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咽环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95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腭咽环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具,特别涉及一种腭咽环扎器。背景技术
目前,在腭咽环扎术中所用的手术器械,均不能避免咽后壁正中切口及二次穿针导线。破坏了咽后壁黏膜的完整性,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中间环节,延长手术及麻醉时间,增加了出血、感染机会及麻醉的不安全性。增加了术后疤痕组织的形成,不利于腭咽功能的恢复。
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避免咽后壁正中切口及二次穿针导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腭咽环扎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腭咽环扎器,包括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本体包括上部弧状结构的功能段及下部的手持段,功能段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本实用新型的腭咽环扎器,左右两侧的孔分别置于靠近功能段上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腭咽环扎器,功能段上端为尖圆形。本实用新型的腭咽环扎器,本体为上部细下部宽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功能段为弧状结构,功能段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该孔可以使环扎线穿过,本装置能避免咽后壁正中切口及二次穿针导线,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极低,适于大力推广。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本体,2孔,3功能段,4手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本体1,其特殊之处在于本体I包括上部弧状结构的功能段3及下部的手持段4,功能段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2。左右两侧的孔2分别置于靠近功能段3上端的位置。功能段3上端为尖圆形。本体I为上部细下部宽的结构,便于操作。本装置功能段3拉直长约12cm,手持段4长约15cm,功能段3上部左右两侧的孔2分别安装在距功能段3上端O. 5cm处,两孔之间相距O. 3cm,孔2的大小以使10号环扎线顺利通过为宜,环扎线从一孔2穿入,再从另一孔2穿出,两线头的长度与原环扎线等长。功能段3上端为尖圆形,稍宽为O. 7cm,功能段3与手持段4连接处宽度相同,然后以弧形结构逐渐过渡变细至大约O. 4cm,该过渡过程长约4cm。功能段3为弧状结构,功能段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该孔可以使环扎线穿过,经分离的潜行隧道由一侧松弛切口导入另一侧松弛切口。钳住环扎线,退出本装置。两根环扎线一根结扎,另一根备用。本装置能避免咽后壁正中切口及二次穿针导线,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极低,适于大力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腭咽环扎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本体(I)包括上部弧状结构的功能段(3)及下部的手持段(4),功能段(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腭咽环扎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孔(2)分别置于靠近功能段(3)上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腭咽环扎器,其特征在于功能段(3)上端为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腭咽环扎器,其特征在于本体(I)为上部细下部宽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具,特别涉及一种腭咽环扎器。该腭咽环扎器,包括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本体包括上部弧状结构的功能段及下部的手持段,功能段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左右两侧的孔分别置于靠近功能段上端的位置。功能段上端为尖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功能段为弧状结构,功能段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孔,该孔可以使环扎线穿过,本装置能避免咽后壁正中切口及二次穿针导线,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极低,适于大力推广。
文档编号A61B17/24GK202723928SQ20122030593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毛玉虎 申请人:毛玉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