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靴形头骨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96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靴形头骨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凿,属于脊柱外科工具。
背景技术
在腰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当椎体后缘增生骨赘或钙化椎间盘组织位置靠近椎管前正中时,若将之去除,需将硬膜囊向侧方牵拉,再用骨凿、髓核钳等器械将之去除。但由于牵拉距离较大,显著增加硬膜囊、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骨凿,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不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凿柄、凿头和凿刃三个部分组成,其凿头为靴形,靴形头尾部与凿柄相连,凿柄与常用骨凿相似,靴形头底部为凿刃,凿刃两端平滑。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在不牵拉硬膜囊及神经根的情况下,可将靴形凿头经硬膜囊深层与纤维环的间隙送入椎管前中部,然后用骨锤敲击骨凿柄底部,即能凿断并取出椎体后缘中央部增生骨赘或钙化椎间盘组织;由于避免了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牵拉,可显著减少术中损伤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风险。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图中各部位标号1、凿柄;2、靴形凿头;3、凿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凿头2为靴形,靴形头尾部与凿柄I相连,靴形头底部为凿刃3,凿刃
两端平滑。凿头2为靴形,可在不牵拉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情况下将凿头送入椎管前中部。凿刃两端平滑,可避免刺破硬膜及神经组织。在使用时,术者可将靴形凿头经硬膜囊深层与纤维环的间隙送入椎体后缘中央部,骨锤敲击骨凿柄底部,即能有效去除椎体后缘中央部增生骨赘或钙化椎间盘;由于避免了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牵拉,可显著减少术中损伤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
权利要求1. 一种专用于骨科手术的骨凿,其特征在于它由凿柄、凿头和凿刃三个部分组成,其凿头为靴形,靴形头尾部与凿柄相连,靴形头底部为凿刃,凿刃两端平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靴形头骨凿,由凿柄(1)、凿头(2)和凿刃(3)三个部分组成,其凿头(2)为靴形,靴形头尾部与凿柄相连,凿柄(1)与常用骨凿相似,靴形头底部为凿刃(3),凿刃两端平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靴形凿头可经硬膜囊深层与纤维环的间隙伸入椎管前中部,能有效去除椎体后缘中央部增生骨赘或钙化椎间盘,减少术中损伤硬膜囊及神经组织的风险,适用于在腰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去除椎体后缘中央部增生骨赘或钙化椎间盘组织。
文档编号A61B17/32GK202699234SQ20122023171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于凤宾, 陈德玉 申请人:于凤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