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勾火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24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勾火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中医勾火针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火上加热后作用于病灶处, 碳化烧除皮肤多余赘生物的中医勾火针。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中医火针的针尖有直尖形、圆形和三角形。对于直尖形的火针,因为其作用面只有一个尖头的范围,所以碳化面积小,在处理大的赘生物时,不容易一次性祛除干净; 而对于圆形或者三角形的火针,虽然其碳化的面积够大,但是应用时不能置入皮肤太深,如果太深则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疤痕,而不够深的话就断不了赘生物或者痣的跟,不能彻底实现清除。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碳化面积,彻底清除皮肤赘生物等,同时对皮肤创伤很小,可避免留下疤痕的中医勾火针。[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勾火针,包括手柄和针体,针体一端固定于手柄端部,另一端为折弯的针头,针头顶部为针尖;针头折弯的角度大于O度,小于180度。[0005]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针头折弯的角度为90度,即折弯后的针头与针体的夹角为 90度,方便勾火针的操作。[0006]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可持手柄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利用针尖的尖端刺进皮肤,然后调整手柄角度,使得针尖以最合适的碳化面积接触到赘生物,从而达到彻底清除赘生物或者痣的目的。[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针头折弯成勾状,扩大了火针的碳化面积,保证赘生物的清除率;而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依旧利用尖利的针尖进入皮肤,使得表皮的创伤非常小,可避免日后留下疤痕。其次,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手柄角度,使得针头在其最大碳化面积以内随意调整作用,使用过程非常灵活,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小不同的赘生物 (各种疣、酒糟鼻、汗管瘤)、痣、暗疮囊肿或脓肿或暗疮疤痕增生等的清除。


[0008]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描述。[0010]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勾火针包括手柄I和针体2,针体2 —端固定于手柄I端部,另一端为折弯的针头21,针头21顶部为针尖22 ;针头22折弯的角度大于O度,小于180度,如图I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针头22折弯的角度为90度,即折弯后的针头与针体的夹角为90 度;这样更方便勾火针的操作,当作用于需碳化面积不同的待处理位置时,工作人员稍稍调整手腕,即可达到手柄角度调整的需求,对手腕弯曲和灵活度要求不高,方便操作。[0011]在应用时,工作人员可持手柄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利用针尖的尖端刺进皮肤,由于针尖较为尖利,可使得表皮的创伤非常小,避免日后留下疤痕;然后调整手柄角度,使得针头以最合适的碳化面积接触到赘生物或痣等,以保证清除率。本实用新型的勾火针,其进入到皮肤后,在皮下的碳化面积范围在整个针头面积以内,调整手柄角度, 即可使得针头在其最大碳化面积以内随意调整作用,使用过程非常灵活,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小不同的赘生物(各种疣、酒糟鼻、汗管瘤)、痣、暗疮囊肿或脓肿或暗疮疤痕增生等的清除。[00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中医勾火针,包括手柄和针体,其特征是,针体一端固定于手柄端部,另一端为折弯的针头,针头顶部为针尖;针头折弯的角度大于O度,小于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医勾火针,其特征是,所述针头折弯的角度为9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医勾火针,其包括手柄和针体,针体一端固定于手柄端部,另一端为折弯的针头,针头顶部为针尖;针头折弯的角度大于0度,小于180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针头折弯成勾状,扩大了火针的碳化面积,在应用时,可持手柄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利用针尖的尖端刺进皮肤,然后调整手柄角度,使得针尖以最合适的碳化面积接触到赘生物,从而达到彻底清除赘生物或者痣的目的,使用过程非常灵活方便。保证赘生物的清除率;而同时,由于是依旧利用尖利的针尖进入皮肤,使得表皮的创伤非常小,可避免日后皮肤上留下疤痕。
文档编号A61B18/04GK202723976SQ2012203917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尚丽春 申请人:尚丽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