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担架,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广泛用于医疗、救援等方面,但现有的担架普遍是不可以折叠,或者是虽然可以折叠,但折叠起来极其不方便,其折叠后的担架体积依然很大,不容易携带和收纳,使用时也很容易展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担架,解决了现有担架,折叠起来操作繁琐,折置后体积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担架,包括帆布和两套支撑杆组件,帆布连接在两套支撑杆之间;每套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副杆、第一 U形主杆、第二 U形主杆和第二副杆,第一副杆的一端与第一 U形主杆的一端铰连接,第一 U形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二 U形主杆的一端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杆的一端铰连接。其中,第一副杆的一端与第一 U形主杆的开口端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的开口端与第二副杆的一端铰连接。其中,第一副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 U形主杆的开口端同轴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的开口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副杆的一端同轴铰连接。其中,第一副杆一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 U形主杆的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副杆一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 U形主杆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 U形主杆的封闭端和第二 U形主杆的封闭端铰连接。其中,第一 U形主杆的封闭端和第二 U形主杆的封闭端通过合页铰连接。其中,第一 U形主杆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 U形主杆的封闭端上设置有第三凸块,第三凸块位于第三凹槽内。其中,每套支撑杆组件中第一副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副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折叠,易于展开,折叠后体积小,易于存储和携带。
图I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套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副杆折叠在第一 U形主杆内,第二副杆折叠在第二 U形主杆内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5是图4的B向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 U形主杆和第二 U形主杆折叠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帆布,2.第一副杆,3.第一 U形主杆,4.第二 U形主杆,5.第二副杆,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凸块,9.第一凹槽,10.第二凸块,11.第二凹槽,12.合页,
13.第三凸块,1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担架,包括帆布I和两套支撑杆组件,帆布I连接在两套支撑杆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每套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副杆2、第一 U形主杆3、第二 U形主杆4和第二副杆5 ;第一副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第一 U形主杆3 的开口端同轴铰连接;第一副杆2 —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一凸块8,第一 U形主杆3的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一凹槽9,第一凸块8位于第一凹槽9内;第二 U形主杆4的开口端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副杆5的一端同轴铰连接,第二副杆5 —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二凸块10,第二U形主杆4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凸块10位于第二凹槽11内。第一 U形主杆3的封闭端和第二 U形主杆4的封闭端通过合页12铰连接,第一 U形主杆3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 U形主杆4的封闭端上设置有第三凸块13,第三凸块13位于第三凹槽内。另外,每套支撑杆组件中第一副杆2的另一端和第二副杆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手14。如图3所示,折叠担架时,先将第一副杆2绕着第一转轴6逆时针向下转动,第一凸块8从第一凹槽9内脱离,这样将第一副杆2转入第一 U形主杆3中,第一副杆2和第一U形主杆3重叠在一起;设置第一凸块8和第一凹槽9的目的是,限制第一副杆2绕着第一转轴6只能逆时针向下转动而不能顺时针向上转动。同时将第二副杆5绕着第二转轴7顺时针向下转动,第二凸块10从第二凹槽11内脱离,这样将第二副杆5转入第二 U形主杆4中,第二副杆5和第二 U形主杆4重叠在一起;设置第二凸块10和第二凹槽11的目的是,限制第二副杆5绕着第二转轴7只能顺时针向下转动而不能逆时针向上转动。第一副杆2折叠在第一 U形主杆3中,第二副杆5折叠在第二 U形主杆4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最后,通过合页12将第一 U形主杆3和第二 U形主杆4折叠在一起即可,如图6所示。展开时,先翻转第一 U形主杆3或第二 U形主杆4,将第一 U形主杆3和第二 U形主杆4平铺,第三凸块13卡在第三凹槽内,这样在担担架过程中,第一 U形主杆3或第二 U形主杆4能始终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不会发生错位;再将第一副杆2从第一 U形主杆3中翻转出来(第一副杆2绕着第一转轴6顺时针转动),使第一副杆2与第一 U形主杆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第一凸块8就嵌在第一凹槽9内,这样向上抬担架时,第一副杆2不会继续顺时针转动,而使第一副杆2与第一 U形主杆3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样,将第二副杆5从第二 U形主杆4中翻转出来(第二副杆5绕着第二转轴7逆时针转动),使第二副杆5与第二 U形主杆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第二凸块10就嵌在第二凹槽11内,这样向上抬担架时,第二副杆5不会继续逆时针转动,而使第二副杆5与第二 U形主杆4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权利要求1.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帆布(I)和两套支撑杆组件,帆布(I)连接在两套支撑杆之间;所述每套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副杆(2)、第一 U形主杆(3)、第二 U形主杆(4)和第二副杆(5),第一副杆(2)的一端与第一 U形主杆(3)的一端铰连接,第一 U形主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 U形主杆(4)的一端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杆(5)的一端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2)的一端与第一U形主杆(3)的开口端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4)的开口端与第二副杆(5)的一端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第一 U形主杆(3)的开口端同轴铰连接;第二 U形主杆(4)的开口端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副杆(5)的一端同轴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2)—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一凸块(8),第一 U形主杆(3)的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一凹槽(9),第一凸块(8)位于第一凹槽(9)内;所述第二副杆(5) —端的端头上设置有第二凸块(10),第二 U形主杆(4)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凸块(10)位于第二凹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主杆(3)的封闭端和第二 U形主杆(4)的封闭端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主杆(3)的封闭端和第二 U形主杆(4 )的封闭端通过合页(12)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主杆(3)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 U形主杆(4)的封闭端上设置有第三凸块(13),第三凸块(13)位于第三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支撑杆组件中第一副杆(2)的另一端和第二副杆(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手(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担架,包括帆布和两套支撑杆组件,帆布连接在两套支撑杆之间;每套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副杆、第一U形主杆、第二U形主杆和第二副杆,第一副杆的一端与第一U形主杆的一端铰连接,第一U形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主杆的一端铰连接,第二U形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杆的一端铰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折叠,易于展开,折叠后体积小,易于存储和携带。
文档编号A61G1/013GK202665817SQ20122022648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王燕燕, 张军峰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