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74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盛放容器,具体涉及ー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滴筒组件包括滴筒和加液管连接件,滴筒的一端为进液管,另一端为出液管,连接件的内端与进液管固连。首次使用滴筒组件时,需要将滴筒倒置或者掐弹滴管的形式等一系列操作才能排除多余的气体,便这一系列操作极易使气液混合,进入输液管,使液体中含有气泡,影响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包括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筒设有上盖和下盖,上盖连接进液管,下盖连接出液管,所述下盖处设有硅胶密合圏,硅胶密合圈位于滴筒内底部,并连接出液管上端,硅胶密合圈上方设有浮筒,浮筒上方设有浮筒限位支架,浮筒限位支架与进液管下端之间设有排气止水装置。所述排气止水装置包括排气止水膜和排气塞,排气塞连接于排气止水膜或者连接于滴筒壁。所述浮筒底面设有硅胶密合片,使之可与硅胶密合圈密合时更为紧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首次使用时,打开排气塞,因滴筒上设有排气止水膜,药水瓶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可快速流入滴筒中,流入后,滴筒内的浮筒借助于药液的浮力上浮而不堵塞出液管上端ロ,输液开始。在输液换瓶或结束时,浮筒随药液表面下降而下降直至封闭出液管上端ロ,致使空气进不去而实现自动止液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在滴筒筒身上设置ー排气止水膜,即能够防止气泡产生,并且,设有自动止液装置,可实现自动止液,确保使用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详述如图I所示,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包括滴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筒I设有上盖2和下盖3,上盖2连接进液管4,下盖3连接出液管5,所述下盖3处设有娃胶密合圈6,娃胶密合圈6位于滴筒I内底部,并连接出液管5上端,娃胶密合圈6上方设有浮筒7,浮筒7上方设有浮筒限位支架8,浮筒限位支架8与进液管4下端之间设有排气止水装置9。[0012]所述排气止水装置9包括排气止水膜91和排气塞92,排气塞92连接于排气止水膜91或者连接于滴筒I的筒壁上。所述浮筒7底面设有硅胶密合片10,使之可与硅胶密合圈6密合时更为紧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首次使用时,打开排气塞92,因滴筒I上设有排气止水膜91,药水瓶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4可快速流入滴筒I中,流入后, 滴筒I内的浮筒7借助于药液的浮力上浮而不堵塞出液管5上端ロ,输液开始。在输液换瓶或结束时,浮筒7随药液表面下降而下降直至封闭出液管5上端ロ,致使空气进不去而实现自动止液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包括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筒设有上盖和下盖,上盖连接进液管,下盖连接出液管,所述下盖处设有硅胶密合圈,硅胶密合圈位于滴筒内底部,并连接出液管上端,硅胶密合圈上方设有浮筒,浮筒上方设有浮筒限位支架,浮筒限位支架与进液管下端之间设有排气止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止水装置包括排气止水膜和排气塞,排气塞连接于排气止水膜或者连接于滴筒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底面设有硅胶密合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液防气泡输液器滴筒组件,包括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筒设有上盖和下盖,上盖连接进液管,下盖连接出液管,所述下盖处设有硅胶密合圈,硅胶密合圈位于滴筒内底部,并连接出液管上端,硅胶密合圈上方设有浮筒,浮筒上方设有浮筒限位支架,浮筒限位支架与进液管下端之间设有排气止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在滴筒筒身上设置一排气止水膜,即能够防止气泡产生,并且,设有自动止液装置,可实现自动止液,确保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A61M5/38GK202751651SQ2012204025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邹绍华 申请人:江西锦胜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