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83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清洁用开口器,属于医疗口腔类的医用器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开口器只能简单的支撑上颚跟下颚使患者嘴部张开,但嘴部张开时间过长口腔中会分泌过多的口水,口水过多不仅造成患者恶心,还容易将口水吸入气管,给患者造成咳嗽等不适,也影响医疗速度,特别是轻度昏迷的患者在进行口腔清洁时会出现口水吸入气管窒息的危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腔清洁用开口器,其通过在开口器上加入导气管和充气隔膜,有效的避免口水流入气管,开口器下方加入的引流导管,避免在口腔中积压过多口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由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导气管、充气隔膜、充气管、引流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为“U”型结构,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尾端轴连接,导气管穿过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之间,导气管上套有充气隔膜,充气隔膜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密封连接,充气隔膜位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偏尾端的位置,充气管位于导气管上方与充气隔膜连通,引流导管布置在开口器下体的上方。所述的导气管尺寸可与超声雾化器出雾口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通过在开口器上加入导气管和充气隔膜,有效的避免口水流入气管,开口器下方 加入的引流导管,避免在口腔中积压过多口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由开口器上体1、开口器下体2、导气管3、充气隔膜4、充气管5、引流导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口器上体I与开口器下体2为“U”型结构,开口器上体I与开口器下体2尾端轴连接,导气管3穿过开口器上体I与开口器下体2之间,导气管3上套有充气隔膜4,充气隔膜4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开口器上体1、开口器下体2密封连接,充气隔膜4位于开口器上体1、开口器下体2偏尾端的位置,将开口器上体1、开口器下体2分隔为前后两个区域,充气管5位于导气管3上方与充气隔膜4连通,引流导管6布置在开口器下体2的上方。所述的导气管3尺寸可与超声雾化器出雾口相匹配。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入患者口腔,通过充气管5给充气隔膜4充气,充气隔膜4撑开开口器上体I与开口器下体2使患者嘴部张开,充气隔膜4也同时将患者口腔分成前后两个区域,导气管3为患者口腔后方区域的气管提供正常的呼吸通道,患者口腔前方区域产生的口水通过充气后的充气隔膜4阻隔,使口水流不到口腔后方区域的气管中,引流导管6布置在开口器下体2的上方将口腔前方区域中的口水引导流出,避免口腔中积压过多口水,方便医生操作。导气管3可与超声雾化·器出雾口相连,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
权利要求1.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由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导气管、充气隔膜、充气管、引流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为“U”型结构,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尾端轴连接,导气管穿过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之间,导气管上套有充气隔膜,充气隔膜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密封连接,充气隔膜位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偏尾端的位置,将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分隔为前后两个区域,充气管位于导气管上方与充气隔膜连通,引流导管布置在开口器下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口腔清洁用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管尺寸可与超声雾化器出雾口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清洁用开口器,由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导气管、充气隔膜、充气管、引流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为“U”型结构,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尾端轴连接,导气管穿过开口器上体与开口器下体之间,导气管上套有充气隔膜,充气隔膜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密封连接,充气隔膜位于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偏尾端的位置,将开口器上体、开口器下体分隔为前后两个区域,充气管位于导气管上方与充气隔膜连通,引流导管布置在开口器下体的上方。其通过在开口器上加入导气管和充气隔膜,有效的避免口水流入气管,开口器下方加入的引流导管,避免在口腔中积压过多口水。
文档编号A61C17/06GK202892134SQ20122062613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李晓霞, 杨晓国 申请人:李晓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