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42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臂膀的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上臂及前臂骨折患者,需要外固定患处,以防止移位,减轻疼痛。现行广泛采用绷带悬吊固定,其缺陷在于挂在脖颈部位的绷带常常扭成细卷,压迫颈部,不便于升降,患处缺乏舒适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舒适,透气性好,便于升降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由底托,边帮,前、后带扣,前、后连接带,调节带扣,吊带组成。臂托整体断面呈倒Π形,底托的两长边上通过绗缝线缝连有竖向边帮。边帮上缘分别间隔缝连有前、后连接带,其分别与前、后带扣相连。吊带一端套连在二后带扣上,另一端顺序穿过调节带扣、二前带扣后,再次穿过调节带扣。由于较宽的吊带取代易成细卷状的绷带,故大大减轻了对脖颈的压力。臂膀限定在三面围合的区域内,防止了患部移位,减轻了疼痛。调节带扣便于调节吊带长短,使臂托根据医治需要可自由升降。整个臂托透气性好,患者感到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I是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结构示意图;图2是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使用状态图。图例1、绗缝线,2、底托,3、边帮,4、后连接带,5、前带扣,6、前连接带,7、调节带扣,8、吊带,9、后带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所示,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由底托2,边帮3,前、后带扣5、9,前、后连接带6、4,调节带扣7,吊带8组成。臂托整体断面呈倒Π形,底托2由外衬、内衬及夹在其间的塑料垫板组成,底托2的两长边上通过绗缝线I缝连有竖向单层或双层的边帮3,边帮3呈直角梯形状,其斜边位于臂托的前端。边帮3上缘分别间隔缝连有前、后连接带6、4,其分别与前、后带扣5、9相连。吊带8 —端套连在二后带扣9上,另一端顺序穿过调节带扣7、二前带扣5后,再次穿过调节带扣7。外衬、边帮3均为防雨布,内衬为棉布。使用时,将吊带8跨在脖颈上,受伤的胳膊放入臂托内的底托2上即可。调节吊带8穿过调节带扣7的长短即可调节臂托的高低。[001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 情况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由底托,边帮,前、后带扣,前、后连接带,调节带扣,吊带组成,其特征在于臂托整体断面呈倒Π形,底托的两长边上通过绗缝线缝连有竖向边帮,边帮呈直角梯形状,其斜边位于臂托的前端,边帮上缘分别间隔缝连有前、后连接带,其分别与前、后带扣相连,吊带一端套连在二后带扣上,另一端顺序穿过调节带扣、二前带扣后,再次穿过调节带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其特征在于底托由外衬、内衬及夹在其间的垫板组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其特征在于边帮呈直角梯形状,其斜边位于臂托的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患者用升降式前臂托属于医护用品领域,由底托,边帮,前、后带扣,前、后连接带,调节带扣,吊带组成。臂托整体断面呈倒Π形,底托的两长边上通过绗缝线缝连有竖向边帮。边帮上缘分别间隔缝连有前、后连接带,其分别与前、后带扣相连。吊带一端套连在二后带扣上,另一端顺序穿过调节带扣、二前带扣后,再次穿过调节带扣。本臂托大大减轻了对脖颈的压力。臂膀限定在三面围合的区域内,防止了患部移位,减轻了疼痛。调节带扣便于调节吊带长短,使臂托根据医治需要可自由升降。整个臂托透气性好,患者感到舒适。
文档编号A61F5/40GK202699372SQ2012202402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梁红 申请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