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75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
背景技术
以往临床使用的胃管,结构过于简单,缺乏刻度标识,无气囊设置及近端外固定设置;操作时无法判定胃管深度,且需借助听诊器证实胃管是否下到胃内,如缺乏听诊经验,还无法确定胃管的位置;胃管留置后因缺乏可靠的固定装置,对某些病人尤其是昏迷、烦躁易动、不配合治疗的病人极容易滑脱,增加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同时给病人增加了痛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不同病人,均能够准确无误地将胃管下到病人体内,固定牢固,不易脱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它包括空腔的胃管本体,胃管本体外壁上全程带有刻度,胃管本体尾端为开口的入口,入口处设有密封盖,胃管本体前端为盲端,盲端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其特点是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空腔的充气通道,胃管本体的管壁上靠近出口处固定设有环绕空腔的气囊,充气通道的前端与气囊相通,充气通道的后端设有充气口,充气口设在靠近入口的胃管本体的管壁外,充气口上设有密封塞,胃管本体的管腔与充气通道的管腔不相通,在充气口前部设有套在活动胃管本体上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套,固定套外壁固定设有长条状弹性的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卡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既可准确判定胃管是否送到胃内,又可有效防止胃 管滑脱,同时,还可防止食物返流,固定简单方便,使病人活动自如,既减少了反复下胃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较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它包括空腔的胃管本体1,胃管本体I外壁上全程带有刻度,胃管本体I尾端为开口的入口 3,入口 3处设有密封盖4,胃管本体I前端为盲端,盲端的侧壁上设有出口 2,胃管本体I的管壁上设有空腔的充气通道5,胃管本体I的管壁上靠近出口 2处固定设有环绕空腔的气囊6,充气通道5的前端与气囊6相通,充气通道5的后端设有充气口 7,充气口 7设在靠近入口 3的胃管本体I的管壁外,充气口 7上设有密封塞8,用于能与注射器相接充气和放气,胃管本体I的管腔与充气通道5的管腔不相通,在充气口 7前部设有套在活动胃管本体I上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套9,固定套9外壁固定设有长条状弹性的固定带10,固定带10上设有卡扣11。使用时,鼻饲后用密封盖4封闭入口 3,防止食物返流;当胃管本体插入患者体内后,向气囊中注入气体,然后缓慢向外拔出一段胃管本体时如遇到阻力,可证实胃管本体前端已下到胃内,当胃管本体由于各种原因向外滑脱时,气囊可嵌顿在胃贲门处,防止胃管本体脱出,病情允许情况下,抽空气囊内气体,即可将胃管本体从胃中取出。设有刻度的目的是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控制胃管进入的深度,从而避免单一刻度不能灵活撑握的问题。固定带环绕头面部用卡扣固定在头面部一侧, 可进一步加固胃管本体固定,代替了以往反复胶布固定且不牢固的弊端。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它包括空腔的胃管本体(I),胃管本体(I)外壁上全程带有刻度,胃管本体(I)尾端为开口的入口(3),入口(3)处设有密封盖(4),胃管本体(I)前端为盲端,盲端的侧壁上设有出口(2),其特征是胃管本体(I)的管壁上设有空腔的充气通道(5),胃管本体(I)的管壁上靠近出口(2)处固定设有环绕空腔的气囊¢),充气通道(5)的前端与气囊(6)相通,充气通道(5)的后端设有充气口(7),充气口(7)设在靠近入口(3)的胃管本体(I)的管壁外,充气口(7)上设有密封塞(8),胃管本体(I)的管腔与充气通道(5)的管腔不相通,在充气口(7)前部设有套在活动胃管本体(I)上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套(9),固定套(9)外壁固定设有长条状弹性的固定带(10),固定带(10)上设有卡扣(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能够准确无误地将胃管下到病人体内,固定牢固,不易脱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防滑脱气囊胃管,它包括空腔的胃管本体,胃管本体外壁上全程带有刻度,胃管本体尾端为开口的入口,入口处设有密封盖,胃管本体前端为盲端,盲端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其特点是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空腔的充气通道,胃管本体的管壁上靠近出口处固定设有环绕空腔的气囊,充气通道的后端设有充气口,充气口上设有密封塞,在充气口前部设有套在活动胃管本体上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套,固定套外壁固定设有长条状弹性的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卡扣。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2892629SQ2012204456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李晓秋, 张冬梅, 尹颖 申请人:李晓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