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27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凝钩。
背景技术
电凝钩是腔镜手术中常用的电切及电凝耗材,用于组织的分离、止血、切割、游离等,其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现有的电凝钩的钩杆通常为直杆结构,钩杆插入到钩座内,医生直接手持钩座进行操作。这种结构的电凝钩存在使用时把持不方便,且由于前端为直线结构,在进行游离操作时无法进行勾拉提等动作,实用性不足。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使其在使用时方便把持和操作,且能进行多种操作,提高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该电凝钩通过对钩杆结构的改进,有效解决现有电凝钩操作不便和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增加手柄,也使该电凝钩更易于把持,手术时操作更稳定、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包括钩座、连接于钩座上的钩杆和设置于钩杆前端的钩头,所述钩杆前段折弯成钝角。进一步,所述钩杆上的折弯段与钩杆之间的夹角为130 140度。进一步,所述钩座上设置有手柄。进一步,所述钩杆以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调节的方式与钩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包括钩座、连接于钩座上的钩杆和设置于钩杆前端的钩头,所述钩杆前段折弯成钝角,由于前段折弯,在进行游离操作时可进行勾拉提等动作,实用性强。另外,通过在钩座上增加手柄,也便于把持,医生在把持手柄进行操作也更加方便,稳定性更好,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钩座1、连接于钩座I上的钩杆2和设置于钩杆2前端的钩头3,钩杆尾端穿过钩座并与钩座固定连接,钩头位于钩杆前端,所述钩杆2前段折弯成钝角,与直线型钩杆相比,折弯成钝角后,游离操作时钩杆还可进行勾拉提等动作,实用性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钩杆2上的折弯段与钩杆2之间的夹角为130 140度,本实施例采用135度,根据医生在使用电凝钩时经常保持的姿态与患者躺卧时姿态,可确定出上述夹角在135度左右时医生操作最为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钩座I上设置有手柄4,便于把持,通过把持手柄进行操作,稳定性更高,有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钩杆2以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调节的方式与钩座I连接,可根据使用需要转动调节,使其更方便实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包括钩座(I)、连接于钩座(I)上的钩杆(2)和设置于钩杆(2)前端的钩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杆(2)前段折弯成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杆(2)上的折弯段与钩杆⑵之间的夹角为130 1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座(I)上设置有手柄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杆(2)以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调节的方式与钩座(I)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柄式腔镜下电凝钩,包括钩座、连接于钩座上的钩杆和设置于钩杆前端的钩头,所述钩杆前段折弯成钝角,由于前段折弯,在进行游离操作时可进行勾拉提等动作,实用性强。另外,通过在钩座上增加手柄,也便于把持,医生在把持手柄进行操作也更加方便,稳定性更好,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2960753SQ20122049906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余佩武, 赵永亮, 石彦, 郝迎学, 唐波, 曾冬竹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