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轮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尤指一种可带动轮椅前进及后退作动,并可依使用状况与轮椅部活动结合或分离,且更适合于手部无力或手部受伤的人使用的电动轮椅结构。
背景技术:
常有一些因为遭受如车祸、中风等重大疾病或伤害,而造成下半身瘫痪情况的人,或是年老生理机能退化造成肌肉萎缩、双脚无法轻松行走等现象,而这些行动不便的人若要想行进时,常需利用轮椅辅助其行动。现用轮椅主要是具有一椅座,并于椅座二侧分别具有扶手,且在椅座下方二侧各别设有轮体。当使用时,由乘坐者利用双手推动二侧轮体,使得轮体转动,进而带动轮椅移动,又或者通过第二人推动轮椅,使得轮椅在椅座后方的推动者操作下移动。不论哪种方式,对于使用者而言都会造成体力上的负担。于是,研发电动式轮椅,其主要是在轮椅上再装设由马达及齿轮等组合而成的动力装置,以利用机械的动力输出带动轮椅的轮体转动。
现有电动轮椅虽克服人力驱动轮椅的劳累感,然而电动轮椅制作困难,且整台电动轮椅重量较重,如果临时没电要以手动驱动整台电动轮椅会更为费力,且电动轮椅体积较大又无法收折,因此,在使用上的灵巧性及便利性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于是在现有技术中,将轮椅的结构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代步车主体底部组设有车轮,且在代步车主体设有动力装置,并使动力装置与车轮相组接,又在代步车主体组设有组立杆,且使把手与组立杆相组接,另又在代步车主体枢接一轴杆,并使该轴杆组接有一连接杆,设有连结单元,以供分别连结代步车主体的连接杆与轮椅。如此通过连接单元的作用将代步车分为两个部分,以提高实施上的灵活性,达到更便利使用的实质效果。在搭接上述代步车的时候,需要手部具有一定的力气才可通过拉绳拉起勾板,达到搭接的目的。但是这对于手部受伤或没有力气的使用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由于现有技术的存在着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其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包括一代步车主体和轮椅部,代步车主体和轮椅部之间通过一连接单元连接,连接单元包括设于代步车主体上的第一连接杆、设于轮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设于第二连接杆前端部的卡接部;卡接部于其下前端形成有一卡槽,该卡槽凹设向内部,卡槽的下端口向外伸出;卡接部还枢接有一勾板,该勾板上设有一勾爪;第一连接杆侧边设有卡榫,其与卡槽和勾爪相卡掣。其中,勾板上组接有一拉绳,且该拉绳绕设于卡接部的支轴上,又该勾板与卡接部间还设有一弹性件。其中,代步车主体包括一组设于代步车主体底部的车轮、一设于代步车主体上并与车轮相组接的动力装置、一组立杆、与组立杆组接的把手、一枢接于代步车主体上的轴杆和组接于轴杆上的第一连接杆。其中,代步车主体的组立杆进一步组设有定位板,并使该定位板与轴杆相枢接,且使定位板上设有定位槽,另于轴杆侧边设有定位凸块,以与定位板的定位槽相抵设。其中,电动轮椅结构进一步包含有校位元件,并使该校位元件组接于轴杆及组立杆间。其中,代步车主体侧边进一步组设有驻车杆,并使驻车杆与代步车主体间进一步设有调整元件。其中,把手进一步包含把手支杆与手把部,并于把手支杆与手把部间设有把手接板,于该把手接板上缘及侧缘处设有嵌槽,又于手把部上设有锁固件,以与把手接板上所设嵌槽嵌设固接。其中,代步车主体的组立杆侧边进一步设有调节盘,且于调节盘上设有数孔洞,另使把手于相对调节盘的孔洞处设有顶撑块,以与调节盘的孔洞抵设定位,并使顶撑块与把手间设有弹性体,该把手与组立杆间穿设有锁固件。其中,动力装置包含蓄电池、马达、油门及刹车器,蓄电池组设于代步车主体,马达组设于车轮处,并使该马达与蓄电池电性接设,油门及刹车器组设于把手,以与马达电性连接。其中,轮椅部包括一轮椅和一组接于轮椅底部的支撑轴,该支撑轴中间设有一接合块,该接合块连接轮椅部的第二连接杆。由于使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备了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结构在搭接时更加方便,更加适合于手部力气不足或手部受伤的人使用;2、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结构更加灵活,便于折叠,方便搬运和储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代步车主体;2,轮椅部;3,连接单元;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卡接部;7,卡槽;8,勾板;9,勾爪;71,下端口 ;10,卡榫;11,拉绳;12,支轴;13,车轮;14,组立杆;15,把手;16,轴杆;17,定位板;171,定位槽;18,驻车杆;19,把手支杆;20,手把部;21,把手接板;22,嵌槽;23,锁固件;24,调节盘;241,孔洞;25,顶撑块;26,蓄电池;27,马达;28油门; 29刹车器;30,支撑轴;31,接合块;32,驻步轮;33,轮椅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包括一代步车主体I和轮椅部2,代步车主体I和轮椅部2之间通过一连接单元3连接,连接单元3包括设于代步车主体I上的第一连接杆4、设于轮椅部2的第二连接杆5和设于第二连接杆5前端部的卡接部6 ;卡接部6于其下前端形成有一卡槽7,该卡槽7凹设向内部,卡槽7的下端口 71向外伸出;卡接部6还枢接有一勾板8,该勾板8上设有一勾爪9 ;第一连接4杆侧边设有多个卡榫10,其与卡槽7相卡掣。其中,勾板8上组接有一拉绳11,且该拉绳11绕设于卡接部6的支轴12上,又该勾板8与卡接部6间还设有一弹性件。其中,代步车主体I包括一组设于代步车主体I底部的车轮13、一设于代步车主体I上并与车轮13相组接的动力装置、一组立杆14、与组立杆14组接的把手15、一枢接于代步车主体I上的轴杆16和组接于轴杆16上的第一连接杆4。其中,代步车主体I的组立杆14进一步组设有定位板,并使该定位板17与轴杆16相枢接,且使定位板17上设有定位槽171,另于轴杆16侧边设有定位凸块,以与定位板17的定位槽171相抵设。其中,电动轮椅结构进一步包含有校位元件(图中未画出),并使该校位元件组接于轴杆16及组立杆14间。其中,代步车主体I侧边进一步组设有驻车杆18,并使驻车杆与代步车主体I间进一步设有调整元件,驻车杆18底部设有驻步轮32。其中,把手15进一步包含把手支杆19与手把部20,并于把手支杆19与手把部20间设有把手接板21,于该把手接板21上缘及侧缘处设有嵌槽22,又于手把部20上设有锁固件23,以与把手接板21上 所设嵌槽22嵌设固接。其中,代步车主体I的组立杆14侧边进一步设有调节盘24,且于调节盘24上设有数孔洞241,另使把手20于相对调节盘24的孔洞241处设有顶撑块25,以与调节盘24的孔洞241抵设定位,并使顶撑块25与把手20间设有弹性体,该把手20与组立杆14间穿设有锁固件23。其中,动力装置包含蓄电池26、马达27、油门28及刹车器29,蓄电池26组设于代步车主体1,马达27组设于车轮13处,并使该马达27与蓄电池26电性接设,油门28及刹车器29组设于把手15,以与马达27电性连接。其中,轮椅部2包括一轮椅33和一组接于轮椅33部的支撑轴30,该支撑轴30中间设有一接合块31,该接合块31连接轮椅部2的第二连接杆5。 本设计在组装搭接时,人坐在轮椅29上,手扶着代步车主体I上的把手部20,将代步车主体I上的第一连接杆4对准轮椅部2上的第二连接杆5,沿着第二连接杆5将第一连接杆4往身前拉。由于第二连接杆5上的卡接部6的卡槽7成内凹,且其下端口 71向外伸出,可顺利的卡住第一连接杆4上的卡榫10。当卡接部6的卡槽7卡住第一连接杆4上的卡榫10后,握住手把部20,将其往前压低,并开启油门,倒车,使得第一连接杆4向上翘起后往身前移动,当第一连接杆4上的与卡接部6勾板8上的勾爪9相对应的卡榫10卡到勾爪9上后,停止倒车。安装即完成。在此过程中,只需握住把手部20,将其下压,这个动作可依靠身体的重力和倒车动作的配合,无需手部施以大力。便于手部无力或力气不足者使用。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 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代步车主体和轮椅部,所述代步车主体和所述轮椅部之间通过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代步车主体上的第一连接杆、设于轮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前端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于其下前端形成有一卡槽,该卡槽凹设向内部,所述卡槽的下端口向外伸出;所述卡接部还枢接有一勾板,该勾板上设有一勾爪;所述第一连接杆侧边设有卡榫,其与所述卡槽和勾爪相卡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板上组接有一拉绳,且该拉绳绕设于所述卡接部的支轴上,又该勾板与所述卡接部间还设有一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主体包括一组设于所述代步车主体底部的车轮、一设于所述代步车主体上并与所述车轮相组接的动力装置、一组立杆、与所述组立杆组接的把手、一枢接于所述代步车主体上的轴杆和组接于所述轴杆上的第一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主体的组立杆进一步组设有定位板,并使该定位板与所述轴杆相枢接,且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槽,另于所述轴杆侧边设有定位凸块,以与所述定位板的定位槽相抵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椅结构进一步包含有校位元件,并使该校位元件组接于所述轴杆及所述组立杆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主体侧边进一步组设有驻车杆,并使所述驻车杆与所述代步车主体间进一步设有调整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进一步包含把手支杆与手把部,并于所述把手支杆与所述手把部间设有把手接板,于该把手接板上缘及侧缘处设有嵌槽,又于所述手把部上设有锁固件,以与所述把手接板上所设嵌槽嵌设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主体的组立杆侧边进一步设有调节盘,且于所述调节盘上设有数孔洞,另使所述把手于相对调节盘的孔洞处设有顶撑块,以与所述调节盘的孔洞抵设定位,并使所述顶撑块与所述把手间设有弹性体,该把手与组立杆间穿设有所述锁固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含蓄电池、马达、油门及刹车器,所述蓄电池组设于所述代步车主体,所述马达组设于所述车轮处,并使该马达与所述蓄电池电性接设,所述油门及所述刹车器组设于所述把手,以与所述马达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部包括一轮椅和一组接于所述轮椅底部的支撑轴,该支撑轴中间设有一接合块,该接合块连接所述轮椅部的第二连接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轮椅结构,包括一代步车主体和轮椅部,代步车主体和轮椅部之间通过一连接单元连接,连接单元包括设于代步车主体上的第一连接杆、设于轮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设于第二连接杆前端部的卡接部;卡接部于其下前端形成有一卡槽,该卡槽凹设向内部,卡槽的下端口向外伸出;卡接部还枢接有一勾板,该勾板上设有一勾爪;第一连接杆侧边设有卡榫,其与卡槽和勾爪相卡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搭接时更加方便,更加适合于手部力气不足或手部受伤的人使用。
文档编号A61G5/08GK202859488SQ20122048891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卢明荣 申请人:卢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