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74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检验仪器,尤其涉及卫生检验人员采血时使用的一种采血器。
背景技术
采血是卫生检验人员一项普通的、经常性的工作,无论是健康查体、还是临床血液检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真空采血试管价格昂贵,致使采血成本高,且存在采血失败的风险,所以卫生检验人员普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为被检者采血,采血时将刺针刺入被采者的静脉,用手抽拉针栓将被检者的血液吸入针管,然后再将针管中的血液转入一次性塑料试管,将一次性注射器废弃。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一次性注射器的大量浪费,而且,若遇到集中健康查体或门诊检验量大的时候,卫生检验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真空采血试管和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双重功能,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无需血液样品转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一种米血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采血器由试管、试管盖、刺针配置、排空管配置构成。其特征在于试管由塑料材料制成,一次性使用,试管和试管盖通过螺纹连接并密封,试管盖上设有刺针配置插孔和排空配置插孔;刺针配置由刺针、软管和开关组成,刺针连接在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插入刺针配置插孔,软管上设一个开关;排空配置由排空管、气囊和调节阀组成,排空管的一个端口连接气囊,排空管的另一端口插入排空配置插孔,排空管上设有调节阀;插口均采用R-R承插方式。采血时为了不使血液喷溅破坏血液细胞,使血液平稳地进入采血试管,本实用新型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刺针配置插口下端连接一个细管,细管的下开放端离采血试管的底部O. 5-1. Ocm ;试管盖上设有防尘罩,防尘罩的内径与试管盖的外径匹配,防尘罩上设有启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节约了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同时省去了血液转置的程序,节约了采血成本,减轻了卫生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血液检验和公共卫生健康查体血液检验。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I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采血器由试管I、试管盖2、刺针配置5、排空配置6构成。试管I由塑料材料制成,为一次性使用;试管I和试管盖2通过螺纹7连接并密封,试管盖2上设有刺针配置插孔3、排空配置插孔4 ;刺针配置5由刺针51、软管52和开关53组成 ,刺针51连接在软管52的一端,软管52的另一端插入刺针配置插孔3,软管52上设开关53 ;排空配置6由排空管61、气囊63和调节阀62组成,排空管61的一个端口连接气囊63,排空管61的另一端口插入排空配置插孔4,排空管61上设有调节阀62 ;插口均采用R-R承插方式。刺针配置插口 3下端连接一个细管10,细管10的下开放端离采血试管I的底部O. 5cm ;试管盖2上还设有防尘罩8,防尘罩8的内径与试管盖2的外径匹配,防尘罩8上设有启齿9。
权利要求1.一种采血器,由试管(I)、试管盖(2)、刺针配置(5)、排空配置(6)构成,其特征在于试管⑴由塑料材料制成,为一次性使用;试管⑴和试管盖⑵通过螺纹(7)连接并密封,试管盖⑵上设有刺针配置插孔(3)、排空配置插孔(4);刺针配置(5)由刺针(51)、软管(52)和开关(53)组成,刺针(51)连接在软管(52)的一端,软管(52)的另一端插入刺针配置插孔(3),软管(52)上设开关(53);排空配置(6)由排空管(61)、气囊(63)和调节阀(62)组成,排空管(61)的一个端口连接气囊(63),排空管(61)的另一端口插入排空配置插孔(4),排空管¢1)上设有调节阀¢2);插口均采用R-R承插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刺针配置插口(3)下端连接一个细管(10),细管(10)的下开放端离采血试管(I)的底部0.5-lc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血器,其特征在于试管盖(2)上还设有防尘罩(8),防尘罩(8)的内径与试管盖(2)的外径匹配,防尘罩(8)上设有启齿(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血器,涉及卫生检验仪器。该采血器由试管(1)、试管盖(2)、刺针配置(5)、排空配置(6)构成,试管(1)由塑料材料制成,试管(1)和试管盖(2)通过螺纹(7)连接并密封,试管盖(2)上设有刺针配置插孔(3)、排空配置插孔(4)、刺针配置(5)连接在刺针配置插孔(3)上,排空配制(6)连接在排空配制插孔(4)上,试管盖(2)上还设有防尘罩(8);本实用新型集真空采血试管和注射器采血功能为一体,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血液样品转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采血成本,减轻了卫生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血液检验和公共卫生健康查体血液检验。
文档编号A61B5/153GK202699151SQ2012202450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陈庆学, 孙国锋 申请人:陈庆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