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10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到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 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技术背景[0002]目前,对出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当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尽快行 手术治疗,首选的手术方法是钻孔引流术。确定血肿的部位后,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 后“十”字切开硬脑膜即进入血肿腔冲洗引流。但钻孔后因颅内压过低,有的患者会发 生硬脑膜外渗血,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由切开的硬脑膜孔流入硬脑膜下腔,可能会造成 硬脑膜下血肿复发。临床上常规用硬脑膜悬吊的方法防止硬脑膜外出血的操作,而目前 使用的普通缝合针均为弧状,所占用空间较大,而为引流所钻的颅骨孔径较小,受手术 野限制,存在硬脑膜悬吊术的实际操作异常困难的缺点。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 用缝合针。[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 缝合针是由针头、针体和针尾构成,其特征在于针体呈U状弯曲,针头和针尾相互平 行,针头顶端设有锥状针尖,针尾开有线孔,且针头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大于针 尾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同时线孔轴线方向与针体U状弯曲面垂直。[0005]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适应于颅骨孔内较小的手术空间,与现 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小巧、夹持牢固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000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做进一步说明。[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线孔,2.持针位置,3.针体,4.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对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缝合针加以改进而成。本实用新型 所述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是由针头、针体2和针尾构成,其特征在于针 体2呈U状弯曲,针头和针尾相互平行,针头顶端设有锥状针尖1,针尾开有线孔3,且 针头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大于针尾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同时线孔3轴线 方向与针体U状弯曲面垂直。本实施例的针头和针尾相互平行且距离为3mm,针头长度 为4.5mm,针尾长度为3mm。[0010]使用时,用持针器顺针尾方向夹持本实用新型的针尾,进入颅骨孔内,将已作“十”字划开的硬脑膜钩起,然后缝合于骨膜或肌肉筋膜上,实现了硬脑膜悬吊,从而 防止了硬脑膜外的出血流入硬脑膜下腔而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
权利要求1. 一种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所述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 是由针头、针体和针尾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呈U状弯曲,针头和针尾相互平行, 针头顶端设有锥状针尖,针尾开有线孔,且针头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大于针尾至 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同时线孔轴线方向与针体U状弯曲面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该神经外科硬脑膜悬吊术专用缝合针是由针头、针体和针尾构成,其特征在于针体呈U状弯曲,针头和针尾相互平行,针头顶端设有锥状针尖,针尾开有线孔,且针头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大于针尾至针体U状弯曲底部的长度;同时线孔轴线方向与针体U状弯曲面垂直。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适应于颅骨孔内较小的手术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小巧、夹持牢固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06GK201806741SQ2010205616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孙新庆, 张东伟, 曲辉, 李少锋, 王永哲 申请人:孙新庆, 张东伟, 曲辉, 李少锋, 王永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