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602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 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到医用滴水电凝镊子。
背景技术
电凝用于外科止血起源很早,用于手术的电流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流,即使电压高达数千伏,也能安全通过人体,不引起神经或肌肉反应,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凝块互融为一体,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由于电凝时,受灼组织需保持干燥,因此电凝镊子在使用时其头部容易与被灼组织发生粘连,为避免粘连,在电凝进行时需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冷却水进行冲洗,以湿润创面并降低创面温度。目前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医用滴水电凝镊子,其结构包括两瓣镊体,两瓣镊体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尾座上,至少在两瓣镊体的其中一瓣镊体的内壁上、沿镊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滴液管,滴液管的出液口位于该瓣镊体的头部,滴液管的进液口上连接有外接输液器的输液软管,输液器上设置有输液控制开关。手术中进行电凝时,需打开输液器上的控制开关,使无菌生理盐水缓缓流出,并通过输液软管进入滴液管,从而流至该瓣镊体的头部,起到防止镊体头部与血管粘连的作用。使用上述医用滴水电必须通过输液控制开关控制冷却水的是否流通,手术时,医生需要对输液控制开关进行开和关的操作,才能实现冷凝水的流通与否,而输液控制开关并不在医生手边,医生对其操控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提供一种非常容易进行开和关控制操作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结构包括两瓣镊体,两瓣镊体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尾座上,至少在其中一瓣镊体的内壁上、沿镊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滴液管,滴液管的出液口位于该瓣镊体的头部,滴液管的进液口上连接有外接输液器的输液软管,在滴液管的进液口与尾座之间的两瓣镊体的内壁上均分别设置有管卡,且其中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管卡,另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卡,所述的两瓣镊体上的管卡相互交错设置,在每个管卡沿镊体长度的方向上均设置有通孔,输液软管依次穿过两瓣镊体上管卡中的通孔,且当两瓣镊体头部自由分开时,输液软管被管卡弯折挤压至液体不流通;当两瓣镊体的头部相互合拢时,管卡处的输液软管恢复平直至液体流通。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中,一瓣镊体内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管卡,另一瓣镊体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管卡,第一管卡位于两个第二管卡之间。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中,所述的输液软管为硅胶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两瓣镊体的内壁上分别交错设置有带通孔的管卡,并将输液软管依次穿过通孔,依靠两瓣镊体头部的分开与合拢来控制输液软管内液体的流通与否,此种控制方式非常简便,操作方便、控制及时,可控性更强。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中冷却水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中冷却水开启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图3是图2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I、图2、图3所示,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结构包括第一瓣镊体I和第二瓣镊体2,第一瓣镊体I和第二瓣镊体2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尾座3上,在两瓣镊体的内壁上、沿镊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滴液管4,每根滴液管4的出液口位于该瓣镊体的头部,本实施例中,滴液管4的进液口上连接有外接输液器的输液软管5,两滴液管4通过三通6与输液软管5相连接,在滴液管4的进液口与尾座3之间的第一瓣镊体I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管卡7,在第二瓣镊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管卡8,第一管卡7位于两第二管卡8之间,在每个管卡沿镊体长度的方向上均设置有通孔,输液软管5依次穿过两瓣镊体管卡上的通孔,且当两瓣镊体头部自由分开时,输液软管5被管卡弯折挤压至液体不流通;当两瓣镊体的头部相互合拢时,管卡处的输液软管5恢复平直至液体流通。所述的输液软管5选用弹性较好的硅胶管。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I所示,不工作时,第一瓣镊体I和第二瓣镊体2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其头部相互自由分开,这样第一瓣镊体I上的第一管卡7与第二瓣镊体2的两第二管卡8相互分开,即第一管卡7上的通孔与两第二管卡8上的通孔相远离,这样从三个管卡的通孔中依次穿过的输液软管5则被两瓣镊体上的管卡弯折并挤压至液体不流通,即起到了关闭冷却水的作用。如图2所示,当进行电凝工作时,第一瓣镊体I和第二瓣镊体2在受到外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靠拢,其头部也相互合拢,同时第一管卡7向两第二管卡8靠拢,即第一管卡7上的通孔与两第二管卡8上的通孔相靠近,从三个管卡的通孔中依次穿过的输液软管5则从弯折状态向平直状态恢复,管卡对输液软管5的挤压作用减弱直至输液软管5内的冷却水流通,即起到了开启冷却水的作用,这样输液软管5中的冷却水就可从滴液管4中流至两瓣镊体的头部队电凝部位进行冷却、润湿,从而有效防止镊体与血管粘连。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的冷却水通断的控制方式非常简便,控制及时、可控性更强。
权利要求1.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结构包括两瓣镊体,两瓣镊体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尾座上,至少在其中一瓣镊体的内壁上、沿镊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滴液管,滴液管的出液口位于该瓣镊体的头部,滴液管的进液口上连接有外接输液器的输液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滴液管的进液口与尾座之间的两瓣镊体的内壁上均分别设置有管卡,且其中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管卡,另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卡,所述的两瓣镊体上的管卡相互交错设置,在每个管卡沿镊体长度的方向上均设置有通孔,输液软管依次穿过两瓣镊体上管卡中的通孔,且当两瓣镊体头部自由分开时,输液软管被管卡弯折挤压至液体不流通;当两瓣镊体的头部相互合拢时,管卡处的输液软管恢复平直至液体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瓣镊体内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管卡,另一瓣镊体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管卡,第一管卡位于两个第二管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软管为硅胶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可控滴水电凝镊子,包括两瓣镊体,其尾部分别固定在尾座上,至少在其中一瓣镊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滴液管,其出液口位于该瓣镊体的头部,其进液口上连接有外接输液器的输液软管,在进液口与尾座之间的两瓣镊体的内壁上均分别设置有管卡,且其中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管卡,另一瓣镊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卡,两瓣镊体上的管卡相互交错设置,在每个管卡上均设置有通孔,输液软管依次穿过两瓣镊体管卡上的通孔,且当两瓣镊体头部自由分开时,输液软管被管卡弯折挤压至液体不流通;当两瓣镊体的头部相互合拢时,管卡处的输液软管恢复平直至液体流通。此种控制方式非常简便,可控性更强。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2665691SQ20122028588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羌校春 申请人:张家港市航天医疗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