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具体是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
背景技术: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疗方法之一,中医灸疗通常将艾绒点燃,放在人体穴位上游走熏烤,具有去湿、解毒,活血通络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此治疗方法操作麻烦,不易掌控,费时费力,漏掉的艾绒灰灼伤到患者体肤带来更大痛苦;同时直接燃烧艾绒,产生气味较大烟气呛人,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申请方案是基于在先申请人申请同类专利 一种新型艾灸炉基础上改进的结构,使它达到艾灸炉中的稳火渗透力至穴位更强、隔热效果更好的目的。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炉体、炉盖和把手,在炉体外壁上设置散热孔,所述炉体内安装隔热层,隔热层上等距离位置开设孔透气孔;炉体两侧各安装一个把手;炉体底部开设透热孔。进一步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炉盖内缘处两端位置安装一对凸起,且与炉体上端口处开设的凹槽部位相吻合。炉体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炉盖上开设出气孔。所述炉体采用陶土原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在实践操作中反复验证获知作用人体治疗效果甚佳,设计科学合理,造型美观大方,双层艾灸炉产生的烟雾量少、隔热层内的稳火更集中渗透人体皮肤穴位,渗透力更强,尤其在感冒、哮喘、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疼、小儿科常见疾病治疗方面治愈效果甚佳,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与现有市面上销售的艾盒相比,燃烧艾绒产生烟气稀少,性价比更高,实用性强,炉体和炉盖闭合紧密,不易脱离,不易丢失摔坏,使用中不受时间、地点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便于携带,使用寿命长,适合家庭、医院、保健院等各种场所使用,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成本低廉,适宜普遍推广及应用。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艾灸炉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炉盖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炉体,2炉盖,3把手,4隔热层,5散热孔,6透气孔,7透热孔,8凸起,9凹槽,10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图中它包括炉体I、炉盖2和把手3,在炉体I外壁上设置散热孔5,所述炉体I内安装隔热层4,隔热层4上等距离位置开设孔透气孔6,隔热层内的热量可以传导至炉体,避免单层炉体热量烫伤手部,可以将隔热层内位置的稳火集中受热于人体穴位患处,炉体I两侧各安装一个把手3,方便取放。炉体I底部开设透热孔7,艾绒热量从透热孔内流出。所述炉盖2内缘处两端位置安装一对凸起8,且与炉体I上端口处开设的凹槽9部位相吻合。使用中,燃烧艾绒后放入炉体内,将炉盖内缘的一对凸起嵌入炉体上端口的凹槽内,旋转炉盖扣合密闭,炉盖和炉体不易分离滑落。炉体为椭圆形结构,整体弧线型设计,使艾绒火力及烟雾聚集成热量从透热孔7 中流出渗透至皮肤、穴位。所述炉盖2上开设出气孔10。所述炉体采用陶土原料制成。使用中当炉体内烟雾气较大时可以从出气孔10中冒出。所述炉体采用陶土原料制成,治疗效果更显著,不烫手,经久耐用。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或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它包括炉体(I)、炉盖(2)和把手(3),在炉体(I)外壁上设置散热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I)内安装隔热层(4),隔热层(4)上等距离位置开设孔透气孔(6);炉体(I)两侧各安装一个把手(3);炉体(I)底部开设透热孔(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2)内缘处两端位置安装一对凸起(8),且与炉体(I)上端口处开设的凹槽(9)部位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其特征在于炉体为椭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2)上开设出气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采用陶土原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层艾灸炉,它包括炉体、炉盖和把手,在炉体外壁上设置散热孔,所述炉体内安装隔热层,隔热层上等距离位置开设孔透气孔;炉体两侧各安装一个把手;炉体底部开设透热孔。本实用新型在实践操作中反复验证获知作用人体治疗效果甚佳,设计科学合理,造型美观大方,双层艾灸炉产生的烟雾量少、隔热层内的稳火更集中渗透人体皮肤穴位,渗透力更强,使用中不受时间、地点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便于携带,使用寿命长,适合家庭、医院、保健院等各种场所使用,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成本低廉,适宜普遍推广及应用。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526556SQ20122022341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马红旗 申请人:马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