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93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健身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品质的进步,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身体保健越来越重视,而最省事省力的身体保健方式莫过于做运动,因此,各种各样室内使用的健身器材相继上市,尤其是能够训练腹部肌肉的健腹器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健腹器主要用于锻炼腹部肌肉,从而保持一个完美、健康的身体。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健腹器结构通常是一平台,人体平躺后,再以类似仰卧起坐的方式,以往复伸曲腹部肌肉,而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可是这种健身器的缺点在于仰卧起坐非常费力,人们不容易坚持,且锻炼不到脊背。现有技术中另外比较常见的健腹器主要包括座底、靠杆、连杆、拉簧和滚轮,其中底座右端和靠杆下部铰接,靠杆上部和连杆上部铰接,拉簧共两根分别位于拉杆两侧且两端分别连接底座的右端和连杆的下端,同时,连杆的下端设有滚轮。但是该健腹器有两个主要缺点:1、锻炼者肩部以上的部位没有支撑,造成人体不适;2、拉簧力量单一,不能针对不同力量的锻炼者进行调整。申请号为201120205536.9的实用新型专利,克服了上述健腹器的缺陷。该健身器包括座体、连接与座体一侧且能绕座体的该一侧轴向旋转的靠背,靠背的两侧与座体的两侧之间对应的连接有用以阻止靠背向座体后方旋转的弹性伸缩件。然而该健腹器存在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健身活动的需要;2、支架及底座结构设置难以调节,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人健身活动的需要。因此,设计一种健身功能多样、结构可根据不同需要调节以及设计精巧的多功能健身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器,以满足多种健身活动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该多功能健身器可为不同的锻炼者提供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节的多功能健身器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健身器,包括:第一支架(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 —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7)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5),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中间处与背靠杆(2)下部铰接,所述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支腿之间设有拉簧(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7)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连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装置或者螺孔定位固定连接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优选地所述拉簧(4)设置数量不少于I根。优选地所述座椅(5)方向可旋转,且座椅(5)高度可上下调节。[0012]优选地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件。优选地所述每对按摩轮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7)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上部设有一对按摩轮(8),中间部分也设有一对按摩轮(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7)上部所设的一对按摩轮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手柄(6)。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所述第二支架(3)支腿以上部分为人字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按摩轮(I)材料可为泡棉等舒适性材料。优选地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的拉簧可根据不同使用者安置不同类型的拉簧,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现对于现有健身器材,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人体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座椅(5)的方向及高度,并坐在座椅(5)上,背部靠在背靠杆(2)上,随着向后压的运动,所述按摩轮即可对人体背部起到按摩作用,同时由于后压的作用力通过背靠杆(2)传给复位伸缩机构
(4),通过使用者向后压的力克服复位伸缩机构(4)的拉力,使背靠杆(2)向后下方倾斜,人体腰部需要克服复位伸缩机构(4)的弹性阻力向下压背靠杆(2),从而起到了对腰部锻炼的作用。另外,所述背靠杆(2)`放下后,使用者双手紧握手柄出),双脚并起且趴下,来回进行往复运动,即进行俯卧撑健身运动,从而达到了对臂力及腹部的锻炼效果。进一步地,使用者调整好座椅(5)方向,面对背靠杆(2)并坐与座椅(5)上,双手紧握手柄¢),双腿放在背靠杆(2)的按摩轮(I)之上,双腿向下压,由于双腿向下的压力要克服复位伸缩机构(4)的弹性阻力,因此双腿反复进行压缩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腿部的锻炼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多样、结构精巧、造价便宜的特点,可作为喜欢运动锻炼人士的最佳选择。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健腹器材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轮保护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第一支架(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一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7)与所述第二支架(3)的链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定位装置(9)为设置有限数目的螺孔并通过螺栓插接进行定位,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7)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
(5),所述座椅(5)方向可绕其下方的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座椅(5)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解,所述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4),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设置有不少于一根的拉簧,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近,所述每对按摩轮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的装置。所述第一支架(7)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上部设有一对按摩轮(8),中间部分也设有一对按摩轮(8),所述第一支架(7)上部所设的一对按摩轮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手柄
(6);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所述第二支架(3)支腿以上部分为人字形结构;所述按摩轮(I)材料可为泡棉等舒适性材料。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7)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调节座椅(5)的方向及高度,调节完成之后使用者坐在座椅(5)上,背部依靠在背靠杆(2)上,人体背部向后用力靠,随着向后靠的运动压力,所述按摩轮(I)即可对人体背部起到按摩作用,同时由于后压的作用力通过背靠杆(2)传给复位伸缩机构(4),通过使用者向后压的力克服伸缩复位装置(4)的拉力,使背靠杆(2)向后下方倾斜,人体腰部需要克服复位伸缩机构(4)的弹性阻力向下压背靠杆(2),来回反复多次运动,便可达到锻炼健腹目的。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为该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第一支架
(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7)与所述第二支架(3)的链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定位装置
(9)为设置有限数目的螺孔并通过螺栓插接进行定位,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7)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5),所述座椅(5)方向可绕其下方的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座椅(5)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解,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4),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设置有不少于一根的拉簧,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近,所述每对按摩轮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的装置。使用者调整好座椅(5)方向,正对背靠杆(2)并坐在座椅(5)上,双手紧握手柄
(6),双腿放在背靠杆(2)的按摩轮(I)之上,双腿用力向下压,由于双腿向下的压力要克服复位伸缩机构(4)的弹性阻力,因此双腿反复进行压缩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腿部肌肉及力量的目的。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第一支架(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 —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支架第一(7)与所述第二支架(3)的链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定位装置(9)为设置有限数目的螺孔并通过螺栓插接进行定位,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X)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5),所述座椅(5)方向可绕其下方的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座椅(5)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解,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4),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设置有不少于一根的拉簧,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近,所述每对按摩轮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的装置。当卸掉拉簧或者背靠杆(2)压下去并与第二支架(3)底部向接触,即所述背靠杆
(2)放下后,使用者在第一支架(7) —侧,正对该健身器并双手紧握手柄¢),双脚并齐且趴下,来回进行往复运动,即进行俯卧撑健身运动,从而达到了对臂力及腹部的锻炼效果。实施例四:如图2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第一支架(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 —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支架第一(7)与所述第二支架(3)的链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定位装置(9)为设置有限数目的螺孔并通过螺栓插接进行定位,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X)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5),所述座椅(5)方向可绕其下方的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座椅(5)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解,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4),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设置有不少于一根的拉簧,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近,所述每对按摩轮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需要借助于一双弹性拉环或弹性拉绳。该使用新型背靠杆(2)处于立体状态时,即装上拉簧的状态,使用者将一双弹性拉环或弹性拉绳分别挂靠于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的两端,并且根据使用者实际情况调整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7)之间的位置以及座椅(5)的方向及高度,然后使用者坐与座椅(5)之上,正对第一支架(7),依靠在背靠杆(`2)上,双手分别拉住该侧的弹性拉环或弹性拉绳,拉紧、放松,反复进行该运动,即可达到锻炼臂力、腰部、背部的目的。综上所述,以上四种类型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健身器的最常见几种实施方式,还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变为多种不同适用类型的健身器材,即以上所记载的仅为本实用新型最基本得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运用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修改、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种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7)、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7) —侧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与所述第一支架(7)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5),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中间处与背靠杆(2)下部铰接,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背靠杆(2)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4)。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连接处设有定位装置(9)。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9)为螺钉压紧固定连接装置或者螺孔定位固定连接装置。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伸缩机构(4)设置拉簧数量不少于I根,所述座椅(5)方向可旋转,且座椅(5)高度可上下调节。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杆(2)上设有不少于两对按摩轮(I),且其中一组按摩轮设置于背靠杆(2)与第二支架(3)的铰接处附近。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对按摩轮(I)中间都安装有保护壳(8),所述按摩轮(I)可为泡棉等舒适性材料。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8)为一对相互锁扣连接保护的装置。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上部设有一对按摩轮(I),中间部分也设有一对按摩轮(I)。
9.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上部所设的一对按摩轮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手柄(6)。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下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腿,所述第二支架(3)支腿以上部分为人字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器,以满足多种健身活动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支架及枢接于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连接处一侧设有座椅,第二支架靠近中间处与背靠杆下部铰接,所述背靠杆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下部支腿之间设有复位伸缩机构,该复位伸缩机构一般由两根拉簧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满足不同健身者进行不同健身功能,结构设计精巧、使用极其方便。
文档编号A61H15/00GK202920895SQ20122036425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马爱萍 申请人:马爱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