包边带40的上边42仅连接该二电极片11的顶面的周边;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以车缝方式结合于一衣服50上时(可参阅图10、11所示),能借助该包边带40以确认可缝穿的区域,使该车缝线60沿着该包边带40缝穿,避免误缝该突出件而破坏结构,而本实用新型更可通过搭配该衣服50,以在受测者穿戴后,使该二电极片11能够快速对应且方便于紧密贴合欲受测的部位,避免各别贴附的情况。另外,如图8、9所示,上述包边带40的实施方式还能搭配先前提及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I的简单实施结构(该简单实施结构可见图7,而搭配后的样式可如图9所示),该包边带40的下边41连接该底层20的底面的周边,而该包边带40的上边42连接该电极片11的顶面的周边,该电极片11的顶面的周边对应于所述底层20的底面的周边,以利于该包边带40包覆固定,亦同样有增加舒适感及美观的效果,并利于连接于所搭配的衣服50。另外,若所述电极片11的尺寸较大时,为了节省成本并使该电极片11与体表的电流形成电性连接,再如图1、2、4所示,各该电极片11进一步结合有至少一延长导线13(示于图2左下方的局部放大图中),各该延长导线13的一端伸入且电性连接于各该电极片11中,而各该延长导线13的另一端伸出各该电极片11的一侧边,由此在各该电极片11被该各突出件30顶撑并突起的情形下,能使各该电极片11的延长导线13容易与人体体表的电流形成电性连接;而在实际实施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一电极片11实施时,亦能增设所述延长导线13,另当本实用新型采用超过二电极片11实施时,能根据各该电极片11的尺寸,选择性地结合所述延长导线13实施。上述电极片11的延长导线13由纺织用的多个导电纱线组成,较为柔软,该延长导线13通过电性连接一电线(图未示),该电线的另一端再与一生理测量仪器(图未示)电性连接,使体表的电流经由该电极片11、延长导线13及电线后,进而能再传输至一生理测量仪器中;在实际实施中,该延长导线13并非为必要设置的元件,这样的话所述电极片11亦能直接电性连接该电线(图未示)。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通过至少一电极片11、一底层20以及至少一突出件30的组合设计,具有明显突起、易与人体表面接触及紧密贴合的效果,以方便侦测受测者的生理信号,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再通过增设一包边带40,使之具有定位的效果,并增加舒适感及美观,更能降低对电流传导的影响,亦降低噪声干扰。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 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层; 至少一电极片,该电极片设置于该底层的顶面,该电极片与该底层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以及 至少一突出件,该突出件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室中,该突出件具有至少一突出面,该突出件的突出面顶撑并突起该电极片。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极片设有多个网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出件为泡棉、硅胶体以及棉花布的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出件为弹性体。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层为布材层、塑料片材层以及聚酯纤维材层的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电极片包括多个电极片,各该电极片间隔设置于该底层的顶面,且各该电极片与该底层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而该至少一突出件包括多个突出件,各该突出件分别固定设置于各该第一容置室中,各该突出件具有至少一突出面,各该突出件的突出面顶撑并突起各该电极片,另在彼此相邻的任二电极片之间还连接有一连接片,在所述连接片与该底层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室,该多个电极片和所述连接片彼此相连成一与该底层形状相对应的顶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边带,该包边带的下边连接该底层的底面的周边,而该包边带的上边连接该顶层的顶面的周边,该顶层的顶面的周边对应于所述底层的底面的周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电极片进一步结合有至少一延长导线,各该延长导线的一端伸入且电性连接于各该电极片中,而各该延长导线的另一端伸出各该电极片的一侧边。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包边带,该包边带的下边连接该底层的底面的周边,而该包边带的上边连接该电极片的顶面的周边,该电极片的顶面的周边对应于所述底层的底面的周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理信号侦测结构,包括有一底层、至少一电极片以及至少一突出件;该电极片设置于该底层的顶面,该电极片与该底层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室;该突出件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室中,该突出件具有至少一突出面,该突出件的突出面顶撑并突起该电极片。
文档编号A61B5/0408GK202654124SQ20122018851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黄宏旭, 苏以祯, 杨顺通 申请人:金鼎联合科技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