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66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中医内科医生在给患者进行针灸时,通常都是医护人员手持针柄,慢慢的向患者的皮肤上相应的位置扎刺,也就是说是通过手指来扶持针体,扎向皮肤,这样很不卫生,去找具体位置往往找的也并不准确,且拔针时通常也不稳定,从而,会给患者早成很大的痛苦,也给医护人员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通过在器臂的外面设有进针管,在器臂的内面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针灸时通过进针管找好位置后,可将针沿着进针管导向皮肤面,扎针的位置准确,拔针时,捏动器柄通过起针槽将针拔起,这样,就避免了用手拔针的不卫生,给医护人员治疗造作带来好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器臂、器柄、连接轴,所述器臂外侧设有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的中部设有挡片,所述器臂的内侧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所述起针槽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器柄,所述器柄上设有指槽。所述进针管为2个。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合理,方便实用,成本低,利于推广,改善了使用性能,易于操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结构示意图。图中I-器臂;2_连接轴;3-器柄;4-指槽;5_进针管;6_起针槽;7_橡胶层;8-夹垫;9-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器臂I、器柄3、连接轴2,所述器臂I外侧设有进针5管,针灸时进针管5找好位置后,可将针沿着进针管5导向皮肤面,所述进针管5的中部设有挡片9,挡片9控制针体向外滑出,所述器臂I的内侧设有夹垫8,所述夹垫8上设有起针槽6,所述起针槽6共为4个,每侧各设置2个,形成2个圆孔,拔针时,捏动器柄3通过起针槽6合拢将针夹在圆孔中拔起,这样,就避免了用手拔针的不卫生,且扎针的位置准确,所述起针槽6内设有橡胶层7,拔起时橡胶层夹针很牢靠,不易抖动,从不容易给患者带来痛苦,所述器臂4通过连接轴2连接,所述连接轴2的后端设有器柄3,所述器柄3上设有指槽4,方便医生的捏动器柄3,所述进针管5为2个。在中医内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时,拔掉挡片9,找找扎针的位置,将针体沿着进针管5向下滑动,起针时,手捏动指槽4,握动器柄3,器臂合并,起针槽6夹起针柄,将针体拔起,避免了用手操作时的不卫生,同样也方便了医生的操作,设计的结构合理,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好多很多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器臂、器柄、连接轴,所述器臂外侧设有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的中部设有挡片,所述器臂的内侧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所述起针槽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器柄,所述器柄上设有指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管为2个。
专利摘要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器臂、器柄、连接轴,所述器臂外侧设有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的中部设有挡片,所述器臂的内侧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所述起针槽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器柄,所述器柄上设有指槽,所述进针管为2个。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合理,方便实用,成本低,利于推广,改善了使用性能,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2802160SQ20122054612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尚义 申请人:李尚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