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88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外科手术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中,颅脑穿刺术广泛应用于脑内血肿、占位、积水等的治疗的颅脑微创手术。但在临床手术中,往往穿刺点需要凭医生经验以假想连线估算穿刺点,这种做法不能做到准确无误,而现有的一些穿刺定向设备往往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且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包括有固定杆、升降刻度尺、定位螺母、下导向针、上固定架和上导向针。所说的固定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的主体支撑部件,由上、下两根平行的固定杆组成,下固定杆为下基准线,在使用时固定于头部眼耳假想连线上,在两根固定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平行的两根升降刻度尺。在所说的两根升降刻度尺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螺母,所说的定位螺母可以在升降刻度尺上上下滑动,并在位置确定后固定。在定位螺母上设置有向前及后延伸的下导向针,在下导向针的最前端设置有固定铁环。在所说的升降刻度尺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固定架。上固定架上也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之间设置有上导向针,所说的上导向针向前后延伸,与下导向针相交,并在固定铁环内穿过,以稳定位置。也就是说,在上导向针与下导向针相交的位置即是需要进行穿刺的点。本实用新型所述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病人头部左、右都可以使用,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可以实现准确定位。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的结构示意图。I一固定杆2—升降刻度尺3—定位螺母4一下导向针5—上固定架6—上导向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包括有固定杆1、升降刻度尺2、定位螺母3、下导向针4、上固定架5和上导向针6。所说的固定杆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的主体支撑部件,由上、下两根平行的固定杆I组成,下固定杆为下基准线,在使用时固定于头部眼耳假想连线上,在两根固定杆I之间,连接设置有平行的两根升降刻度尺2。在所说的两根升降刻度尺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螺母3,所说的定位螺母3可以在升降刻度尺2上上下滑动,并在位置确定后固定。在定位螺母3上设置有向前及后延伸的下导向针4,在下导向针4的最前端设置有固定铁环。在所说的升降刻度尺2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固定架5。上固定架5上也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定位螺母3,定位螺母3之间设置有上导向针6,所说的上导向针6向前后延伸,与下导向针4相交,并在固定铁环内穿过,以稳定位置。也就是说,在上导向针6与下导向针4相交的位置即是需要进行穿刺的点。本实用新型所述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病人头部左、右都可以使用,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可以实现准确定位。
权利要求1.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包括有固定杆(I)、升降刻度尺(2)、定位螺母(3)、下导向针(4)、上固定架(5)和上导向针(6),固定杆(I)是主体支撑部件,有上、下两根平行的固定杆(I ),其特征在于下固定杆为下基准线,在两根固定杆(I)之间,连接设置有平行的两根升降刻度尺(2);在两根升降刻度尺(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螺母(3),定位螺母(3)可以在升降刻度尺(2 )上上下滑动,并在位置确定后固定;在定位螺母(3 )上设置有向前及后延伸的下导向针(4),在下导向针(4)的最前端设置有固定铁环;在升降刻度尺(2)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固定架(5);上固定架(5)上也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定位螺母(3),定位螺母(3)之间设置有上导向针(6),上导向针(6)向前后延伸,与下导向针(4)相交,并在固定铁环内穿过,以稳定位置。
专利摘要脑内血肿穿刺定向仪,包括有固定杆、升降刻度尺、定位螺母、下导向针、上固定架和上导向针。固定杆是主体支撑部件,由上、下两根平行的固定杆组成,下固定杆为下基准线,在使用时固定于头部眼耳假想连线上,在两根固定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平行的两根升降刻度尺。在两根升降刻度尺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可以在升降刻度尺上上下滑动,并在位置确定后固定。在定位螺母上设置有向前及后延伸的下导向针,在下导向针的最前端设置有固定铁环。在升降刻度尺的最上端设置有上固定架。上固定架上也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之间设置有上导向针。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2942215SQ20122062706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5日
发明者姜金荣, 杨枫 申请人:姜金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