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7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使用的输液器的结构通常包括输液管及其上依次的滴管、流控开关,其一端连接塑料针头、另一端连接穿刺针头,但是由于有的药液有时会发生反应,产生不溶性成分,如果这些不溶性成分直接输入机体内,容易发生输液并发症。而且现在的输液器的塑料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塞时无任何保护措施,很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并且塑料针头的作用面较小,而插入瓶塞用力较大,因此很不容易掌握用力方向。另一方面,医院使用的静脉吊针注射针头大都为一次性的简易针头,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是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扎入血管后针头很容易再次刺穿血管使所输液体注入肌肉,或肿胀起包或疼痛发紫。此时,只能拔掉针头重选血管重新扎滴。而为使扎入血管的针头不再再次刺穿血管,病人就必须长时间小心翼翼地始终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输液姿态,特受煎熬。刺穿血管后重新扎滴对于血管易找的成人来说倒也没啥,但对于血管难找的肥胖病人以及婴幼儿来说,就显得十分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并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输液管及其上依次连接的滴管、流控开关,其一端连接塑料针头、另一端连接穿刺针头;所述的输液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塑料针头外部固定有杯体,其底部填充有用酒精湿润的脱脂棉。所述的杯体外侧设有推环,从而为插入塑料针头时用力提供较大的作用面,更方便塑料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塞。所述的穿刺针头包括斜刃针尖的针管和血管护套,其中血管护套套装在针管上,其一端设有密封塞,该密封塞外部设有护套卡板。此种穿刺针头能有效防止再次刺穿血管的吊针注射针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在给病人输液时能够避免引发交叉感染,其二能够过滤掉药液中的不溶性成分防止其进入机体,其三方便快速平稳的将塑料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塞,其四能有效防止再次刺穿血管。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穿刺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杯体,2、塑料针头,3、脱脂棉,4、输液管,5、滴管,6、流控开关,7、过滤器,
8、穿刺针头(8.1、针管,8.2、血管护套,8.3、密封塞,8.4、护套卡板),9、推环,10、定位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包括输液管4及其上依次连接的滴管5、流控开关6、过滤器7,其一端连接塑料针头2、另一端通过定位卡板10连接穿刺针头8 ;塑料针头2外部固定有杯体1,其底部填充有用酒精湿润的脱脂棉3 ;杯体I外侧设有推环9。使用时,一手握住输液瓶,瓶口向下,另一手握住杯体I的下部,将塑料针头2对准输液瓶的瓶口,手用力向上推压推环9,使塑料针头2顺利插入输液瓶的瓶塞。用酒精湿润的脱脂棉3可以对输液瓶的瓶塞进行消毒,更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穿刺针头8,包括斜刃针尖的针管8.1和血管护套8.2,其中血管护套8.2套装在针管8.1上,其一端设有密封塞8.3,该密封塞8.3外部设有护套卡板8.4。其中,血管护套
8.2为由具有韧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其前端为斜锥面结构的管状体。密封塞8.3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圈。使用时,通过斜刃针尖将针管8.1及套装在针管8.1上的血管护套8.2 一同插入病人静脉,此时,将护套卡板8.4固定,手握定位卡板8.5拉动针管8.1,使针管8.1针尖退缩进血管护套8.2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包括输液管及其上依次连接的滴管、流控开关,其一端连接塑料针头、另一端连接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塑料针头外部固定有杯体,其底部填充有用酒精湿润的脱脂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外侧设有推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头包括斜刃针尖的针管和血管护套,其中血管护套套装在针管上,其一端设有密封塞,该密封塞外部设有护套卡板。
专利摘要一种防交叉感染的新型输液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输液管及其上依次连接的滴管、流控开关,其一端连接塑料针头、另一端连接穿刺针头;所述的输液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塑料针头外部固定有杯体,其底部填充有用酒精湿润的脱脂棉。所述的杯体外侧设有推环,从而为插入塑料针头时用力提供较大的作用面,更方便塑料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塞。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在给病人输液时能够避免引发交叉感染,其二能够过滤掉药液中的不溶性成分防止其进入机体,其三方便快速平稳的将塑料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塞。
文档编号A61M5/50GK203001613SQ20122063381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陈如梅 申请人:陈如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