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94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术用的套扎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套扎器,在出厂前,套圈就安装在套扎器上,套圈长期套在套扎器上处于疲劳状态,这样会使套圈加速老化,韧性降低,在术后也容易脱落,如果不将套圈套于套扎器上,则将套圈套于套扎器上的工序也比较繁琐,不便于手术时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针对现有套扎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保证套圈的持续弹力、便于手术的套扎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扎器,包括负压吸引管和套于负压吸引管上的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长度,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为负压吸引接口,另一端为套圈套入端。负压吸引管的负压吸引接口用于连接负压器,套圈套入端用于将套圈套在上面。在进行手术时,将负压吸引管的装有套圈的端部移至需要做手术处,将负压吸引管的吸附口对准需要套扎的组织,将待套扎的组织吸入负压吸引管中,然后推动推进管,推进管便可使套圈从负压吸引管上脱落而套于组织上,最终完成整个手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套扎器还包括滑动手柄,该滑动手柄设于所述推进管上。目的是通过沿着负压吸引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动手柄,便可使推进管移动,从而使套在套圈套入端上的套圈从负压吸引管上脱落而套于组织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套扎器还包括内部空心的操作手柄,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中部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内,所述推进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外,所述操作手柄内设有使所述推进管滑动复位的滑动复位机构。此种结构的设计,只需通过滑动复位机构实现推进管的往复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套于推进管外部的复位弹簧、设于推进管外壁的推动片和中部铰接于操作手柄上的活动扳手,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推动片,另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内壁,所述活动扳手的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内,且该端部与所述推动片铰接,所述活动扳手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外。这样的结构设计,只需用手扳动活动扳手,便可通过使推进管滑动而使套圈脱离负压吸引管套于组织上,并且通过复位弹簧的设计,可使推进管滑动后回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连接有尖锥形的套圈头。通过尖锥形的套圈头可更加方便将套圈套于负压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头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负压吸引管内部的连接头。目的是便于套圈头能方便取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I)能保证套圈的持续弹力,更加便于手术,通过负压吸引管的负压吸引,便可将待扎套的组织吸引到套扎器中;(2)通过将套圈首先撑大并移至套扎器的负压吸引管的端部,然后通过推进管推向收纳好的组织,通过套圈的收紧力,迫使组织供血不足,实现切除的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与扩肛器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扩肛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00-滑动手柄,101-操作手柄,102-负压吸引管,103-推进管,104-负压吸引接口,105-套圈头,106-复位弹簧,107-推动片,108-活动扳手,109-套圈,110-避让门,111-组织吸引窗,112-手柄,113-视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I :如图I所示,一种套扎器,包括滑动手柄100、负压吸引管102和套于负压吸引管102上的推进管103,所述推进管103的长度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长度。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一端为负压吸引接口 104,另一端为套圈套入端。所述滑动手柄100设于所述推进管103上,并且滑动手柄100与推进管103为一体成型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连接有尖锥形的套圈头105,所述套圈头105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负压吸引管102内部的连接头。套圈头105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于负压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在进行手术时,先将套圈109用手撑大,然后套在负压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再将负压吸引管102的装有套圈109的端部移至需要做手术处,将负压吸引管102的吸附口对准需要套扎的组织,将待套扎的组织吸入负压吸引管102中,然后推动推进管103,推进管103便可使套圈109从负压吸引管102上脱落而套于组织上,最终完成整个手术。实施例2 如图2到图4所示,一种套扎器,包括操作手柄101、负压吸引管102和套于负压吸引管102上的推进管103,操作手柄101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推进管103的长度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长度。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一端为负压吸引接口 104,另一端为套圈套入端。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中部设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内,所述推进管103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外,所述操作手柄101内设有使所述推进管103滑动复位的滑动复位机构。[0030]所述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套于推进管103外部的复位弹簧106、设于推进管103外壁的推动片107和中部铰接于操作手柄101上的活动扳手108,所述复位弹簧106 —端连接所述推动片107,另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101内壁,所述活动扳手108的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内,且该端部与所述推动片107铰接,所述活动扳手108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101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连接有尖锥形的套圈头105,所述套圈头105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负压吸引管102内部的连接头。套圈头105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于负压吸引管102的套圈套入端。如图5、图6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与扩肛器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6是扩肛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最好和扩肛器配合使用。在扩肛器上最好设置一个避让门110,可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套扎器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降低手术的难度。扩肛器上还可设置一个组织吸引窗111,套扎器可以透过此窗口来吸 附组织。为便于医生操作,可在扩肛器上设置一个供医生握持的手柄112。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在扩肛器上设置一个视光源113,可以改善手术的可视效果,降低手术的难度,同时,还可以将此光源设计为内窥镜,可以在显示器上放大显示。在与扩肛器配合使用进行痔疮手术时,实施例2所述的套扎器的操作及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扩肛器缓慢置入肛门内,通过视光源113调整扩肛器的角度,使得待套扎的组织靠近扩肛器的组织吸引窗111处,固定扩肛器。其次,从包装中取出套扎器和套圈109等部件,套圈头105的尖锥插入套圈109内,用手移动套圈109,使套圈109通过套圈头105,最终到达负压吸引管102的端部。再次,拔掉套圈头105,将负压吸引管102的装有套圈109的一端移至扩肛器,将负压吸引管102的吸附口对准需要套扎的组织,将待套扎的组织吸入负压吸引管102中,然后推动推进管103,套圈109从负压吸引管102上脱落而套于组织上,取出套扎器和扩肛器,完成整个手术。取出套扎器后,可以再次装入套圈109,重复以上操作。在套扎过程中,可以旋转扩肛器的角度,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套扎,根据临床需求,每个套扎器可以配有多个套圈10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管和套于负压吸引管上的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长度,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为负压吸引接口,另一端为套圈套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该套扎器还包括滑动手柄,该滑动手柄设于所述推进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该套扎器还包括内部空心的操作手柄,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中部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内,所述推进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外,所述操作手柄内设有使所述推进管滑动复位的滑动复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套于推进管外部的复位弹簧、设于推进管外壁的推动片和中部铰接于操作手柄上的活动扳手,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推动片,另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内壁,所述活动扳手的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内,且该端部与所述推动片铰接,所述活动扳手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外。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套圈套入端连接有尖锥形的套圈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头具有可卡接于所述负压吸引管内部的连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扎器,包括负压吸引管和套于负压吸引管上的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长度,所述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为负压吸引接口,另一端为套圈套入端。该套扎器还包括滑动手柄,该滑动手柄设于所述推进管上。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套圈的持续弹力,更加便于手术,通过负压吸引管的负压吸引,便可将待扎套的组织吸引到套扎器中。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2699215SQ2012203642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赵日升, 季佐 申请人:广州市实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