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下颌角自动拉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下颌角自动拉钩。
背景技术:
下颌角截骨手术是成熟的面部轮廓整形术,目前用于显露下颌角的拉钩是德式L形拉钩,拉头和拉杆成直角,一般手术需用两只拉钩,助手需用较大的力气持续牵拉,才能充分显露下颌角,以便于L形的摆锯截除下颌角。因而助手易于疲劳,有时不能充分显露下颌角,给L形的摆锯截除下颌角造成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为克服使用传统德式L形拉钩易于疲劳,不能充分显露下颌角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下颌角自动拉钩,不需费力就可以充分显露下颌角。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本拉钩分手柄、拉杆、拉头的口角部分、拉头的咬肌部分、拉头的下颌骨部分。2 口角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45°,呈宽大的马鞍状。可将口角充分拉开,又可保护口角,避免拉伤。3咬肌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90°,在下颌骨部分的帮助下可将与下颌骨分离的咬肌自动垂直抬离下颌骨,为下颌角截骨提供充分空间。4下颌骨部分为1/4柱面状,与咬肌部分连接处有一排锯齿,这排锯齿可使拉头固定在下颌角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设计成自动拉钩,助手只需用手扶住拉钩,不需费力就可以充分显露下颌角。2 口角部分设计成宽大的马鞍状,仅用一只就足够将口角拉开,有利保于护口角和充分显露。拉头与拉杆的角度由传统的90°改成45°,即可充分显露下颌角又避免过分牵拉损伤口角。
图I是拉钩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拉钩的整体俯视图。其中图I中a为拉钩手柄,b为拉杆,c为拉头的口角部分,d为拉头的咬肌部分,e为拉头的下颌骨部分,f为拉头下颌骨部分的锯齿。图2中a为手柄,b为拉杆,c为拉头的口角部分(宽大的马鞍状)。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中本拉钩分手柄(a)、拉杆(b)、拉头的口角部分(C)、拉头的咬肌部分(d)、拉头的下颌骨部分(e)。口角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45°。咬肌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90°,在下颌骨部分的帮助下可将与下颌骨分离的咬肌自动垂直抬离下颌骨,为下颌角截骨提供充分空间。下颌骨部分为1/4柱面状,与咬肌部分连接处有一排锯齿,这排锯齿可使拉头固定在下颌角上。[0011]图2中拉头的口角部分(C)呈宽大的马 鞍状,可将口角充分拉开,又可保护口角,避免拉伤。
权利要求1.一种下 颌角自动拉钩,本拉钩分为手柄、拉杆、拉头的口角部分、拉头的咬肌部分、拉头的下颌骨部分,其特征是咬肌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90°,口角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45°,呈宽大的马鞍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下颌角自动拉钩。本拉钩分为手柄、拉杆、拉头的口角部分、拉头的咬肌部分、拉头的下颌骨部分。拉头与拉杆的角度由传统的90°改成45°,即可充分显露下颌角又避免过分牵拉损伤口角。咬肌部分的两个叶片夹角为90°,在下颌骨部分的帮助下可将与下颌骨分离的咬肌自动垂直抬离下颌骨,助手只需用手扶住拉钩,不需费力就可以充分显露下颌角。口角部分设计成宽大的马鞍状,仅用一只就足够将口角拉开,有利于保护口角和充分显露。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2776402SQ2012202857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赵作钧 申请人:赵作钧, 梁伟中, 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